“申包胥者,楚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14 20:53:47
申包胥者,楚人也。吳敗楚兵于柏舉,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隨。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師,曰:“吳為無道行封【1】豕長蛇蠶食天下從上國【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吳,夷狄也,夷狄之求無厭,滅楚,則西與君接境,若鄰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圖之。若得君之靈,存撫楚國,世以事君?!?br/>秦伯使辭焉,曰:“寡君聞命矣,子其就館,將圖而告子?!睂υ唬骸肮丫皆诓菝?,未獲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墻立哭,日夜不絕聲,水漿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為賦《無衣》之詩,言兵今出,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無臣若此,吾亡無日矣?!庇谑悄顺鰩熅瘸?br/>申包胥以秦師至楚,秦大夫子滿、子虎帥車五百乘。子滿曰:“吾未知吳道?!笔钩讼扰c吳人戰(zhàn)而會之,大敗吳師。
吳師既退,昭王復國,而賞始于包胥。包胥曰:“輔君安國,非為身也;救急除害,非為名也;功成而受賞,是賣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賞,終身不見。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絕聲,厚矣;不受賞,不伐矣。然賞所以勸善也,辭賞,亦非常法也。&rdquo
(取材于西漢劉向《新序》)
注釋:【1】封,大?!?】上國,春秋時對中原各諸侯國的稱呼,與吳楚諸國相對而言。
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秦伯使辭焉
A.言辭B.辭賦C.推辭D.告辭
②七日七夜不絕聲,厚矣
A.寬厚B.深厚C.豐厚D.醇厚
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逮吳之未定逮奉圣朝
B.秦哀公為賦《無衣》之詩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C.申包胥以秦師至楚皆以美于徐公
D.而賞始于包胥臨溪而漁
10.請用“/”為文中劃橫線的語句斷句。(3分)
11.請將最后一段畫波浪線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
12.文中說“秦哀公為賦《無衣》之詩”。請閱讀此詩,完成①-②題。(3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①這首先時候詩出自我國古代第一部詩集總集《》。(1分)
②這首詩表達了的思想感情,秦王賦此詩,目的是。(2分)。
13.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燭之武也在危急之時說服秦王,挽救了國家。請結合《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內容分條概括燭之武與申包胥游說方式的異同。(4分)
14.文中說“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結合下面兩段文字談談你對本句中“忠”的含義的理解。(6分)
①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左傳》)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平”?(《論語》)
參考答案
8.①【參考答案】C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實詞含義,考點在于聯(lián)系上下文?!扒夭罐o焉”,秦伯派遣使者推辭。
②【參考答案】B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實詞含義,難點在于補出主語?!捌呷掌咭共唤^聲,厚矣”,七天七夜哭聲不斷,(感情)深厚。
9.【參考答案】B
【思路點撥】A選項:介詞,趁著;副詞,等到。B選項:均為介詞,為(之)。C選項:介詞,憑借;動詞,認為。D選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
10.【參考答案】吳為無道/行封豕長蛇/蠶食天下/從上國//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
【思路點撥】“//”為可斷可不斷處。
11.【參考答案】然而賞賜是用來勸勉善行的,拒絕賞賜也不是恒常的法則。
【思路點撥】翻譯重點:“所以”,用來……的;“勸”,勸勉、勉勵;“非常”,古今異義,不是恒常的。
12.
①【參考答案】《詩經(jīng)》
②【參考答案】與戰(zhàn)友同仇敵愾;表明秦楚為盟友、共同擊吳的立場,及出兵救楚的決心。
【思路點撥】“與子同袍”“與子同仇”“與子偕行”表明戰(zhàn)友之誼與同仇敵愾的決心。
13.【參考答案】
相同點:均獨自面見秦伯,陳述利害;均從秦的利益出發(fā),講述道理。不同點:燭之武主要是曉之以理,講出兵對秦的好處,不出兵對秦的壞處;申包胥先曉之以理,再動之以情,立墻庭哭,絕食七日,最終打動秦伯出兵救楚。
14.【參考答案】
材料①中,鄭伯請燭之武說秦伯時,燭之武雖最終以國事為重,答應請求。但是在過程仍因曾不被重用,而有所不滿,產(chǎn)生推脫之辭。相比之下,申包胥主動赴秦乞師,則是完全不顧個人得失、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忠心之舉。
材料②中,曾子的“忠”指為人做事要盡心竭力地為對方考慮。申包胥在國家存亡之際,盡心竭力為國家考慮,不待楚王命令到達,而獨自赴秦乞師,是一種“盡己”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本句“忠”的含義是:不顧個人得失、以國家利益為重,盡心竭力為國家做事。
【參考譯文】
申包胥是楚國人。吳國在柏舉大敗楚軍,就攻入郢都,楚昭王逃亡到隨國,申包胥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國請求出兵(援助),說,“吳國做出不合道義的事,行為就像大豬長蛇一樣(貪婪can6*暴),像蠶(吃桑葉一樣)吞食天下,對中原國家用兵,首先從楚國開始(攻打)。敝國國君失去了國家,流亡在草野之中,派遣臣下來報告急難說:‘吳國是夷狄之國,夷狄的欲求是沒有滿足的,滅亡了楚國,那它的西邊就和您的國家接壤,如果(吳國)與您接境為鄰,那就是大王邊境上的心腹大患。趁吳國形勢未穩(wěn),大王一定要想辦法圖謀。如果能仰仗大王的威風,保存并安撫楚國,楚國將世世代代侍奉大王?!?br/>秦伯派人推辭,說:“我們大王知道您的要求了,您還是到賓館(休息),我們將商議此事并告訴您(結果)。申包胥答道:“敝國國君流亡在草野之中,沒有獲得一個休息的地方,我怎么敢去安歇?”靠著宮廷的墻壁站立著哭泣,哭聲日夜不斷,水漿也不喝一口,(這樣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為他吟誦了《無衣》這首詩,說軍隊現(xiàn)在就出發(fā)。申包胥磕了九個頭才坐下,秦哀公說:“楚國有這樣的臣子還亡了國,我沒有像這樣的臣子,我滅亡的日子沒有幾天了。”于是就發(fā)兵援救楚國。
申包胥帶領秦軍到達楚國。秦國大夫子滿、子虎率領五百輛兵車,子滿說:“我們不了解吳國的戰(zhàn)術?!弊尦筷犗雀鷧菄筷犠鲬?zhàn),然后與楚軍會合,大敗吳軍。
吳國退兵后,楚昭王收復了國家,獎勵就從申包胥開始。申包胥說:“輔佐君王安定國家,不是為了自己;拯救急難鏟除禍害,不是為了名聲;功成了就接受獎賞,這是出mai6*自6*己的勇力。國君已經(jīng)得到安定,又還追求什么呢?”就逃避賞賜,一輩子也不露面。
君子說:“申先生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國,這是忠心;七天七夜哭聲不斷,這是(對國家)感情深厚;不接受賞賜,這是不夸耀(功勞)。但賞賜是用來勉勵善行的,拒絕賞賜,也不是經(jīng)常可以用的法則。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原毀》文言文翻譯《原毀》選自《昌黎先生集》,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篇古文。此文論述和探究毀謗產(chǎn)生的原因,文章先從正面開導,說明一個人應該
- 文言文閱讀題練習及答案:詹懋舉萬歷末,詹懋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耳。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
- 《宋史·傅潛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傅潛,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隸殿前左班,三遷東西班指揮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從征范
- 離魂記[唐]陳玄祜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于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其長早亡, * 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
- 任光祿竹溪記文言文及翻譯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徼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亦必購求
- 淺談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給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斷句前先要通讀幾
- 《童趣》文言文閱讀練習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
- 智伯索地文言文翻譯一個人貪得無厭最終必將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下面一起看看智伯索地文言文翻譯吧~智伯索地智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
- 語文文言文閱讀《薛譚學謳》及答案解析薛譚學謳【原文】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
- 讀書要三到文言文在線翻譯讀書要三到是宋代朱熹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讀書要三到文言文在線翻譯吧!讀書要三到文言文在線翻譯讀書要三到原文:
- 《戰(zhàn)國策齊二秦攻趙》文言文翻譯《戰(zhàn)國策齊二秦攻趙》作者:劉向秦攻趙。趙令樓緩以五城求講于秦,而與之伐齊。齊主恐,因使人以十城求講于秦。樓子恐
- 尹焞字彥明。少師事程頤,嘗應舉,發(fā)策有誅元祐諸臣①議,焞曰:“噫,尚可以干祿乎哉!”不對而出,告頤曰:“焞不復應進士舉矣?!庇谑墙K身不就舉。
- 程啟充游千山記程啟充①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秀峰疊嶂,綿亙數(shù)百里。東引甌脫②,南抱遼陽,蓊郁而時有佳氣。予丙申遷蓋州,道出遼陽,乃與同志徐、
- 九石弓的文言文翻譯《九石弓》一文講的是齊宣王射箭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石弓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閱讀!原文齊宣王好射,悅人之謂己能用強弓
- 《百家姓房》文言文的歷史來源歷史來源「房」源出:一、出自姬姓。以名為氏。據(jù)《廣韻》所載,春秋時吳國有公子名柯盧,其后遂有柯氏。二、古代北方少
- 文言文《三國志·司馬朗傳》原文及翻譯原文: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笨椭x之。十二,試
- 文言文教學三步法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為:“誦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睆囊笾胁浑y看出,初中文言文教
- 晉書原文: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學,清辯有志節(jié)。初適扶風馬元正,元正卒,為玄盛繼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撫前妻子逾于己生。
- 高中語文文言文虛詞其的用法引導語:語文知識點是同學們學習語文的重要方面,只有牢固掌握語文知識點,才能學好這門課,鑒于此,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這篇
- 《義田記》作者錢公輔,文章通篇以”義“字作線眼,旨在表彰范文正公自奉儉約,購置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的高風義行。義田記【宋】錢公輔范文正公,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