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楊胡硃梅云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05:02:51
漢書
原文:
楊王孫者,孝武時人也。學(xué)黃、老之術(shù),家業(yè)千金,厚自奉養(yǎng)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則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從足引脫其囊,以身親土?!逼渥佑粡?,重廢父命;欲從之,心又不忍,乃往見王孫友人祁侯。
祁侯與王孫書曰:“王孫苦疾,仆迫從上祠雍,未得詣前。愿存精神,省思慮,進醫(yī)藥,厚自持。竊聞王孫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則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將裸見先人,竊為王孫不取也。且《孝經(jīng)》曰‘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遺制,何必區(qū)區(qū)獨守所聞?愿王孫察焉?!?nbsp;
王孫報曰:“蓋聞古之圣王,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裸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fā)此真與暴骸于中野何異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聲,乃合道情。夫飾外以華眾,厚葬以隔真,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聞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豈有知哉?裹以幣帛,隔以棺槨,支體絡(luò)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為枯臘,千載之后,棺槨朽腐,乃得歸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堯之葬也,窾木為匵,葛藟為緘,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損財于亡謂。今費財厚葬,留歸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謂重惑。于戲!吾不為也?!逼詈钤唬骸吧??!彼炻阍??!稘h書?楊胡硃梅云傳》
譯文/翻譯:
楊王孫是武帝時期的人。學(xué)習(xí)黃(帝)、老(子)“無為而治”的理論主張。家中產(chǎn)業(yè)上千,生活上供養(yǎng)自己非常豐厚,保養(yǎng)身體無所不至。等到生病臨終時,先給兒子留下遺言,說:“我打算臝體埋葬,來返回我的本質(zhì),一定不要改變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個布袋盛我的身體,葬到離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體下葬后,從腳下扯下那布袋,使身體貼近土地。”他的兒子想默不依從,但父命難違;想按照父親的意思辦,又于心不忍,就去見楊王孫的友人祁侯。
祁侯給王孫寫信說:“王孫您被疾病所苦,我近來跟隨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希望你保持精力,少點憂慮,按時吃藥,好好地對待自己,我聽說您讓兒子將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罷了;如果死者有知,陳尸地下,光著身子怎樣去見先人?我不贊成您的想法。并且《孝經(jīng)》中也說:‘人死后要有棺槨衣衾?!@也是古代圣人流傳下來的制度,您何必要堅持一己之見呢?希望王孫詳審。”
楊王孫讀完了來信,回了一封信,說:“聽說古代的圣王,因為人情不忍心白白看著他們的親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禮儀制度。現(xiàn)在卻超過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禮,所以我準備臝體埋葬,以此矯正世俗的厚葬風(fēng)氣。厚葬實在無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卻爭著相互比高,費盡錢財,使財幣都爛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來,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兩樣?況且所謂死,就是生命終了時的變化,事物的歸宿?;貧w的能夠得其所,變化的能夠順其變,這樣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進入一種玄遠的境界,無形無聲,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裝飾外表來向眾人夸耀,用厚葬來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歸的不能得其所歸,變化的不能順其變。這是使事物失去他們各自的歸宿呀。況且我聽說:人的精神是天賦予的,形骸是地賦予的。精神離開形骸,各歸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說的就是‘歸’。死者的尸體安然自得獨自呆在那里,難道會有知覺嗎?用繒帛包裹尸體,裝進棺槨與土地隔絕,肢體捆束,口含玉石,尸體不能腐化,漸漸郁結(jié)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槨腐朽,才得以返還大地,讓尸體化為烏有,回歸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長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從前帝堯安葬時,摳木為棺,用藤蔓當(dāng)繩索捆綁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沒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發(fā)臭氣。所以說圣王容易奉養(yǎng),死了容易安葬。不在無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沒道理的地方花錢財。如果浪費錢財實施厚葬,阻留死者歸真返本,不能歸返無聲無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著的人什么也得不到,這叫做雙重的糊涂。嗚呼!我決不這樣做。”
祁侯看了信后說:“說得好!”于是,楊王孫死后,他的兒子便將他裸葬了。
《漢書·楊胡硃梅云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王士禎,字貽上,山東新城①人。幼慧,即能詩。順治十五年進士。明年授江南揚州推官。侍郎葉成格被命駐江寧,按治通海寇②獄,株連眾,士禎嚴反坐,寬
- 劉先生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
- 彥博幼聰悟,有口辯,涉獵書記。初,其父友薛道衡、李綱常見彥博兄弟三人,咸嘆異曰:“皆卿相才也。”時高麗遣使貢方物,高祖謂群臣曰:“名實之間,
- 文言文《楊氏之子》鑒賞解析一、《楊氏之子》出處介紹《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這部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xí)x代士族階層言談
- 文言文《萬斯同先生傳》的原文和翻譯萬先生斯同字季野,鄞人。高祖表,明都督同知。父泰,明崇禎丙子舉人,鼎革后以經(jīng)史分授諸子,各名一家。先生其少
-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⒅,險
- 蘇世長諷諫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臺仆射蘇世長,以漢南歸順。高祖責(zé)其后服,世長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
- 高考文言文《歸去來兮辭并序》通假字及詞類活用整理(1)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2
- 三國志原文: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少好學(xué),仕郡奏曹吏。會郡守與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wù)邽樯啤r州牧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
- 鄭日奎原文:釣臺在浙東,漢嚴先生①隱處也。先生風(fēng)節(jié),輝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為快,顧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為游,則亦游矣。
- 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詩詞(50首)1.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
- 崔光遠,系出博陵,后徙靈昌。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開元末,為唐安令,與楊國忠善,累遷京兆少尹,為吐蕃吊祭使,還,會玄宗西狩,詔留光
- 陳元方候袁公選自《世說新語·政事》。編者劉義慶。陳元方候袁公同義詞:周公不師孔子 陳元方,名紀,字元方,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在《世說
- 華秋匿兔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是我們會接觸的,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華秋匿兔文言文翻譯,大家一起閱讀吧!華秋匿兔文言文翻譯原文:華秋,汲郡臨河人
- 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阮裕焚車》阮光祿①在剡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
- 南史原文:張興世,字文德,竟陵人也。本單名世,太宗益為興世。少時家貧,南郡宗珍之為竟陵郡,興世依之為客。竟陵舊置軍府,以補參軍督護,不就。白
- 伯牙絕弦文言文戰(zhàn)爭是一種集體和組織互相使用暴力、虐襲的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jīng)濟、領(lǐng)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zhàn)斗。下面是小
- 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魏武捉刀文言文翻譯
- 文言文師說的翻譯《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據(jù)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
- 文言文實詞克字用法(1)<動詞>能;能夠?!吨G太宗十思疏》:“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 ~終者蓋寡?!?2)<動詞>完成;成功?!吨?/div>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