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22 12:06:11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文言文翻譯
導(dǎo)語:《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所寫的一篇序文,該文與《送石處士序》為姐妹篇,主要贊揚(yáng)了溫處士出眾的才能和烏大夫善于識人、用人的德才。下面是小編為你準(zhǔn)備的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唐代:韓愈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p>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yàn)豕遭a鉞鎮(zhèn)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shù)月也,以溫生為才,于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致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zhí)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問業(yè)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yàn)豕绘?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內(nèi)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邪?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后所稱,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譯文
伯樂一走過冀北的郊野,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樂雖然善于相馬,又怎么能夠使馬群為之一空呢?解釋的人說:“我所說的空,不是沒有馬,是沒有好馬。伯樂識馬,遇到好馬就把它挑了去,馬群中沒有留下好馬了.假如沒有好馬了。即使說沒有馬,也不是虛夸的話。”
東都洛陽,本來是士大夫的冀北,懷有才能,深深隱居而不愿為官換取俸祿的人,洛水北岸的叫石生,洛水南岸的叫溫生。大夫?yàn)豕瑧{著天子賜給的斧月鎮(zhèn)守河陽的第三個月,認(rèn)為石生是人才,以禮為工具,將他羅致到幕府之下。沒有幾個月的工夫,又認(rèn)為溫生是人才,于是讓石生作介紹人,以禮為工具,又將溫生羅致到幕府之下。縱然東都確實(shí)有很多才能出眾的人,早晨挑走一人,選拔其中最優(yōu)秀的,晚上挑走一人,選拔其中最優(yōu)秀的,那么從東都留守,河南府尹,到各部門的主管官員,以及我們兩縣的大夫,政事有不順利之處,事情有疑惑不解之處,又到哪里去咨詢從而妥善處理呢?士大夫辭去官位而閑居里巷的人,同誰去交游呢?年輕的后輩,到哪里去考察道德,詢問學(xué)業(yè)呢?東西往來,經(jīng)過東都的官員,也不能在他們的居處以禮儀拜訪他們了.人們以這樣的情況而稱贊說:“大夫?yàn)豕绘?zhèn)守河陽,東部處士的茅廬中竟沒有人了!”難道不可以嗎?
天子治理天下,他所托重和依靠的人,只是宰相和將軍罷了。宰相在朝廷為天子求賢人,將軍在幕府為天子求得謀士和武將,這樣,設(shè)想內(nèi)外得不到治理,是不可能的了。我羈留此地,不能自己退而離去,想靠石生,溫生的幫助直到告老歸去?,F(xiàn)在他們都被有權(quán)力的人奪去了,我怎么能不耿耿于懷呢?溫生到了那里之后,在軍門拜見烏公時,請以我前面說的關(guān)于宰相將軍選拔人才的話,替天下道賀;請把我后面說的關(guān)于把我對他選盡東都賢人的私怨告訴他。
注釋
⑴伯樂:傳說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時人,以善相馬著稱。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帶地方,相傳冀州出產(chǎn)良馬。
⑵東都:指洛陽。唐代首都長安,以洛陽為東都。
⑶洛:洛河。
⑷石生:名洪,字潔川,洛陽人。
⑸溫生:即溫造,字簡輿,曾隱居王屋山及洛陽,后官至禮部尚書。
⑹烏公:烏重胤,元和五年(810年)任河陽軍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參閱前選《送石處士序》。
⑺鈇鉞:同“斧鉞”,本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后成為刑罰、殺戮之權(quán)的標(biāo)志。此處指節(jié)度使的身份。
⑻羅:羅網(wǎng),此處用來比喻招聘賢士的手段。
⑼幕下:即幕府中。軍隊(duì)出征,施用帳幕,為此古代將帥的官署叫“幕府”。
⑽媒:中介。
⑾尤:特異的、突出的。
⑿河南尹:河南府的長官。
⒀百司之執(zhí)事:婉指百官。司:官署。
⒁二縣:指東都城下的洛陽縣,河南縣,當(dāng)時韓愈任河南縣令,所以稱“吾輩二縣之大夫”。
⒂縉紳:也作“捂紳”。古代官員插笏于紳帶間,此處指官員。
⒃禮:此處指謁見,拜訪。
⒄南面:此處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皇帝見群臣時面向南而坐。
⒅縻:系住,這里指束縛,羈留。
⒆引去:引退,辭去。
⒇介然:耿耿于心。
(21)后所稱:指石生,溫生被選走,使河南人才空虛。
(22)留守相公:當(dāng)指東都留守鄭余慶。相公,指宰相。
(23)四韻:舊體詩一般為隔句押韻,四韻為八句。
創(chuàng)作背景
該文約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冬季,與《送石處士序》可視為姊妹篇。溫處士名造,少好讀書,隱居王屋山,一度為壽州刺史張建封的參軍,后隱居洛陽。河陽軍節(jié)度使烏重胤上任不久,即聘石洪至幕府。過了數(shù)月,又將溫造征聘而去。韓愈被烏氏的求賢若渴所感動,為好友石洪、溫造懷才得遇而欣喜。他在序文中熱情贊揚(yáng)石、溫兩人的出眾才能與烏氏的知人善任。對他們的合力報(bào)國寄以般切期望,同時又對兩位人才的離去表示無限惋惜之情。該文既與《送石處士序》相承而作,故處處以石、溫二人并提,然而文章絕無雷同重疊之感。
賞析
盡管此文與《送石處士序》為姐妹篇,事件與人物均相關(guān)涉,然而在寫法上卻有所變化,所以有相得益彰之美。例如前文體勢自然,而本文則頗有造奇的文勢。文章開頭的一段譬喻,說“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用來比喻“大夫?yàn)豕绘?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但卻不緊接著說出來,而是先論述“馬群遂空”的.原因來比喻烏公搜羅東都賢士的情況。作者在文中既設(shè)奇喻,又在正文中反復(fù)議論以求其合,顯得煞有介事,將本是韓愈個人的一個想法寫成似顛撲不破的真理。為此,論其章法,該文比《送石處士序》那篇文章要顯得曲折離奇。此外,該篇的立意要比前一篇單純一些,無非是變著法兒贊揚(yáng)溫、石二人。以伯樂喻烏公,是為了贊揚(yáng)溫、石;極說溫、石一去,東都政府和士群無所依恃,也是為了贊揚(yáng)溫、石??磥硭坪跽f得過分了,但作者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在強(qiáng)調(diào)人才的可貴,提醒朝廷要高度重視人才。
該文與《馬說》同是宣揚(yáng)重用人才的文章。然而寫法自有不同。作者在本文中匠心獨(dú)運(yùn),用“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比喻“大烏公一鎮(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贊頌烏重胤慧眼識賢、善于薦拔人才;又用“私怨于盡取”反襯烏公“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難得可貴,石處士和溫處士隱居在洛陽一帶,韓愈與他們的關(guān)系密切,都是好朋友。石處士因大義而征召,溫處士也因大義應(yīng)聘出仕。這篇文章就是在送溫處士時寫的。文章贊揚(yáng)了溫處士出眾的才能和烏大夫善于識人、用人的德才,作者惜別了兩個老朋友,心里難過。但更希望人盡其才,他們都能得到任用,表達(dá)了為朝廷得到人才而欣慰以及自己失友的惋惜心情。
文章用比喻與反襯,從“空”字引出“怨”字,而這“怨”比正面的“頌”烏公識才更具有力量。所以,本文筆法巧妙,渲染得當(dāng)。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百家姓廣》文言文《百家姓廣》作者:佚名歷史來源1、出自古代傳說仙人廣成子的后代,以廣為氏。據(jù)漢《風(fēng)俗通》載:“廣成子之后”。相傳廣成子是上
- 戴名世原文:【1】江北之山,蜿蜒磅礴,連亙數(shù)州,其奇?zhèn)バ沱惤^特之區(qū),皆在吾縣??h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出郭循山之麓,而
- 宋史原文:安丙,字子文,廣安人。淳熙間進(jìn)士,調(diào)大足縣主簿。通判隆慶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張鼎,發(fā)常平粟振之。尋又鑿石徙溪,自是無水患。
- 勵志的文言文名句文言文是我們語文必學(xué)的知識,大家知道有哪些勵志的句子呢?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勵志的文言文名句,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NO
- 《畫蛇添足》文言文翻譯畫蛇添足,源于西漢文學(xué)家劉向的《戰(zhàn)國策》的成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蛇添足》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畫蛇添足朝代:
- 劉安世,字器之,魏人。登進(jìn)士第,不就選。從學(xué)于司馬光,咨盡心行己之要,光敏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調(diào)洺州司法參軍,司戶以貪聞,轉(zhuǎn)運(yùn)使吳守禮將
- 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yuǎn)立傳,又不載雷萬
- 中考文言文課外閱讀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
- 呂太后史記文言文試題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
- 初中語文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我幼年的時候就特別愛好學(xué)習(xí)。家里貧窮,沒辦法買書來看,時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借來書,自己親手抄錄,數(shù)著日子到
- 周書原文:泉企字思道,上洛豐陽人也。世雄商洛。企九歲喪父,哀毀類于成人。服闋襲爵。年十二,鄉(xiāng)人皇平、陳合等三百余人詣州請企為縣令。州為申上,
- 狼的文言文翻譯狼是蒲松齡所寫的一篇小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狼的文言文翻譯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
-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鈔。后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xué)。天順八年,年
- 《明史·李仕魯傳》文言文及譯文原文: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xué),足不窺戶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往從之游,盡受其學(xué)。太祖故
- 南史原文:夏侯亶字世龍,車騎將軍詳長子也。棄初,起家奉朝請。齊永元末,夏侯詳為西中郎南康王司馬,隨府鎮(zhèn)荊州,亶留都下,為東昏聽政主帥。及崔慧
- 南人相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娶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惠,善淘金,父愛之,末歲父卒,為后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時嘗得一鱗,
- 高中文言文判斷句總結(jié)判斷句,是根據(jù)謂語的性質(zhì)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
- 文言文學(xué)皆不精原文及翻譯原文項(xiàng)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xiàng)梁怒之。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庇谑琼?xiàng)
- 太宗罷朝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所寫的文章。以下是太宗罷朝的文言文翻譯,一起來了解吧。太宗罷朝文言文翻譯原文太宗曾罷朝,怒曰
- 竊糟文言文的翻譯《竊糟》收錄于劉基所著的《郁離子》中,是一篇諷刺短文。本文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諷刺了那些一知半解又夸夸其談的學(xué)術(shù)騙子,告誡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