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原弊》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6-03 19:45:02
歐陽修《原弊》原文及翻譯
導語: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歐陽修《原弊》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農(nóng)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為國者未嘗敢忽,而今之為吏者不然,薄書聽斷而已矣,聞有道農(nóng)之事,則相與笑之曰:鄙。夫知賦斂移用之為急,不知務農(nóng)為先者,是未原為政之本末也。知務農(nóng)而不知節(jié)用以愛農(nóng),是未盡務農(nóng)之方也。
古之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濟。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jié),民無遺力,國不過費,上愛其下,下給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盡其所任;一日之用,節(jié)之必量其所入。一歲之耕,供公與民食,皆出其間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備。今乃不然,耕者,不復督其力;用者,不復計其出入。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甚者,場功甫畢,簸糠麩而食秕稗,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此甚可嘆也!
國家罷兵, 三十三歲矣,兵嘗經(jīng)用者老死今盡,而后來者未嘗聞金鼓、識戰(zhàn)陣也。生于無事而飽于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今衛(wèi)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驕如此,況肯冒辛苦以戰(zhàn)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戰(zhàn),雖耗農(nóng)民,為之可也。奈何有為兵之虛名,而其實驕惰無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皆在南畝,農(nóng)隙則教之以戰(zhàn),今乃大異,一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之。故一經(jīng)兇荒,則所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噫!茍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古之長大壯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長大壯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盡力乎南畝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為僧、兵,則終身安佚而享豐腴,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有刪改)
譯文:
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國家制訂統(tǒng)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國家的人不曾敢輕視疏忽,但是如今當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罷了。聽見有人說起農(nóng)業(yè)之事,就相互笑他說:(這是)低賤的事情。他們知道通過賦稅將農(nóng)業(yè)物資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緊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農(nóng)業(yè)是首先要考慮的,這是沒有弄清統(tǒng)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農(nóng)業(yè)而不懂得節(jié)約用度來愛護農(nóng)民,這是沒有盡到致力于農(nóng)業(yè)的辦法啊。
古代治理國家的人,統(tǒng)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來互相補充。處于下位的百姓盡力很勤勉,處于上位的統(tǒng)治者使用物資有節(jié)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氣力,國家不過分浪費,統(tǒng)治者愛護他們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資給統(tǒng)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擾。一位男子的力氣(官府)督促他一定要盡力完成自己的職責,一天的用度(官府)約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種出的莊稼供給官府和百姓,食物都從這里面出來,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儲備?,F(xiàn)在卻不是這樣,耕種的人不再督責盡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更具收入確定支出。農(nóng)民一年耕種打下的糧食供給官府才剛剛夠,而農(nóng)民自己的食物卻不超過幾個月。嚴重的,收獲的事情剛剛結束,農(nóng)民只能將簸出來的糠麩或秕稗作為食物,或者采摘橡樹的種子、存儲菜根來勉強度過冬春的饑荒時節(jié)。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災旱災,就會紛紛倒下成為餓殍。這樣的情況很是可悲可嘆啊!
國家停止用兵已經(jīng)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現(xiàn)在幾乎都沒有了,而后來當兵的人不曾聽見過戰(zhàn)鼓。懂得戰(zhàn)陣。生活在沒有戰(zhàn)事的時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勢不能不驕傲懶惰?,F(xiàn)在士兵進入兵營,不自己抱著自己東西而讓別人抱著;禁兵領取糧食,不自己挑著而雇人挑著。他們的驕縱懶惰就是這樣,又怎么愿意冒著辛苦而參加戰(zhàn)斗呢?如果能讓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夠戰(zhàn)斗,即使損耗農(nóng)民的利益,這樣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們只有當兵的虛名,而實際上是一群驕縱懶惰的'無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都在田間勞作,農(nóng)閑的時候就將作戰(zhàn)的技能教給他們,現(xiàn)在卻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災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巖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招他們去做禁兵,稍差一點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記在冊作為廂兵。官員招人多的有賞賜,而百姓正處于窮困之時爭相投軍。所以,一遇上兇年荒災,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這時也說:如果不將他們收留當兵,那么恐怕就會做強盜。唉!只是知道他們某段時間不做強盜,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驕縱蘭度而竊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承擔種田的工作,而年老體弱的游玩;現(xiàn)在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卻留守在田地間。為什么相反到了這么嚴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間盡力耕作的,有時不免于吃豬狗之食,而一旦離開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終身安樂舒適而享有豐美的食物,那么種田的農(nóng)民不能不一天天減少啊。所以說有引誘農(nóng)民離開田地的弊端,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高中文言文重點翻譯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是高考試題中的保留
- 富鄭公神道碑(宋)蘇 軾公諱弼,字彥國,幼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識之,曰:“此王佐才也?!睉哑湮囊允娟淌猓饧匆耘拗?。天圣八
- 文言文閱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 原文:嘗聞漢馬援戒子有曰:“杜季良為人豪俠,父喪,致客數(shù)郡。吾愛之敬之,不愿汝曹效之?!币蚺e畫虎為喻。唐柳玭戒子有曰“門第高,可畏不可恃,一
- 東郡某人,以弄蛇為業(yè)。嘗蓄馴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額有赤點,尤靈馴,盤旋無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啟笥(
- 《白蓮》 陸龜蒙 原文:素花多蒙別艷欺, 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墮
- 高考文言文知識點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 處室: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居家過日子,共同生活)2、 饜:則必饜酒肉而后反(滿足,飽食)3、
- 祭鱷魚文文言文【題解】元和十四年(819),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幾乎被殺,幸虧裴度救援才被貶為潮州刺史。據(jù)《新唐書·韓愈傳》說,韓
- 宋史原文:鮮于侁,字子駿,閬州人。性莊重,力學,舉進士。慶歷中,天下旱,詔求言。侁推災變所由興,又條當世之失有四,其辭懇實。唐介與同鄉(xiāng)里,稱
- 元 略略生( )岐嶷①,幼則老成。博洽群書,好道不倦。神龜中,為黃門侍郎。元乂專政,虐加宰輔。略密與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義兵,問罪君側。
- 文言文三鏡練習題含參考答案三鏡戊辰①,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③,非亡者
- 趙南星,字夢白,高邑人。萬歷二年進士。除汝寧推官+、治行廉平,稍遷戶部主事。二十一年大計京官,與尚書孫鑨秉公澄汰。首黜所親都給事中王三余及鑨
- 原文: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蕭關,而廣以良家
- 文言文閱讀之密游集序密游集序葉燮古今有才人之詩,有志士之詩。事雕繪,工縷刻,以馳騁乎風花月露之場,不必擇人擇境而能為之,隨乎其人與境而無不可
- 往年課外文言文考題書謝御史【清】吳敏樹謝御史者,吾楚湘鄉(xiāng)謝薌泉先生也。當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權焰張。有 * 常乘和車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先
- 周美,字之純,靈州回樂人。少隸朔方軍,以材武稱。趙保吉陷靈州,美棄其族,間走歸京師,天子召見,隸禁軍。契丹犯邊,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門。美慷慨
- 黃宗羲原文: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shù)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 北齊書原文:王峻,字巒嵩,靈丘人也。明悟有干略。高祖以為相府墨曹參軍。久之,顯祖為儀同開府,引為城局參軍。累遷恒州大中正、世宗相府外兵參軍。
- 文言文閱讀兩小兒辯日習題練習及答案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
- 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大半,而諸侯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