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崔林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7-15 01:18:29
三國志
原文:
崔林字德儒,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時晚成,宗族莫知,惟從兄琰異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鄔長,貧無車馬,單步之官。太祖征壺關,問長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張陟以林對,于是擢為冀州主簿,徙署別駕、丞相掾屬。魏國既建,稍遷御史中丞。
文帝踐阼,拜尚書,出為幽州刺史。北中郎將吳質統(tǒng)河北軍事,涿郡太守王雄謂林別駕曰:“吳中郎將,上所親重,國之貴臣也。仗節(jié)統(tǒng)事,州郡莫不奉箋致敬,而崔使君初不與相聞。若以邊塞不斬卿,使君寧能護卿邪?”別駕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視去此州如脫屣,寧當相累邪?此州與胡虜接,宜鎮(zhèn)之以靜,擾之則動其逆心,特為國家生北顧憂,以此為寄?!痹诠僖黄冢芨`寢息;猶以不事上司,左遷河間太守,清論多為林怨也。
遷大鴻臚。龜茲王遣侍子來朝,朝廷嘉其遠至,褒賞其王甚厚。余國各遣子來朝,間使連屬,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權取疏屬賈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綬,而道路護送,所損滋多。勞所養(yǎng)之民,資無益之事,為夷狄所笑,此曩時之所患也。乃移書敦煌喻指,并錄前世待遇諸國豐約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賜爵關內侯,轉光祿勛、司隸校尉。屬郡皆罷非法除過員吏。林為政推誠,簡存大體,是以去后每輒見思。
散騎常侍劉劭作考課論,制下百僚。林議曰:“案周官考課,其文備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遲,此即考課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漢之季,其失豈在乎佐吏之職不密哉?方今軍旅,或猥或卒,備之以科條,申之以內外,增減無常,固難一矣?!兑住吩唬骸缀喍煜轮淼靡印!骐S宜設辟,以遺來今,不患不法古也。以為今之制度,不為疏闊,惟在守一勿失而已。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則孰敢不肅?”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騎侍郎孟康薦林。后年遂為司空,封安陽亭侯,邑六百戶。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頃之,又進封安陽鄉(xiāng)侯。正始五年薨,謚曰孝侯。
(節(jié)選自《三國志·第二十四章》)
譯文/翻譯: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東武城人。崔林年輕的時候,成器較晚,宗族的人對他都不看重,只有堂兄崔琰很賞識他。太祖曹操平定了冀州,征召任命他為鄔縣縣長,崔林貧窮沒有車馬,步行去就任。曹操征討壺關時,詢問哪位官員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張陟推薦了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任冀州主簿,又調任丞相署別駕、丞相掾屬。魏國建立后,崔林又逐漸提升為御史中丞。
魏文帝登皇帝位,崔林被任命為尚書,后調出京城任幽州刺史。北中郎將吳質統(tǒng)領河北軍事,涿郡太守王雄對崔林的別駕說:“吳中郎將,是皇上親近看重的人,是國家的顯貴大臣。他持節(jié)統(tǒng)領軍事,各州郡沒有誰不向他寫信致敬,但是崔刺史從來不和他相往來。如果他以邊塞沒治理好為由殺掉你,崔刺史難道能保護你嗎?”別駕把這些話都告訴了崔林,崔林說:“我這個刺史把離開這個州看得像脫掉鞋子一樣,難道會連累你嗎?這個州與北方的匈奴等族接界,應該用清靜的政策安定他們,侵擾他們就會觸動他們的反叛之心,只會給國家產生顧念北方的憂慮,我只是心中掛念這一點?!比喂僖粚茫庾宓那址蛤}擾都停息了;但仍因為不會巴結上司,被降職為河間郡太守,公正的輿論都替崔林鳴不平。
后升為大鴻臚,龜茲王派兒子到朝廷來,朝廷贊美他不遠千里而來,獎賞龜茲王的禮物很豐厚。其他屬國也都派兒子到朝廷來,使者接連不斷,崔林擔心他們派來的人有的不是真的,只是暫且找些疏遠親屬或經商的胡人,借他們來通使命,可以得到封贈的好處,而且沿途還要護送,給國內帶來很大的損失。勞苦自己的百姓,在無益的事情上耗費資財,被夷狄譏笑,這是過去留下的禍患。崔林于是發(fā)文書到敦煌說明意圖,并抄錄前代接待各國豐厚或簡約的舊例,使接待之禮有固定的標準。明帝即位,賜給崔林關內侯的封爵,又轉任為光祿勛、司隸校尉。所轄范圍的郡縣都罷免了那些不守法紀和犯有過錯的官員。崔林治理政務以誠相待,只選擇保留那些主要條例,因此離任后常常被人民思念。
散騎常侍劉劭作《考課論》,皇帝命令發(fā)給百官們討論。崔林議論說:“查《周官》中考查官吏政績的記載,它的條文已經很完備,從周康王以后,就已經衰落,這說明考查政績的方法完全在于執(zhí)行的人。到漢朝末年,他們的失誤難道在于輔佐官吏職責規(guī)定不嚴密嗎?當前的戰(zhàn)爭,又頻繁又突然,準備好法令條規(guī),在內外重申,如果或增或減沒有常規(guī),確實難得統(tǒng)一啊。《易經》說:‘推行平易簡單的政策,就能夠符合天下萬物運行的道理了?!娓鶕敃r的形勢制定了相應的制度,用來留給后世,我們不應該擔憂沒有可以繼承的。把那些用來當作今天的制度,也不會顯得太過寬松,只要做到前后一致不要失職就好。如果朝臣能夠重用仲山甫這樣持重的人,就算制度有缺陷,那么誰又敢不公正嚴肅呢?”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的職位都有空缺,散騎侍郎孟康推薦崔林。第二年明帝任命崔林為司空,封他為安陽亭侯。三公封侯,就是從崔林開始,不久,他又被晉封為安陽鄉(xiāng)侯。正始五年崔林去世,謚號為孝侯。
《三國志·崔林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望江南》(梳洗罷) 晚唐 溫庭筠1、詞中寫思婦晚妝初罷即登樓望江,等待征人歸來的詞句是:2、詞中通過眼中所見,烘托出一種空曠無
- 元史原文:許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從元裕學,年十五,以儒生中詞賦選,河東宣撫司又舉楫賢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師,平章王文統(tǒng)命為中書省掾,以不
- 文言文理解之翰林之稱【原文】唐翰林院在禁中①,乃人主燕居②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③皆在其間。應供奉之人,自學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隸籍④其間者
- 宋史陳執(zhí)中傳陳執(zhí)中,字昭譽,以父恕任,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衛(wèi)尉寺丞、知梧州。帝屬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儲者,執(zhí)中進《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
- 白馬篇[1] 曹植[2] 白馬飾金羈[3]連翩西北馳[4]。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5]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6]。宿
- 歸有光原文:公姓周氏,諱書,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蹕臨安。至貴一公,始家昆山之吳家橋。貴一生思聰;思聰生士賢;士賢生顯;顯生明,是為
-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許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將有異圖,事發(fā)被害。苗年十五
- 呂誨,字獻可,開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誨性純厚,家居力學,不妄與人交。進士登第,由屯田員外郎為殿中侍御史。時廷臣多上章訐人罪,誨言:“諫
- 康德涵救李夢陽原文康海與太監(jiān)劉瑾同鄉(xiāng),瑾以其文名,欲親之,海不與通。瑾拘夢陽獄,必死之??驮唬骸澳罘强档潞?,無可脫夢陽者?!眽絷栐唬骸八牢岚?/div>《出師表》中考試題及閱讀練習答案 《出師表》中考試題一、先帝知巨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趙方,字彥直,衡山人。淳熙八年舉進士,調蒲圻尉,疑獄多所委決。授大寧監(jiān)教授,俗陋甚,方擇可教者親訓誘之,人皆感勵,自是始有進士。知青陽縣,告《失親得學》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學者有親①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初中生如何學習文言文一、文言文與白話文也許現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現在我們就分別來講講他們?!拔难晕摹敝械牡谝粋€“汪應辰文言文賞析汪應辰,字圣錫,信州玉山人。幼凝重異常童,五歲知讀書,屬對應聲語驚人,多識奇字。家貧無膏油,每拾薪蘇以繼晷。從人借書,一經目沈陽市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閱讀選文,完成9~13題。(17分)【甲】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資治通鑒原文:昭侯有弊褲,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聞明主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笑有為笑。今褲豈特顰笑哉雪夜訪戴文言文翻譯導語:《雪夜訪戴》選自《世說新語》,作者為南朝宋的劉義慶。故事介紹了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未至而返,顯示了他作為名士的`瀟灑曾鞏原文:《南齊書》,梁蕭子顯撰。臣等因校正其訛謬,而敘其篇目,曰:將以是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為法戒,則必得其所托,而后能傳于久。此史之所螳螂捕蟬文言文鑒賞園中有樹,其上有蟬①,蟬高居、悲鳴②、飲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文言文劉般傳翻譯【原文】以當襲父般爵,讓與弟憲,遁逃避封。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請絕愷國,肅宗美其義,特優(yōu)假之,愷猶不出。積十余歲,至永元十年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