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29 17:32:26
課文《月亮上的足跡》出自七年級上冊語文作業(yè)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yè)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fā)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jīng)為它的san6*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加進了煤油,第二級和第san6*級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宇航服。一個偉大的時刻就要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一道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fā)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情況一切正常。指揮中心發(fā)出點火指令,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發(fā)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nèi),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shù)。此時,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發(fā)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二三兩級火箭繼續(xù)上升。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san6*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刻,“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便檢測飛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jù)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fā)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于是,第san6*級火箭再次發(fā)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員在艙內(nèi)吃了晚飯。在發(fā)射后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xiāng)。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fā)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點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jīng)遙遙在望。它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fā)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fā)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xù)在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jīng)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還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夠一個小時使用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yè),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nèi)。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nèi)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中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fā)動機啟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里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jīng)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登月歸來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lián)席會議上發(fā)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這樣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br/>【教學建議】
一、有條件的學校,可準備一些教學課件,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通過本課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教學時可與本單元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綜合起來考慮。
三、教給學生一點快速閱讀的方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讀完全文,概括課文內(nèi)容,看誰概括得全面而正確。
四、開展一個口述活動。請一位或幾位學生對登月全過程作跟蹤報道,報道的內(nèi)容可以本文為主,參照其他有關(guān)資料。
五、讓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試著把登月的全過程畫成一張示意圖。
【教學準備】
知識與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教者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有條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錄相資料。先簡要解說圖片內(nèi)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是怎么得來的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或是通過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指名學生回答第1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升空前的準備(3-4):升空前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4):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5-17):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第2題,其他同學在書上作好標記。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
③樹立登月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⑥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通電話。
3、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guān)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4、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5、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盧溝橋的獅子》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北京有句歇后語:“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边@座獅子多得數(shù)不清的橋,建于118
- 課文《我用殘損的手掌》出自九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本,其原文如下:【原文】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
- 課文《比一比》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一、教學要求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畫“”和1個偏
- 課文《頭口目手》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學會“頭”“口”“目”“手”4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 課文《竹影》出自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吃過晚飯后,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里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
- 課文《小鬧鐘》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學方案一】(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謎語導入:滴滴滴、滴滴滴,催我聲音急,讓我早早
- 課文《小鴨你別急》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鴨迷路了,你能幫它想想辦法嗎?把你的辦法告訴小鴨。分角色演一演。 【學習
- 課文《神奇的書》出自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沒有一艘非凡的戰(zhàn)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也沒有一匹神奇的坐騎能像一頁
- 課文《小姑娘的朋友》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喔,喔,喔……早安,小姑娘!”大公雞是小姑娘的好朋友。一大早,它跟小姑
- 課文《書本里的螞蟻》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古老的墻角邊,一朵紅色的小花孤零零地開著,在風里輕輕地唱著歌。一只黑黑的小
- 課文《北大荒的秋天》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
- 課文《海上日出》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天
- 課文《演一棵大樹》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演一棵大樹》寫的是阿海在表演“小紅帽”的故事時,把主角“大灰狼”讓給
- 課文《畫家和牧童》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戴嵩。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串嫷娜藳]有不點
- 課文《秋天的圖畫》出自二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
- 課文《遙遠的恐龍世界》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遙遠的恐龍世界》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幾千萬年前恐龍世界的樣子。
- 課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出自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可是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這
- 課文《小粗心區(qū)分己和已》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粗、區(qū)、已、苦、典、齊、其、蛇、半、忘、記、粉”12個
- 課文《觀察日記》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中午,我在窗戶下面發(fā)現(xiàn)螞蟻大軍正在搬運一小塊月餅。螞蟻排成近四米長的隊伍,有
- 課文《當媽媽拉開窗簾》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能借助拼音讀準"拉、外、方、升、向、招、鳥、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