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樾《乞人張氏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7-25 09:53:35
劉大樾
原文:
楚之南,天地之氣,不鐘于人而鐘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氣,不鐘于人而鐘于鴻雁;近世以來,天地之氣,不鐘于士大夫,而鐘于窮餓行乞之人。
合肥張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馬彥章來贅。張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彥章為長,彥章年四十余又死。彥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賴張氏以養(yǎng);其二女賴張氏以嫁。其后,合肥歲連不登。張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張氏復(fù)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廡下,乞食、挑野菜以養(yǎng)。當(dāng)是時,桐之民有欲娶張氏者,而張氏以其舅老窮無歸,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張氏年早已六十余,猶間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婦事舅姑①,雞初鳴而盥漱,其禮曠千載不行矣。然吾以為民秉之彝②,不盡絕于人心??N紳大夫之家必有隆禮守義善事其舅姑,與孝子之事父母無異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縉紳者,衣食奉養(yǎng)之物備具也;然勃谿詬誶③,禁之而不止.窮餓至于行乞,茍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適也;然至死不去,而養(yǎng)其舅以終身,豈非其天性之篤摯有過人哉?惜乎,其為女子且窮而行乞也!設(shè)使斯人為丈夫而登于朝堂,則其于君父人倫之間,出其至性,必有建樹非常者。
夫天地之氣不能無所鐘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聞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貴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選自《明清八大家文選》,有刪改)
【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規(guī)則。③勃谿詬誶:爭吵、辱罵。
譯文/翻譯:
楚地的南面,天地沒有把自然界的靈秀之氣集聚于人而集聚于山石;流沙的西面,天地沒有把自然界的靈秀之氣聚集于人而集聚于鴻雁;近代以來,天地沒有把浩然正氣聚集于士大夫之流,而聚集于困窘饑餓的乞討之人。
合肥有個叫張美之的人,家住在城北八十里的元潭。他有個女兒十五歲,同鎮(zhèn)的一個叫馬彥章的人來入贅。張氏二十八歲時,她的父母都死了,所生的兩個女兒也死了。張氏的公公馬青芝的妻子早死,馬青芝有三個兒子、兩個士兒。三個兒子中,馬彥章是老大,馬彥章四十多歲的時候也死了。馬彥章死的時候,馬青芝的另外兩個兒子還很年幼,都依靠張氏養(yǎng)活;馬青芝的兩個女兒也要依靠張氏才能出嫁。這以后,合肥連年歉收。張氏侍奉著公公馬青芝,帶著兩個弟弟向南到池州行乞。不久,兩個弟弟又死去。張氏侍奉著公公從池州到桐城,住在左家的屋檐下,靠乞討、挖野菜來養(yǎng)活公公。當(dāng)時,桐城有個人想娶張氏,但張氏因?yàn)楣昀稀⒗Ь經(jīng)]有歸宿,她要與公公相依為命,直到公公老死,不忍心離開。等到馬青芝去世時,張氏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還不時到有錢的人家乞討。
古代,兒媳婦侍奉公公婆婆,是雞開始鳴叫就洗漱,(然后去侍奉公婆,)但這種禮儀已經(jīng)有一千年不能實(shí)行了。但我認(rèn)為,人堅持道理,不應(yīng)該在心中完全忘掉,迭官貴人的家庭—定有尊崇禮儀、堅守道義,很好地侍奉公婆,和孝順的兒子侍奉父母沒有區(qū)別的兒媳婦,但這樣的人往往是找不不到的。達(dá)官貴人,衣服、食物等奉養(yǎng)的東西十分充足;但家庭的爭吵、辱罵卻禁止不了。窮困、饑餓到行乞的狀態(tài),如果可以依靠別人得到食物,誰也不能禁止張氏致嫁;但是張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沒有離開,給公公養(yǎng)老送終,難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誠超過了別人嗎?可惜啊,她作為女子十分貧窮還要行乞!假如這個人能為男子并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對待天子、人倫關(guān)系時,因?yàn)樗呱械钠犯?,一定會?a href="/cd/b/butong5969.htm">不同尋常的建樹。
天地之間的正氣不能沒有集聚的地方。明朝滅亡時,金陵的乞討者聽說后就投水自盡。大丈夫不能做到的但一個弱女子能夠做到,富貴的人不能做到的但乞討的人能夠做到,這不使人十分感慨嗎?
劉大樾《乞人張氏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陶淵明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 高考古詩文名句1.白居易《觀刈麥》中“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兩句,形象描繪出農(nóng)民冒著酷熱勞作的情景。2.在《離騷》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
- 賀,字長吉,鄭王之孫也。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韓愈、皇甫湜覽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豈有不識之理。”遂相過其家
- 初中生如何學(xué)習(xí)文言文一、文言文與白話文也許現(xiàn)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現(xiàn)在我們就分別來講講他們?!拔难晕摹敝械牡谝粋€“
- 高中文言文教學(xué)思路的初探在我國文學(xué)寶庫中,文言文占有一個很大的比重,很多古文言之中都結(jié)晶著前人的思想精華。教好文言文對于學(xué)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文
- 高中文言文講解【其】(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qu
- 司馬遷《史記·絳候周勃世家》原文: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云中,所殺掠甚眾。峰火通于甘泉、長安。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故楚相蘇
- 文言文練習(xí)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題。(10分)陳際泰,字大士,臨川人。家貧,不能從師,又無書,時取旁舍兒書,屏人竊誦。從外兄①所獲
- 高考文言文實(shí)詞復(fù)習(xí):即的用法有哪些1、靠近,接近。(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2、立即,馬上。(項(xiàng)伯即入見沛公)3、當(dāng),當(dāng)時。(項(xiàng)王即日因留沛公與
- 《本草綱目草部白藥子》文言文作者:李時珍釋名白藥氣味(根)辛、溫、無毒。主治風(fēng)痰上雍。用白藥三兩、黑牽牛半兩,同炒香,去牽牛一半后,共研為末
- 戰(zhàn)國策原文:齊王使使者(1)問趙威后。書未發(fā)(2),威后問使者曰:“歲(3)亦無恙(4)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5),曰:“
- 孫謙字長遜,東莞莒人也。少為親人趙伯符所知。謙年十七,伯符為豫州刺史,引為左軍行參軍,以治干稱。父憂去職,客居歷陽,躬耕以養(yǎng)弟妹,鄉(xiāng)里稱其敦
- 文言文《洪都日記》歲在甲午,時維仲冬。蕭蕭乎豫章故郡,歲暮寒鄉(xiāng),澹澹乎贛江流濱,桑榆瑟骨。滕王高閣攬明月,樽前余杯邀何人?故人安在哉!青云譜
- 與文言文相關(guān)的選題報告篇一:文言翻譯課題結(jié)題報告一、課題研究的背景1、課題的提出依據(jù)。中國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國之一,華夏文明歷經(jīng)上下五千年,淵
- 歐陽修原文: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xué)士,尚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寵之以詩。于是始作有美之堂。蓋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為杭人之榮
- 南史原文:何遠(yuǎn)字義方,東海郯城人,武帝踐阼,為后軍鄱陽王恢錄事參軍。遠(yuǎn)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遷武昌太守
-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郁離子·術(shù)使》原文:楚有養(yǎng)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shí),賦什一以自奉,
- 易傳彖傳上同人文言文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yīng)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骨幸?。文明以健,中正而應(yīng),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
- 作者EMAIL:ljzl9872@sina.com《陽子之宋》原文及翻譯:原文: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
- 學(xué)生文言文學(xué)習(xí)能力的培養(yǎng)學(xué)習(xí)文言文,學(xué)習(xí)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是為了培養(yǎng)學(xué)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讓學(xué)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不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