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劭傳》“劉劭字孔才,廣平邯鄲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25 09:05:43
劉劭字孔才,廣平邯鄲人也。建安中,為計吏,詣許。太史上言:“正旦當日蝕?!臂繒r在尚書令荀彧所,坐者數(shù)十人,或云當廢朝,或云宜卻會。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猶占水火,錯失天時。禮記曰諸侯旅見天子,及門不得終禮者四,日蝕在一。然則圣人垂制,不為變豫廢朝禮者,或災(zāi)消異伏,或推術(shù)謬誤也?!睆破溲?。敕朝會如舊,日亦不蝕。
御史大夫郗慮辟劭,會慮免,拜太子舍人,遷秘書郎。黃初中,為尚書郎、散騎侍郎。受詔集五經(jīng)群書,以類相從,作皇覽。明帝即位,出為陳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稱之。徵拜騎都尉,與議郎庾嶷、荀詵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論。遷散騎常侍。時聞公孫淵受孫權(quán)燕王之號,議者欲留淵計吏,遣兵討之,劭以為“昔袁尚兄弟歸淵父康,康斬送其首,是淵先世之效忠也。又所聞虛實,未可審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勞民也。宜加寬貸,使有以自新?!焙鬁Y果斬送權(quán)使張彌等首。劭嘗作趙都賦,明帝美之,詔劭作許都、洛都賦。時外興軍旅,內(nèi)營宮室,劭作二賦,皆諷諫焉。
青龍中,吳圍合肥,時東方吏士皆分休,征東將軍滿寵表請中軍兵,并召休將士,須集擊之。劭議以為“賊眾新至,心專氣銳。寵以少人自戰(zhàn)其地,若便進擊,不必能制。寵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騎三千,軍前發(fā),揚聲進道,震曜形勢。騎到合肥,疏其行隊,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賊后,擬其歸路,要其糧道。賊聞大軍來,騎斷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戰(zhàn)自破賊矣。”帝從之。兵比至合肥,賊果退還。
景初中,受詔作都官考課。劭上疏曰:“百官考課,王政之大較,然而歷代弗務(wù),是以治典闕而未補,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綱之弛頹,神慮內(nèi)鑒,明詔外發(fā)。臣奉恩曠然,得以啟蒙,輒作都官考課七十二條,又作說略一篇。臣學(xué)寡識淺,誠不足以宣暢圣旨,著定典制?!庇忠詾橐酥贫Y作樂,以移風(fēng)俗,著樂論十四篇,事成未上。會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執(zhí)經(jīng)講學(xué),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凡所選述,fa6*論、人物志之類百馀篇。卒,追贈光祿勛。子琳嗣。
(選自《三國志?魏書?劉劭傳》,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安中,為計吏,詣許 詣:到,往
B.宜加寬貸,使有以自新 貸:借
C.劭嘗作趙都賦,明帝美之 美:認為……美
D.兵比至合肥,賊果退還 比:及,等到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寵以少人自戰(zhàn)其地,若便進擊,不必能制
②臣學(xué)寡識淺,誠不足以宣暢圣旨,著定典制
B.①昔袁尚兄弟歸淵父康,康斬送其首,是淵先世之效忠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C.①凡所選述,fa6*論、人物志之類百馀篇
②劭時在尚書令荀彧所
D.①時外興軍旅,內(nèi)營宮室,劭作二賦,皆諷諫焉
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劭,三國時魏國人。曾任太子舍人等職。受詔收集五經(jīng)群書,作《皇覽》一書。明帝時,曾為陳留太守,授予騎都尉,提升為散騎常侍。正始時,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死后,被追贈為光祿勛。
B.當時傳聞公孫淵接受了孫權(quán)所授的燕王稱號,謀臣們紛紛提議派兵去討伐他。而劉劭認為對公孫淵理應(yīng)表示寬大為懷,讓他有所自新。
C.魏國對外頻興軍事,對內(nèi)大興土木,劉劭為此寫了《許都賦》、《洛都賦》,文內(nèi)都含有對君主委婉曲折的勸諫。
D.景初年間,明帝詔令劉劭負責(zé)制定考察官吏功過善惡的標準——《都官考課》,劉劭完成任務(wù)后,還寫了《樂論》十四篇呈上,認為應(yīng)制定禮樂制度,以移風(fēng)易俗。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然則圣人垂制,不為變豫廢朝禮者,或災(zāi)消異伏,或推術(shù)謬誤也。(5分)
譯文:
(2)騎到合肥,疏其行隊,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賊后,擬其歸路,要其糧道。(5分)
參考答案:
4.B(“貸”在文中為“饒恕,寬容”。成語中有“嚴懲不貸”,即為此種用法。)
5.D( D項兩個“焉”都是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語氣。A項第一個“以”為介詞,相當于“用”,或譯為“帶著”;第二個“以”為目的連詞,譯為“來”、“用來”。 B項第一個“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用作動詞,“到”、“往”。 C項第一個“所”用作助詞,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具有指代作用;第二個“所”為名詞,意為“住所”、“地方”。)
6.D(錯在“劉劭完成任務(wù)后,還寫了《樂論》十四篇呈上”, 原文是“ 著樂論十四篇,事成未上。會明帝崩,不施行”。)
7.(1)既然這樣,那么圣人傳下來的制度,不因為變異而預(yù)先(提前)廢止朝禮的原因是:或者災(zāi)禍消除、轉(zhuǎn)移,或者推測有誤。(句子重點考查“然則”、“垂”、“ 豫”、“ 或”等詞語意義,還有判斷句式表原因的考查。)
(2)隊伍到了合肥,便拉大行軍隊伍的距離,增添旗幟和戰(zhàn)鼓,顯示我軍兵力以張聲勢,等把敵人引出,就揣度其歸路,斷絕其糧道。(句子重點考查“疏”、“多”、“曜”、“擬”、“要”等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笆琛?、“多”是形容詞作動詞,“曜”、“擬”、“要”分別解釋為:“顯示、炫耀”,“揣度、猜測”,“中途攔截”。)
參考譯文:
劉劭,字孔才,廣平邯鄲人。建安時以謀士身份來到許都。太史向獻帝報告說:“今年正月初一將有日蝕?!眲③空谏袝钴鲝淖∷?,當時在座的有幾十人。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家議論開了,有的說應(yīng)停止歲首的朝廟祭祀,有的說應(yīng)廢除各地官員進京的朝會。劉劭說:“梓慎、裨灶都是古代優(yōu)秀的太史,精通歷法,善觀天象。但他們在占卜吉兇時,也犯過不能準確推測天時的錯誤?!抖Y記》說:諸侯按順序朝見天子,到了宮門卻無法舉行完朝見的儀式,這只能有四個原因,日蝕列其一。既然這樣,那么圣人傳下來的制度,不因為變異而預(yù)先廢止朝禮的原因是:或者災(zāi)禍消除、轉(zhuǎn)移,或者推測有誤。”荀彧覺得此言有理,于是下令朝會照常舉行。當天也沒有發(fā)生日蝕。
經(jīng)御史大夫郗慮推薦,劉劭任太子舍人,后又調(diào)任掌管圖書經(jīng)籍的秘書郎。黃初年間,他先后在曹丕左右擔任尚書郎和散騎侍郎,以輔助政務(wù)和規(guī)諫過失。他曾受命匯集五經(jīng)群書,分門別類,編纂成《皇覽》。明帝曹睿即位后,他又出任際留太守,因治理有序,教化有方,而為百姓稱頌。后又被授予騎都尉,與議郎庾嶷、荀詵等制定法令條規(guī),編寫《新律》十八篇,撰寫了《律略論》。被提升為散騎常侍。當時傳聞公孫淵接受了孫權(quán)所授的燕王稱號,謀臣們紛紛提議派兵去討伐他。劉劭則認為:“當初袁尚袁熙弟兄倆歸降公孫淵的父親公孫康被其斬首,公孫康把首級送給朝廷,這事表明了公孫淵祖上對朝廷的忠心,再說現(xiàn)在聽說的這件事是否確鑿,還有待調(diào)查。古時圣賢求取處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怕給老百姓增加負擔。因此對公孫淵理應(yīng)表示寬大為懷,讓他有所自新。”后來,公孫淵果然斬殺了孫權(quán)派去的使臣張彌等,并把他們的首級送給了朝廷。劉劭因?qū)懹幸黄囤w都賦》,頗受曹睿賞識,又聽令寫了《許都賦》、《洛都賦》。當時魏國對外頻興軍事,對內(nèi)大興土木,劉劭為此寫了兩篇賦,文內(nèi)都含有對君主委婉曲折的勸諫。
明帝曹睿時,吳國的兵馬圍攻合肥,當時魏軍將士都在分批休假,征東將軍滿寵請求中軍調(diào)撥援軍,并急召休假將士,以集中兵力抗擊敵軍。劉劭在議論軍情時認為:“敵人剛剛攻到,用心專一,士氣旺盛,滿寵帶著少數(shù)兵將在陣地上御敵,倘若此時出擊,不一定能打勝仗。滿寵只要邊堅守邊等待援軍,就不會有什么損失。我看可以派五千步兵、三千精騎,大張旗鼓,虛張聲勢。等到了合肥,便拉大行軍隊伍的距離,增添旗幟和戰(zhàn)鼓,以張聲勢,等把敵人引出,就斷其歸路,絕其糧道。敵軍聽說魏國大軍已切斷了自己的后路,定會驚慌而逃,這樣,敵軍自然不戰(zhàn)而敗?!辈茴2杉{了他的建議。當魏軍逼近合肥,吳軍果然退兵回去了。
明帝景初年間(237~239),曹睿詔令劉劭負責(zé)制定考察官吏功過善惡的標準——《都官考課》。劉劭完成任務(wù)以后上疏說:“考核百官,是國家政治的大事,但是歷朝歷代都未能實施,大都因為典章制度缺而未補,因此無法正確、明晰地分辨官員的好壞和才能的高低?,F(xiàn)在陛下以圣賢的宏圖大略,哀憐國家綱常的弛頹,詔令于外。臣下承蒙皇恩,得以進行這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制定了《都官考課》七十二條,又著有一篇《說略》。臣下才疏學(xué)淺,實不足以弘揚您的旨意,編寫制定好這篇典章制度!”劉劭還認為應(yīng)制定禮樂制度,以移風(fēng)易俗。于是寫了《樂論》十四篇,寫完了還沒來得及上呈,明帝就駕崩了,于是這事便沒有施行。齊王曹芳時,劉劭執(zhí)講經(jīng)學(xué),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共撰寫《fa6*論》、《人物志》等著作百余篇。死后,被追贈為光祿勛。兒子劉琳繼承了爵位。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初中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知識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2、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
- (甲)陶淵明,少有高趣,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
- 黃宗羲原文:熊公諱汝霖,字雨殷,世居余姚之天花街。公登崇禎辛未進士第,授同安知縣。為政不避強御,直行己意。紅毛入寇,公渡海,敗之于下門。考選
-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70首帶翻譯及注釋加賞析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
- 馬先生傳文言文練習(xí)題及答案馬先生鈞,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為巧也。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
- 童趣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14題(15分)[甲]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
-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系統(tǒng)梳理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4、君子生非異也。5、師者,所以傳道受
- 初一必懂的文言文加翻譯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咀g】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
- 徐宣字寶堅,廣陵海西人也。避亂江東,又辭孫笨之命,還本郡。與陳矯并為綱紀,二人齊名而私好不協(xié),然俱見器于太守陳登,與登并心于太祖。海西、淮浦
- 《宋史·羅點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宋史原文:羅點字春伯,撫州崇仁人。六歲能文。登淳熙二年進士第,授定江節(jié)度推官。累遷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歲旱
- 錄異記異水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錄異記》是一部中國古代神仙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錄異記異水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驹摹课粑樽玉憷壑G吳王
- 陶淵明原文:君諱嘉,字萬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閨門孝友,人無能間,鄉(xiāng)里稱之。沖默①有遠量②,弱
- 文言文專項復(fù)習(xí)方法指導(dǎo)(一)語境推斷文言文實詞含義豐富,大多都存在一詞多義現(xiàn)象,要想對其進行準確的界定、理解,需要我們借助上下文的語境進行推
- 高中語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知識點一、 通假字1. 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無,毋,不要)2.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
- 漢書·馮奉世傳文言文閱讀理解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題。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昭帝時,以功次補武安長。奉世長女媛以選充
- 文言文山市原文及翻譯《山市》是蒲松齡的作品,蒲松齡,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山市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 宋史原文:薛奎,字宿藝,絳州正平人。進士及第,為隰州軍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盜殺寺奴取財去,博者適至,血偶涴①衣,邏卒捕送州,考訊誣
- 棄書捐劍 【原文】項籍①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②;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③怒之④。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
- 黃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瓊初以父任為太子舍人,辭病不就。遭父憂,服闋,五府俱辟,連年不應(yīng)。永建中,公卿多薦瓊者,于是與會稽
- 三國志原文:胡綜字偉則,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將避難江東。孫策領(lǐng)會稽太守,綜年十四,留吳與孫權(quán)共讀書。策薨,權(quán)為討虜將軍,以綜為金曹從事。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