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冷泉亭記》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12:54:38
白居易
原文: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dǎo)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矧又潺湲潔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復(fù)湖,易為形勝。先是,領(lǐng)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后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譯文/翻譯:
東南地區(qū)的山水勝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靈隱寺的景致最為突出;寺廟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靈隱山下面,石門澗中央,靈隱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寬不超過兩丈,但是這里集中了最奇麗的景色,包羅了所有的美景,沒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愛它花草的芬芳,樹林的茂盛。在這里可以吸入純凈新鮮之氣,使人心平氣順,使人氣血舒暢。夏夜,我愛它泉水輕流,清風涼爽。在這里可以消去煩惱,解脫酒醒后的疲憊,激發(fā)游人的興致。山上的樹林是亭子的大傘,四周的巖石是亭子的屏障,云從亭子的棟梁上生出,水與亭的臺階相齊平。你坐著玩賞,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腳;你臥著玩賞,可在枕上垂竿釣魚。又加清澈的潺潺澗水,不息地緩緩在眼下流過。不論你是個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聽到的xie6*惡門道,你想著的要說的骯臟念頭,不待那清泉洗滌,一見冷泉就能除去塵垢。不知不覺中給人的利益、好處說不完!所以我說:冷泉亭,是余杭郡最優(yōu)美的地方、靈隱寺第一的去處啊!
余杭郡從郡城到四郊,山連山、湖連湖,有極多風景秀美的地方。過去在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虛白亭;仆射韓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觀風亭;給事盧元輔,修筑見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這個冷泉亭。這樣,五亭相互可以望見,像五個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說,全郡的美景都在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經(jīng)全筑好了。后來主持郡政的人,雖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繼承他們到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注釋:
[1]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飛來峰下。
[2]余杭郡:唐時即稱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3]就郡言:謂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4]靈隱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靈隱山麓,飛來峰東。尤:突出。
[5]由寺觀:謂從靈隱寺的風景來看。
[6]為甲:數(shù)第一。
[7]山:指靈隱山。
[8]尋;古以八尺為一尋。倍尋:兩尋,合古尺一丈六尺。
[9]累(lěi):累積。不累丈:即不到兩丈。
[10]撮奇:聚集奇景。得要:獲得要領(lǐng)。
[11]勝概:優(yōu)美的山水。
[12]物無遁形:謂在亭上看靈隱景物,一覽無遺?!拔铩保妇拔??!岸菪巍保[藏形態(tài),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見。
[13]薰薰:草木的香氣。
[14]木:樹木。欣欣:生氣蓬勃的樣子。
[15]導(dǎo)和納粹:謂引導(dǎo)人們心情平和,吸取純潔的養(yǎng)分?!按狻?,精米,此喻精神滋養(yǎng)。
[16]暢人血氣:謂令人血氣暢快。
[17]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動的樣子。
[18]泠泠(líng):形容風清涼。
[19]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頭腦清醒。
[20]起:啟發(fā),振足。
[21]蓋:傘。
[22]棟:指亭梁。
[23]階:指亭的臺階。
[24]床:喻亭似床。
[25]狎(xiá):親昵,親近。
[26]矧(shěn):況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緩慢的樣子。潔澈:水潔凈清澈。
[27]粹冷:形容水清涼。柔滑:形容水感。
[28]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侶道徒。
[29]盥(guàn):澆水洗手。盥滌:洗滌干凈。
[30]見輒除去:謂看見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塵垢都清除掉了。
[31]潛利陰益:謂冷泉亭給人的好處,有許多并不顯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對人們思想情操的熏陶。
[32]可勝言:豈能說盡。
[33]“斯所以”句:謂這就是冷泉亭風景在余杭郡最好,在靈隱寺列第一的原因。
[34]杭:指杭州,即余杭郡。四封:余杭郡四邊疆界。
[35]先是:在此之前。
[36]領(lǐng)郡者:擔任杭州刺史的。
[37]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曾任杭州刺史?!熬?,對士大夫的一種敬稱。
[38]韓仆射皋:韓皋,字仲聞,曾任杭州刺史,歷官東都留守,鎮(zhèn)海軍及忠武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
[39]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40]盧給事元輔:盧元輔,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給事中。
[41]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當時任右司郎中員外郎。此亭:即指冷泉亭。
[42]指:手指。
[43]殫(dān):盡。
[44]能事:指從事山水勝境構(gòu)筑的能力。
[45]繼之:繼元藇后為杭州刺史。
[46]述而不作:謂記述其事而不再構(gòu)筑這類亭子?!白鳌?,創(chuàng)造。
[47]長慶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823年。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練習題蘇代兄弟蘇秦之弟曰代,代弟蘇厲,見兄捭闔七國遂志,亦皆苦學(xué)從衡之術(shù)。蘇秦既死反間,其助燕謀齊之事大泄。齊聞之,乃望燕,燕甚恐。代
- 清史稿原文: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
- 《清史稿》文言文閱讀及答案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_-10題。張煌言,浙江鄞人也。崇禎十五年舉人。崇禎自縊煤山,奉魯王以海,從魯王監(jiān)國。
- 殺駝破甕的文言文翻譯殺駝破甕選自《百喻經(jīng)》,全稱《百句譬喻經(jīng)》,是古天竺高僧伽膃肭從修羅藏十二部經(jīng)中抄錄出譬喻,集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
- 北史原文:慶,字更興。幼聰敏有器量,博涉群書。大統(tǒng)十年,除尚書都兵郎中,并領(lǐng)記室。尋暈本官領(lǐng)雍州別駕。廣陵王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兇橫
- 顏真卿,字清臣,瑯邪臨沂人也。真卿少勤學(xué)業(yè),有詞藻,尤工書。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遷殿
- 崔鸊,字長孺,清河?xùn)|武城人也。鸊狀貌偉麗,善于容止,少有名望,為當時所知。初為魏世宗挽郎①,釋褐②太學(xué)博士。永安中,坐事免歸鄉(xiāng)里
- 《百家姓賴》文言文歷史來源1、出自姬姓,為周文楚靈王所滅,其后以國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相傳炎
- 細柳營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
- 三國志一、原文: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tǒng)屬長沙守韓玄。先主
- ①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雹谧釉唬骸皡⒑?!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弊映?,門人問曰
- 文言文練習:三國志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趙達,河南人也。少從漢侍中單甫受學(xué),用思精密。謂東南有王者氣,可以避難,故脫身渡江
- 道學(xué)傳序陳獻章自炎漢迄今,文字記錄著述之繁,積數(shù)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棟,猶未已也。許文正語人曰:“也須焚書一遭?!贝吮┣刂E,文正不諱言
- 蘇轍原文:昔者三代之法,使天下立學(xué)校而教民,行鄉(xiāng)射飲酒之禮。于歲之終,田事既畢,而會其鄉(xiāng)黨之耆老①,設(shè)其籩豆酒食之薦,而天子之大夫親為之行禮
- 記超山梅花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夏容伯同聲,嗜古士也,隱于棲溪。余與陳吉士、高嘯桐買舟訪之。約尋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淺瀨至超山之北。沿岸已
- 三國志原文:毋丘儉字仲恭,河?xùn)|聞喜人也。正始中,儉以句驪數(shù)侵叛。督諸軍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之。句驪王宮將步騎二萬人,進軍沸流水上,大戰(zhàn)梁
- 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①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數(shù)
- 楚王索珠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原文】楚王索珠宋濂楚共王有照乘之珠,愛之甚,函以金檢命左右負以隨,時出玩之。游于云夢之澤,失焉。共王不悅,下令國中
- 《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yīng)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
- 初中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初中文言文中而通“爾”的用法用作代詞第二稱譯"";偶爾作主語譯""①翁歸自與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