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見顏斶》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1-15 21:09:42
戰(zhàn)國策
原文:
齊宣王見顏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蓖醴奕蛔魃唬骸巴跽哔F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毙跄徊粣?。
左右皆曰:“大王據(jù)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東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nóng)畝。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 力也。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歟?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倨慢驕奢,則兇從之。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于后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夫上見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 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是其賤必本歟!’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歟?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 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nbsp;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愿請受為弟子?!鳖仈咿o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眲t再拜而辭去也。(取材于《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注】①斶:讀chù。顏斶,齊國隱士。
譯文/翻譯:
齊宣王 召見顏斶,說:“顏斶上前來!”顏斶也說:“大王上前來!”宣王很不高興。左右近臣說:“大王是人君,顏斶(你)是人臣。大王說‘顏斶上前來’,(你)也說‘大王上前來’,(這樣)可以嗎?”顏斶回答說:“我上前是趨炎附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趨炎附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毙跎鷼獾刈兞四樕f:“王尊貴,還是士尊貴?”(顏斶)回答說:“士尊貴,王不尊貴?!毙醪徽f話,很不高興。
左右近臣說:“大王擁有千乘大國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義者都來到齊國,甘心為大王服務,四方諸侯沒有誰敢不服從(大王)。現(xiàn)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稱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鄉(xiāng)間(而已)。士人這樣xia6*賤呀,也真是夠可以了。”
顏斶回答說:“不對。我聽說上古大禹之時,諸侯國有上萬個。什么原因呢?(他們治國)賢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湯 時代,諸侯(尚存)三千。到了現(xiàn)在,面向南方稱王的,才二十四位(諸侯)。由此看來,(難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嗎?因此《易傳》不是說嗎:‘在統(tǒng)治地位,(卻)沒有那種實際的(才德),喜歡(追求)那種虛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舉動)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災禍就會隨之而來。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別人請教為羞恥,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學習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揚名立功的,堯、舜、禹、湯、周文王(都)是這樣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曉事物的流變,至圣者懂得(該)學些什么,(那還會)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說:‘雖然貴,一定以賤為根本;雖然高,一定以下為基礎(chǔ)。因此諸侯君主自稱為孤、寡,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懂得)賤一定是(貴的)根本(的道理)吧。’(他們)并不是那種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諸侯君主(卻)用(這些稱呼)自稱,難道不是(謙居于)別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貴(的做法)嗎?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稱(他們是)賢明的君主,這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是可貴的?!?nbsp;
宣王說:“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現(xiàn)在(我才)聽到了君子的高論。希望您收下(我)做學生?!鳖仈咿o謝,(要)離開,說:“玉生在山中,(一經(jīng))雕琢就破壞(本色)了,不是(經(jīng)過雕琢就)不寶貴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鄉(xiāng)野,(一經(jīng))推舉選拔就享有祿位了,不是(享有祿位就)不尊貴顯達了,但是(他的)身體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獨立。發(fā)號施令的是大王,竭盡忠心直言進諫的是顏斶。(我)闡述主要的意見已經(jīng)很詳盡了,希望您能允許我回去?!庇谑牵仈撸┬性侔荻Y辭謝離去。
人不用學習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識。小孩子沒有不知道愛自己的父母的,等到他長大,沒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長的。愛父母,是仁;尊敬兄長,是義。(有了仁義,)無需別的,也能通達天下的道理。
《齊宣王見顏斶》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原文: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 《子產(chǎn)說范宣子輕幣》文言文鑒賞《子產(chǎn)說范宣子輕幣》講的是春秋時代,弱小的諸侯國要向強大的諸侯國進貢,而且漫無止境,是弱小諸侯國一項沉重的負擔
- 文言文《賣油翁》原文原文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 舊唐書原文:楊再思,鄭州原武人也。少舉明經(jīng),授玄武尉。充使詣京師,止于客舍。會盜竊其囊裝,再思邂逅遇之,盜者伏罪,再思謂曰:“足下當苦貧匱,
- 方孝孺原文:溪漁子,金陵江寧人。少脫略不拘,與群兒嬉遨,輒處其上,而什伍部署之,令之曰:“之左”,則趨之左;曰“之右”,則折而右,無敢過視者
- 宋濂原文:秀發(fā)師事呂祖謙、唐仲友,極深性理之學,以余力為文,輒擢慶元丙辰進士第。初授福州長溪簿,丁父憂而歸。服除,轉(zhuǎn)慶元府學教授。秩滿關(guān)升循
- 晉書原文:劉喬,字仲彥,南陽人也。少為秘書郎,建威將軍王戎引為參軍。伐吳之役,戎使喬與參軍羅尚濟江,破武昌,還授榮陽令,遷太子洗馬。以誅楊駿
-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
- 宇文忻 ,字仲樂,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為兒童時與群輩游戲輒為部伍進止行列無不用命有識者見而異之。年十二,能左右馳射,驍捷若飛。年十八
- 強項令 董宣文言文閱讀訓練強項令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 *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
- 歐陽修《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原文及翻譯導語: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了北宋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 舊五代史原文:王師范,青州人。父敬武,初為平盧牙將。唐廣明元年,無棣人洪霸郎合群盜于齊、棣間,節(jié)度使安師儒遣敬武討平之。及巢賊犯長安,諸籓擅
- 文言文選擇題練習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shù),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壁,門下意張儀,曰
- 扶風馬先生,名鈞,巧思絕世。少而游豫,不自知其為巧也。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
- 史記原文: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秦數(shù)挑戰(zhàn),廉頗
-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古詩文知識點詳解參考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
- 曾鞏原文:熙寧元年七月甲中,河北地大震,壞城郭屋室,瀛州為甚。是日再震,民訛言大水且至,驚欲出走。諫議大夫李公肅之為高陽關(guān)路都總管安撫使,知
-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
- 宋書原文:毛修之,字敬文,滎陽陽武人也。祖虎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父瑾,梁、秦二州刺史。修之有大志,頗讀史籍。荊州刺史殷仲堪以為寧遠參軍。
- 文言文閱讀理解之環(huán)翠亭記環(huán)翠亭記[明]宋濂臨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聳起,如青芙蕖,鮮靚可愛。沿城直趨而西,是為羅家之山。承平之時,有字仲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