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字清臣,瑯邪臨沂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6-05 02:28:25
顏真卿,字清臣,瑯邪臨沂人也。真卿少勤學(xué)業(yè),有詞藻,尤工書。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
安祿山逆節(jié)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無幾,祿山果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乃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之。玄宗初聞祿山之變,嘆曰:“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得平來,大喜,顧左右曰:“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肅宗至德二年,加御史大夫,旋征為刑部尚書。
盧杞專權(quán),忌之,改太子太師。會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上從之,朝廷失色,李勉聞之,以為失一元老,貽朝廷羞,乃密表請留。又遣逆于路,不及。
初見希烈,欲宣詔旨,希烈養(yǎng)子千余人露刃爭前迫真卿,將食其肉。諸將叢繞慢罵,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希烈遽麾其眾,乃揖真卿就館舍。因逼為章表,令雪己,愿罷兵馬。累遣真卿兄子峴與從吏凡數(shù)輩繼來京師,上皆不報。每于諸子書,令嚴奉家廟,恤諸孤而已。希烈乃拘真卿,真卿度必死,乃作遺表,自為墓志、祭文,常指寢室西壁下云:“吾殯所也?!毕A壹认葶曛荩苑Q帝,使人問儀于真卿,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禮耳。”
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貞元元年,陳仙奇使護送真卿喪歸京師。德宗痛悼異常。廢朝五日,謚曰文忠。
(選自《舊唐書·列傳七十八》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祿山逆節(jié)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
B.安祿山逆節(jié)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
C.安祿山逆/節(jié)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
D.安祿山逆/節(jié)頗著/真卿以霖雨/為托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廩/實乃陽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御史大夫、尚書、太師等均為古代官職名。唐朝設(shè)三省六部,每部設(shè)尚書為最高長官,總管本部政務(wù)。
B.“遷、出、征、改”均與我國古代官員的任職有關(guān)?!罢鳌笔侵赣傻胤秸扑],皇帝下詔聘召,有時也稱為特詔或特征。
C.朝覲,指臣子朝拜君主,或附屬國向中央政權(quán)朝貢和拜謁,以表示對帝王的尊拜和臣服。另外指宗教教徒拜謁圣像、圣地等。
D.墓志是埋入墓中的記有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簡要生平的文字。中國人講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這些都是要寫進墓志,以求人死留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真卿遇事有決斷。五原有積久不決的冤案,顏真卿到后馬上辨清實際情況。案件判決后,當(dāng)?shù)卦敬蠛担谷幌缕鹩陙怼?br/>B.顏真卿很有遠見。他在平原任職期間,覺察到安祿山要謀反,就未雨綢繆,他采取的措施果然發(fā)揮了作用,受到玄宗的稱贊。
C.顏真卿忠于朝廷,被李希烈拘禁,堅持斗爭,無所畏懼。李希烈稱帝時,因為顏真卿年近八十,不記得稱帝的儀式,被叛賊縊死。
D.顏真卿為人正直。多次受到權(quán)臣的打壓排擠也不屈身俯就。盧杞趁著李希烈謀反上奏皇帝派遣顏真卿前往敵軍,要故意害死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
(2)累遣真卿兄子峴與從吏凡數(shù)輩繼來京師,上皆不報。
參考答案
10.B
11.B (征,是自上而下,由皇帝直接下詔聘召)
12.C (顏真卿是假裝不記得儀式,叛賊殺死他是因為他拒不投降)
13.(1)恰逢李希烈叛變攻占汝州,盧杞就提議說:“顏真卿是全國信服的人,派(他)曉諭他們,可以不動用軍隊。”(會、陷、四方所信、省略、句意,各1分)
(2)(顏真卿)多次派他哥哥的兒子顏峴和隨員共幾批人相繼到京城,皇上都不答復(fù)。
(累、凡、輩、報、句意,各1分)
【參考譯文】
顏真卿字清臣,瑯琊郡臨沂縣人。顏真卿年少時學(xué)習(xí)勤奮,有文才,尤其擅長書法。五原有樁冤案,長期不能決斷,顏真卿去后,很快處理了。當(dāng)時久旱,冤案平反后就下了雨,當(dāng)?shù)厝朔Q這是“御史雨”。升任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惱火他不親附自己,調(diào)他出京任平原郡太守。
安祿山反意較明顯了,顏真卿以久雨為托詞,修城墻加深護城河,秘密統(tǒng)計健壯男子,儲備糧食;表面卻召集文人,在城外水中乘船游玩、喝酒吟詩。不久,安祿山果然反叛,河朔都被攻陷;只有平原郡城郭守衛(wèi)都完備,于是派司兵參軍李平飛馬奏報。唐玄宗開始聽說安祿山叛亂,嘆氣說:“黃河以北二十四郡,竟沒有一個忠臣嗎?”得李平來報,很高興,扭頭對侍從說:“我不知道顏真卿相貌怎樣,能夠做得這樣好!”……加封御史大夫,不久召進京任刑部尚書。
盧杞獨攬大權(quán),畏忌他,改任太子太師。碰到李希烈叛變攻占汝州,盧杞就提議說:“顏真卿是全國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們,可以不動用軍隊。”皇上同意,滿朝官員都嚇呆了。李勉聽說這事,認為損失一位老臣會給朝廷帶來羞辱,就秘密奏本請求留住。又派人在路上攔阻,沒趕上。
顏真卿剛見到李希烈,想宣講詔書旨意,李希烈的干兒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搶著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許多將領(lǐng)層層圍住,隨口辱罵,往他的身上揮刀比劃,顏真卿毫不畏懼。李希烈急忙驅(qū)散了那些人,才施禮請顏真卿到住處休息。接著逼他寫奏章,要他為自己辯護,愿意停戰(zhàn)。顏真卿多次派他哥哥的兒子顏峴和隨員幾批人相繼到京城,皇上都不答復(fù)。每次給幾個兒子寫信,只是要求按時到家廟祭祀,照顧好家族的幾個孤兒。
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顏真卿,顏真卿估計必然被殺死,就寫了臨終前的奏章,自己寫了墓志銘、祭文,常常指著臥室西邊墻壁下面說:“這是我安息的地方。”李希烈攻占了汴州,僭越稱帝,派人問顏真卿儀式,顏真卿說:“我年紀大了,雖曾經(jīng)執(zhí)掌國家禮儀,記得的只有諸侯朝拜的禮儀。”
興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殺顏真卿,他們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歲。貞元元年(785),陳仙奇出使護送顏真卿靈柩回京城。唐德宗哀悼悲痛超出一般,停止上朝五天,賜謚號叫文忠。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輕舉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聰睿內(nèi)明。滑稽好語笑,不食五谷,不衣美麗,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游。隱于東陽谷,鑿崖穴居
- 景皇帝諱師,字子元,宣帝長子也。雅有風(fēng)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晏常稱曰:“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wù),司馬子元是也?!蔽壕俺踔?/div>祭石曼卿文文言文解析 作者: 歐陽修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fù)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夏侯貪鄙文言文閱讀夏侯貪鄙【原文】益州新昌令夏侯彪之初下車,問里正曰:“雞卵一錢幾顆?”曰:“三顆?!北胫饲踩∈уX,令買三萬顆,謂里正曰劉基《泗濱美石》原文:泗水之濱多美石。 孟嘗君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幣。泗濱之人問曰:“君用是奚為哉?”使者對曰:“吾君封于薛,將崇百家姓庫文言文《百家姓厙》作者:佚名歷史來源1、厙姓系出厙狄氏所改。北周時有厙狄氏,后改為厙姓。據(jù)《后漢書》載,有金城太守厙均。據(jù)《后漢書·文言文的情書如何用文言文表達愛意呢?情書我們都知道是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qū)懬闀际怯米詈唵?、最直白的話來表述,不會寫的太?fù)雜讓人看不記超山梅花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夏容伯同聲,嗜古士也,隱于棲溪。余與陳吉士、高嘯桐買舟訪之。約尋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淺瀨至超山之北。沿岸已《隋書·柳彧列傳》原文及翻譯文言文原文:柳彧,字幼文,河?xùn)|解人也。彧少好學(xué),頗涉經(jīng)史。武帝親總?cè)f機,彧詣闕求試。帝異之,以為司武中士。轉(zhuǎn)鄭令與朱元思書文言文翻譯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高考文言文虛詞因的用法(一)介詞1.依照,根據(jù)。①罔不因勢象形。(魏學(xué)洢《核舟記》)②變法者因時而化。③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2.依靠,憑借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1共通供,供給2闕通缺,侵損3說通悅,心服4知通智,聰明5讎通仇,仇恨,如: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雪濤小說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文言文南轅北轍翻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更是多不勝數(shù)。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是文言文南轅北轍翻譯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南轅北《攘雞》文言文閱讀并附答案解析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痹唬骸罢垞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家鄉(xiāng)二十年的文言文余幼年時,常游玩于泌水河畔,水清花爛,垂柳倒影,??泻訛?。河中能摸泥鰍,也有捕魚的鷹船。平沙落雁,如同水墨點點,春風(fēng)幾度綠宋史原文:張邦昌,字子能,永靜軍東光人也。欽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師,朝廷議割三鎮(zhèn),俾邦昌為質(zhì)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議,不意身自為質(zhì),及行馮暉,魏州人也。為效節(jié)軍卒,以功遷隊長。董璋反東川,暉從晉高祖討璋,軍至劍門,劍門兵守,不得入,暉從佗道出其左,擊蜀守兵殆盡。會晉高祖班師,神農(nóng)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勾踐師范蠡、大夫種。圣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無尊師,奚偃苗助長文言文翻譯《偃苗助長》形象地勾勒出一個令人可嘆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后又加以評論,可謂畫龍點睛,使人頓悟作者的用意所在,敘議結(jié)合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