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陰侯列傳》文言文閱讀含答案及譯文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1 17:58:13
《史記·淮陰侯列傳》文言文閱讀含答案及譯文
淮陰侯韓信始為布衣時,貧,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蹦概唬骸按笳煞虿荒茏允?,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視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shù)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①,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悅之。言于上,上拜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鄙蠌土R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恢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蓖踉唬骸拔釣楣詾閷?。”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焙卧唬骸靶疑?!”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 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 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5、下列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因擊沛公于坐 于是
B、若屬皆且為所虜 況且
C、大禮不辭小讓 計較
D、再拜獻大王足下 再次
6、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B、會其怒 吾其還也
C、道芷陽間行 吾得兄事之
D、范增數(shù)目項王 沛公欲王關中7、 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A、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B、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C、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D、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答案
4、① 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漢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關鍵詞“度”數(shù)、賓語前置、亡)
② 大王向來對人傲慢,不講禮節(jié),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關鍵詞 素、拜、所以、去)
5、C 6、D 7、B
【文言文參考譯文】
淮陰侯韓信當初為平民百姓時,生活貧窮,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絲綿,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那位大娘說:“我將來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的。”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你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看不起韓信,說:“你雖然又高又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韓信你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全市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粱帶兵渡過淮河,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沒有揚名的機會。項粱戰(zhàn)敗,又跟隨項羽,項羽讓他擔任郎中。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采納。漢王劉邦進入蜀地,韓信逃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么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后來犯法判處斬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于是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成就統(tǒng)一天下的功業(yè)嗎?為什么要斬壯士!”滕公聽到他的話很驚奇,又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滕公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向漢王談到韓信,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漢王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出奇超眾之處。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到達南鄭,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漢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了,來不及把情況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走了?!睗h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罵蕭何說:“你逃走,為什么?”蕭何說:“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趕逃走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眾將領逃走了幾十人,你沒去追趕的;說去追韓信,是騙人?!笔捄握f:“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沒有必要用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怎么決策了?!睗h王說:“我是要向東發(fā)展啊,怎么能夠內心苦悶長期地呆在這里呢?”蕭何說:“大王考慮向東發(fā)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歸要逃走的。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
- 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陽,善長迎謁。知其為里中長者,禮之,留掌書記。嘗從容問曰:“四方戰(zhàn)斗,何
- 歐陽修《豐樂亭記》文言文譯文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向滁州人打聽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
- 柳宗元原文:左氏《國語》,其文深閎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
- 《明史張溥傳》文言文專題練習【原文】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
- 《郁離子》文言文翻譯《郁離子》是劉伯溫的作品。下面小編收集了《郁離子》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原文:《郁離子》者,誠意伯劉公在元季時所著之書
- 范陽祖逖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是初中語文必考的題型,也是很多同學失分較大的題型,文言文大多考的是課外文章,為大家分享了范陽祖逖的文言文翻譯,一
- 廉恥[清]顧炎武《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 * ;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
- 說天雞文言文翻譯【原文】說天雞羅隱狙(寓言中的姓氏)氏子不得父術,而得雞之性焉。其畜養(yǎng)者冠距不舉,毛羽不彰,兀然若無飲啄意,洎見敵,則他雞之
- 文言文虛詞順口溜文言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常見文言虛詞20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18個文言文虛詞順口溜,歡迎大家
-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瓭h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fā)兵坑豎子耳?!备叩勰?。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
- 留侯世家文言文翻譯留侯世家這是一篇關于張良的傳記。下面小編整理了留侯世家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留侯世家文言文翻譯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
-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疑問代詞歸類常用的疑問代詞有三類:問人,問事物,問處所。1,問人的疑問代詞:誰,孰。孰字的用法:A,與誰相同,如:孰為夫子?
- 答洪駒父書文言文試題駒父外甥教授:別來三歲,未嘗不思念。閑居絕不與人事相接,故不能作書。專人來,得手書,審在官不廢講學,眠食安勝,諸稚子長茂
- 文心蜀韻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元代人張翥《謁文昌閣》:“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蔽崾耜儆小拔淖谠谑瘛钡膫鹘y(tǒng)。這個傳統(tǒng)由文翁倡其教,賦圣司馬相如
-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譯商鞅立木是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國都市的一個事件。下面請看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譯的詳細內容!【原文】商鞅變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
- 文言文《楊布打狗》翻譯《楊布打狗》為《列子》里的一篇寓言,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楊布打狗》翻譯,希望大家喜歡?!驹摹織钪熘茉徊?,
- 隋書原文:長孫平,字處均,河南洛陽人也。平有器干,頗覽書記。仕周,釋褐衛(wèi)王侍讀。時武帝逼于宇文護,謀與衛(wèi)王誅之,王前后常使平往來通意于帝。及
- 秦觀原文:史院學士閣下,某不肖,竊伏下風之日久矣,顧受性鄙陋,又學習迂闊,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率不與世合。以故分甘委棄,不敢輒款于縉紳之門。
- 舊唐書原文:僧一行,姓張氏,先名遂,魏州昌樂人,襄州都督、郯國公公謹之孫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聰敏,博覽經(jīng)史,尤精歷象、陰陽、五行之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