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驥,字尚德,郯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15 21:30:11
李驥,字尚德,郯城人。舉洪武二十六年鄉(xiāng)試。入國學,居三年,授戶科給事中。時關市譏商旅,發(fā)及囊篋,驥奏止之。尋坐事免。建文時,薦起新鄉(xiāng)知縣,招流亡,給以農(nóng)具,復業(yè)者數(shù)千人。內(nèi)艱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數(shù)四,不許。永樂初,服闋,改知東安。事有病民,輒奏于朝,罷免之。有嫠婦子嚙死,訴于驥。驥禱城隍神,深自咎責。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薦,擢刑部郎中。奏陳十余事,多見采納。坐累,謫役保安。洪熙時,有詔求賢,薦為御史。陳經(jīng)國利民十事,仁宗嘉納。宣德五年巡視倉場,軍高祥盜倉粟,驥執(zhí)而鞫之。祥父妾言,祥與張貴等同盜,驥受貴等賄故獨罪祥。刑部侍郎施禮遂論驥死。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盜,安肯納賄!”命偕都察院再訊,驥果枉。帝乃切責禮,而復驥官。
其年十一月,擇廷臣二十五人為郡守,奉敕以行,驥授河南知府。河南境多盜,驥為設火甲,一戶被盜,一甲償之。犯者,大署其門曰盜賊之家。又為《勸教文》,振木鐸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遺。郡有伊王府,王數(shù)請囑,不從。中官及校卒虐民,又為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驥以四更往陪位行禮,及驥如期往,誣驥后期,執(zhí)而桎梏之,次日乃釋。驥奏聞,帝怒,貽書讓王,府中承奉、長史、典儀悉逮置于理。
驥持身端恪,晏居雖幾席必正。蒞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聲。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舉洪武二十六年鄉(xiāng)試 舉:中舉
B.尋坐事免 坐 :因犯……罪或錯誤
C.奉敕以行 行:出行
D.道不拾遺 遺:遺失,丟失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李驥“對下采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于抗爭”的一組是( )
A.①時關市譏商旅,發(fā)及囊篋,驥奏止之
②內(nèi)艱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數(shù)四,不許
B.①招流亡,給以農(nóng)具 ②驥上章自辨
C.①事有病民,輒奏于朝,罷免之 ②帝乃切責禮,而復驥官
D.①驥為設火甲,一戶被盜,一甲償之 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為驥所抑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戶科給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間,皆因事獲罪而被免職。
B、李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職務時,他編纂了《勸教文》,并讓人搖著鈴鐺去宣傳。
C、李驥不畏權貴。伊王多次請托李驥,他都不聽從。后來受到伊王的誣陷,無故被拘禁。
D、李驥深受百姓的愛戴。任新鄉(xiāng)知縣離職時,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時,百姓們前來吊喪,都痛哭失聲。
11.把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6分)
(1)侍郎李昶等交薦,擢刑部郎中。奏陳十余事,多見采納。(4分)
(2)及驥如期往,誣驥后期,執(zhí)而桎梏之,次日乃釋。(4分)
(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4分)
(4)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參考答案
8.A
9.B
10.B
11、
(1)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薦李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納了。
(2)等到李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誣陷李驥遲到,抓起來戴上腳鐐和手銬,第二天才被釋放。(譯出大意給2分;“后期”“執(zhí)”“桎梏”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3)想要(把璧)給秦國,又擔心不能得到秦國的城池,白白地被欺辱
(4)你身為人臣,不顧念君臣恩義,背叛君主背離親人,被蠻夷俘虜,投降于蠻夷,你還有和見面
附參考譯文:
李驥,字尚德,山東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過了多試,進入國學,學習了三年后,擔任戶科給事中。當時集市盤查行商.把行李葙都翻倒一空,李驥上奏阻止了這個做法。不久,李驥因事荻罪而被免職。建文年間。李驥因人推薦而被起用為新鄉(xiāng)知縣。他招來流亡的百姓,蛤他們農(nóng)具。由此回歸農(nóng)業(yè)的人有數(shù)千人。孛驥因為母喪而離職,許多百姓一個接一個多次奏請挽留他,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永樂初年。(李驥)守母喪期滿,改任東安知縣。對民眾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稟明免去。有一個寡婦因兒子被咬死而向李驥告狀。李驥向城隍神禱告,深深自責。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窩里。侍朗李昶等人共同推薦李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驥上奏了十余
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納了。后來因事被牽累,被貶到保安做勞役洪熙年間,朝廷頒布詔書尋求賢才.李驥被推薦做了御變。他上奏有熒治國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贊許并予以采納。宣德五年,李驥巡視倉場。軍士高祥盜取倉的的粟米,李驥拘捕了他,并加以審問。高祥父親的小妾說,高祥與張貴等人一起偷盜,李驥接受張責等人的賄賂,所以只把高祥問罪。刑部侍郎施禮于是判處李驥死州。李驥給宣宗上奏章自我辯解。宣宗說:“御使既然擒獲了盜賊,怎么肯接受賄賂呢?”命令施禮和都察院重新審訊,李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嚴厲地斥責了施禮,并恢復了李驥的官職。這年十一月,朝廷選擇
大臣二十五人擔任郡守,奉著皇帝的敕書上路,李驥做了河南知府 河南境內(nèi)盜賊多,李驥特地設立火甲制度,一戶被盜,一甲給予賠償。在犯盜竊罪的人的家門口寫上“盜賊之家”四字。李驥叉編纂了《勸教文》,搖著鈴鐺巡行各地去傳達。自此之后人們都改變了行為,東西掉在路上都沒有誰去撿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請托畢驥,李驥并不聽從。伊王府里的宦官和侍衛(wèi)殘害百姓。又被李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孛麟。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驥在四更天的時候去府里作陪行禮。牽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無限李驥遲到。抓起來戴上腳鐐和手銬,第二天才被釋放。李驥向朝廷匯報,宣宗發(fā)怒,寫信責備伊王,將府中承奉、長史、典儀都逮起采交給法官處置 李驥行為端正嚴謹,平日家居即使是長桌竹席也要拜訪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壽七十歲。百姓們來吊喪,都痛哭失聲。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澤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進士第。廷對極陳時弊,考官惡直,置末甲。調大名館陶尉。呂惠卿師鄜延,檄澤與邑令視河埽①,
- 新五代史原文:和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堯為唐監(jiān)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復宦學。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節(jié),然獨好禮文士,每傾貲以交之,
- 新唐書原文:韋安石,京兆萬年人。曾祖孝寬,為周大司空、鄖國公。祖津,隋大業(yè)末為民部侍郎,與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戰(zhàn)于東門,為密禽。后王世充
- 江革傳文言文翻譯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zhèn)江集村,為南朝宋齊間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江
- 侯安都,字成師,始興曲江人也。工隸書,能鼓琴,涉獵書傳,為五言詩,亦頗清靡,兼善騎射,為邑里雄豪。梁始興內(nèi)史蕭子范辟為主簿。 &n
- 余姚縣海塘記宋·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縣事謝君為之也。始堤之成,謝君以書屬予記其成之始,曰
- 外戚世家史記文言文外戚世家序 作者: 司馬遷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①,非獨內(nèi)德茂也②,蓋亦有外戚之助焉③。夏之興也以涂山④,而桀之放也以
-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魏豹彭越列傳附答案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漁鉅野澤中,為群盜。澤間少年相聚百余人,往從彭越,曰:請仲為長。越謝曰:臣不愿
- 文言文阮裕焚車閱讀(二)課外選段七、2007年金華市阮裕焚車阮光祿①在剡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
- 張孝純?yōu)跤邢壬鷼v險記張孝純(1)烏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藝桑麻五谷以為生,不欲與俗人齒,毀譽不存乎心,人以達士目之。海陽亡是公,高
- 張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進士第,累官銅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監(jiān)察御史。時胡沙虎已除名為民,賂遺權貴,將復進用。舉朝無敢言者,行信乃上
- 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的原文及翻譯《與朱元思書》是梁朝的吳均寫的一篇寫景小品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的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與朱
- 鮑叔辭為宰文言文翻譯導語: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鮑叔辭
- 葉嘉傳蘇軾葉嘉,閩人也。其先處上谷。曾祖茂先,養(yǎng)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悅之,遂家焉。嘗曰:“吾植功種德,不為時采,然遺香后世,吾子孫必盛
- 司馬光原文:(宋)太祖既得天下,誅李筠、李重進,召(趙)普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蒼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
- 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譯注釋鑿壁借光是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鑿壁偷光的文言
- 明史原文:李禎,字維卿,安化人。隆慶五年進士。除高平知縣,征授御史。萬歷初,傅應禎以直言下詔獄,禎與同官喬嚴、給事中徐貞明擁入護視之,坐謫長
- 秋水文言文翻譯《秋水》一文來源于莊子,想必大家都有讀過吧?下面是《秋水》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文言文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
- 陳文龍,字君賁,福州興化人。能文章,負氣節(jié)。丞相賈似道愛其文,雅禮重之。拜監(jiān)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數(shù)年,似道所置臺諫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
- ①范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歲能屬文,十三治《尚書》,教授生徒。范質字文素,是大名宗城人。九歲時就能寫詩文,十三歲攻讀《尚書》,并開始招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