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03 11:46:36
馬說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馬說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馬說文言文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文言文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擴展閱讀:作者簡介
韓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為節(jié)度使推官、監(jiān)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zhàn)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fā)展道路。
韓愈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譽,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里。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司馬穰苴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
- 杜立德,字純一,直隸寶坻人。順治元年,以順天巡撫宋權薦,授中書科中書。二年,考選戶科給事中。疏陳:“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為天之子,當修
- 明史原文:魏允貞,字懋忠,南樂人。萬歷五年進士。授荊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輔臣呂調陽子興周,張四維子泰徵、甲徵,申
- 黃宗羲原文:周明姓陸氏,鄞縣人也。少與錢司馬讀書,慷慨有大志。癸卯歲,周明為降卒所誣,捕入省獄。獄具,周明無所累,脫械出門。未至寓而卒。周明
- 蘇轍武昌九曲亭記[1] [宋] 蘇轍 子瞻遷于齊安[2],廬于江上[3]。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
- 文言文《乘船》解析【原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
- 張?zhí)?,字叔亨,廣東順德人。成化二年進士。除知沙縣。時經(jīng)鄧茂七之亂,泰撫綏招集,流亡盡復。入為御史,偕同官諫萬貴妃干政,廷杖幾斃。出督京畿學校
- 新五代史原文:劉處讓,字德謙,滄州人也。少為張萬進親吏,萬進入梁,為泰寧軍節(jié)度使,以處讓為牙將。萬進叛梁附晉,梁遣劉鄩討之。萬進遣處讓求救于
- 元史原文:不忽木,字用臣。資稟英特,進止詳雅,世祖奇之,師事太子贊善王恂。恂從北征,乃受學于國子祭酒許衡。覽諸經(jīng),日記數(shù)千言,衡每稱之,以為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注音版)有聲讀物鑒賞及下載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必須背誦70首優(yōu)秀古代詩
- 宋史陳禾傳節(jié)選文言文及答案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累遷辟雍①博士。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
- 向雄字茂伯,河內山陽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為主簿,事太守王經(jīng)。及經(jīng)之死也,雄哭之盡哀,市人咸為之悲。后太守劉毅嘗以非罪笞雄,及吳奮代
- 張齊賢明察文言文閱讀張齊賢明察宋張齊賢,嘗為江南轉運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shù)件,齊賢于簾下熟視而不問。爾后張齊賢三為宰相,門下奴仆皆得遷
- 原文: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全詩解釋 我的愛國之心猶如被愛神之箭
- 春秋齊?管仲《管子̶原文:桓公觀于廄,問廄吏曰:“廄何事最難?”廄吏未對,管仲對曰:“夷吾嘗為圉人矣,傅馬棧最難:先傅曲木,
- 《孫權勸學》文言文練習題及參考答案一、文學常識填空。《孫權勸學》選自《 》,該書是 主持編纂的一部 通史。作者是北宋的政治家、 家。二、解釋
- 漢書原文:張耳,大梁人也。陳馀,亦大梁人。馀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交。陳涉起蘄至陳,耳、馀上謁涉。后,陳立為王。以武臣為將軍,耳、馀為左右
- 攻克文言文解詞的方法詞義的理解(特別是實詞的理解)是疏通整篇文言文的基礎和關鍵。文言文的解詞題也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頭戲(其實句子翻譯也
- 明史安磐傳文言文翻譯明史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
- 屠岸賈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晉成公姊也,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