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周明墓志銘》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20:01:51
黃宗羲
原文:
周明姓陸氏,鄞縣人也。少與錢司馬讀書,慷慨有大志。
癸卯歲,周明為降卒所誣,捕入省獄。獄具,周明無所累,脫械出門。未至寓而卒。
周明以好事盡其家產(chǎn),室中所有,唯草薦敗絮及故書數(shù)百卷。訃聞,家中整頓其室,得布囊于亂書之下,發(fā)之,則人頭也。其弟春明識其面目,捧之而泣日:“此故少司馬篤庵王公①頭也!”
初,司馬兵敗,梟頭于甬之城闕。周明思收葬之,每徘徊其下.一日,見暗中有叩首而去者,跡之,走入破屋。周明曰:“子何人?子必有異,無為吾隱。”其人曰:“余毛明山,曾以卒伍事司馬,今不勝故主之感耳!”周明相與流涕,而詣江子云,計所以收其頭者。江子云者,故與周明讀書,錢公之將也。會中秋競渡,游人雜沓。子云紅笠握刀,從十余人,登城遨戲。至梟頭所,問守卒曰:“孰戴此頭也者?”卒以司馬對。子云佯怒曰:“嘻!吾怨家也,亦有是日乎!”拔刀擊之,繩斷墮地。周明、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時,龍舟噪甚,人無回面易視,周明以身蔽,明山拾頭,雜儔人而去。周明得頭,祀之書室,蓋十二年矣,而家人無知者。至是而春明始瘞之。
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提章鉞②,詣闕上書,乞收其尸。欒布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彼皆門生故吏,故冒死而不顧。周明之于司馬,非有是也。一念憐其忠義,遂不惜扦當世之文罔,尤賢尤難。
初,周明讀書時,有弟子訟其師,師不得直。周明詣文廟,伐鼓慟哭,卒直其師而后止。昔震川敘唐欽堯爭同舍生之獄,以為生兩漢時,即此可以顯名當世。在周明視之,尋常瑣節(jié)耳,獨恨不得司馬遷以拾之。
江湖多傳周明姓名,人以俠稱,以為異人。嗟呼!周明亦何以異于人哉?周明一布衣諸生,又何所關(guān)天下事?而慷慨經(jīng)營,是乃所以為異也。
(選自《黃宗羲文集》,有改動)
【注】①王篤庵:曾任明兵部侍郎,抗清被俘遇害。②章鉞:古代一種刑具。
譯文/翻譯:
周明姓陸,是鄞縣人。他年輕時和錢司馬(錢肅樂)一起讀書,性格豪爽(充滿正義),有遠大的志向。
癸卯年,周明被降清的兵士誣告,被抓入省城的監(jiān)獄。案件審理完畢,周明沒有受到牽累,被解下刑具放出監(jiān)獄,還沒有回到住處就去世了。周明因為熱心助人用盡了家產(chǎn),屋子里所有的,只是草席、破被和幾百卷舊書。死訊傳到后,家里人整理他的屋子,在凌亂的書籍下面發(fā)現(xiàn)一個布袋,打開一看,是個人頭。他的弟弟春明認出這個人的臉面,捧著頭顱哭泣著說:“這是前明少司馬王篤庵先生的頭??!”
當初,王司馬起兵失敗,頭顱被砍下后掛在寧波(甬:寧波別稱)城門上。周明想收葬王司馬的頭顱,常常在下面徘徊。一天,看見有人暗中叩頭后離開,他便追尋蹤跡,見那人走進一間破屋子。周明說:“你是什么人?你一定不平常,不要隱瞞我?!蹦侨苏f:“我叫毛明山,曾經(jīng)在王司馬部下當過兵,今天抑制不住懷念故主之情!”周明與他一起流淚,后又去江子云處,商議怎樣收葬王司馬的頭顱。江子云,過去曾經(jīng)和周明一起讀書,是錢公的將領(lǐng)。恰逢中秋競渡,游人紛雜。江子云戴上紅笠,握著刀,帶十幾個人,登上城頭游戲。到懸掛頭顱的地方,問守衛(wèi)的士兵說:“這是誰的頭?”士卒回答是王司馬的。江子云假裝憤怒地說:“嘻!這是我痛恨的人,他也有今天啊!”拔刀砍過去,繩子斷了,頭顱掉到地上。周明和毛明山已經(jīng)預(yù)先站在城下。恰好這時候,龍舟喧鬧得厲害,沒有人掉頭看望別處,周明用身體遮住明山,明山拾起頭顱,混在同伴中離去。周明得到頭后,擺在書房里祭祀,已經(jīng)十二年了,而家里沒有人知道。到這時陸春明才把頭埋葬了。
從前李固死的時候,汝南的郭亮提章鉞,到朝廷上書,請求為李固收尸。欒布在彭越的頭顱下奏報事情,祭拜哭泣。他們都是死者的門生故吏,所以冒死而不顧。周明之于王司馬,沒有這樣的關(guān)系。只是同情他的忠義,于是不惜觸犯當時的法律禁令,更是賢德難得。
當初,周明讀書的時候,有學(xué)生控告他的老師,老師受屈未能伸冤。周明到孔廟,擊鼓痛哭,最終為老師伸冤后才罷休。從前歸震川(歸有光)敘述唐欽堯為同學(xué)案件的爭論(注:參見《撫川府學(xué)訓(xùn)導(dǎo)唐君墓志銘》),認為如果生在兩漢時,憑這一件事就可以聞名于世了。而從周明的角度來說,自己做的不過是平常小事罷了,只遺憾這些事跡沒有像司馬遷一樣的史家來采集。
民間多流傳周明的姓名,人們用“俠”稱譽他,把他當作異人。唉!周明又有什么異于別人的地方呢?周明不過是一個布衣諸生,又與天下大事有什么相關(guān)?但他性格豪爽(充滿正義),行俠義之事,這才是他成為異人(人們把他當作異人)的原因。
《陸周明墓志銘》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大將軍、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內(nèi)太守。祖果,周溫州刺史,入隋,工部尚書、義興公,
- 《白侯之賢》出自明代宋濂的《書白衢州》,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時任衢州路總管。白侯賢能之處體現(xiàn)于三點:定科繇,律己,馭吏。三衢沈君持正,盛稱
- 清史稿原文:曹錫寶,字鴻書,一字劍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舉人考授內(nèi)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資深當擢侍讀,錫寶辭。大學(xué)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進,
- 杜五郎傳文言文翻譯黎陽縣尉孫軫曾去拜訪杜五郎,見他本人非常超凡脫俗。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五郎傳文言文翻譯,希望大家喜歡。杜五郎傳【宋】沈括潁昌
- 高中文言文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今都有的現(xiàn)象,當文言文的省略情況比現(xiàn)代文多見,
-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必修五讀本文言文參考翻譯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先父曾經(jīng)說過,同鄉(xiāng)的前輩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帶擔(dān)任主考。一天,風(fēng)雪交加氣候寒冷,(他)帶著
- 木蘭詩文言文全文導(dǎo)語: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guān)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木蘭詩文言文全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木蘭詩
- 江淮之蜂蟹原文淮北蜂毒,尾能 * ;江南蟹雄,螯堪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
- 西湖文言文翻譯西湖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
- 八年級文言文復(fù)習(xí)整理《五柳先生傳》八年級文言文復(fù)習(xí)整理《五柳先生傳》本文視為作者的自傳,以第三人稱,從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稱號寫起,重點描寫了他
- 太祖時,宋白知舉,多收金銀,取舍不公??职癯?,群議沸騰,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舉,取舍汝當自決,何為白我?我安
- 后漢書原文:劉般字伯興,宣帝之玄孫也。般數(shù)歲而孤,獨與母居。王莽敗,天下亂,太夫人聞更始即位,乃將般俱奔長安。會更始敗,復(fù)與般轉(zhuǎn)側(cè)兵革中,西
- 種諤傳種諤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庫副使,延帥陸詵薦知青澗城。夏酋令ロ夌內(nèi)附,詵恐生事,欲弗納,諤請納之。夏人來索。詵問所以報,諤曰:“必欲令
- 徐霞客原文:越嶺東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謀盡漢陽之勝。漢陽為廬山最高頂,此坪則為僧廬之最高者。坪之陰,水俱北流從九江;其陽,水俱南下屬南康。余
- 文言文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發(fā),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云:“
-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xué)四方,母程氏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
- 張率,字士簡,吳郡吳人。祖永,宋右光祿大夫。父環(huán),齊世顯貴,歸老鄉(xiāng)邑,天監(jiān)初,授右光祿,加給事中。率年十二,能屬文,常日限為詩一篇,稍進作賦
- 漢書原文: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學(xué)《易》,為郡卒史,舉賢良,以對策高第,為茂陵令。頃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詐稱御史止傳,丞不以時
- 淺談新課標下中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策略摘要:文言文教學(xué)是中學(xué)語文曩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要對現(xiàn)今多元化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學(xué)價值和目的進行再認識。進行中
- 言行龜文言文附譯文原文:趙韓王普①為相。太祖即位之初,數(shù)出微行,或過功臣之家,不可測。一日大雪,向夜,叩趙普門。普亟出,惶懼迎拜,問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