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久久人妻白浆|精品国产仑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dd id="kqay2"><nav id="kqay2"></nav></dd>
    <abbr id="kqay2"></abbr>
    位置:首頁>> 語文>> 文言文>> 《百丈山記》原文及翻譯

    《百丈山記》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20 03:34:00 

    標(biāo)簽:

    百丈山記[1]
    [宋]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許[2],右俯絕壑[3],左控垂崖[4];疊石為磴[5],十余級乃得度[6]。山之勝蓋自此始[7]。循磴而東[8],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9]。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10];水皆清澈,自高淙下[11],其聲濺濺然[12]。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13],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14],后臨石池,風(fēng)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nèi)跨池又為石梁,度而北,躡石梯數(shù)級入庵[15]。庵才老屋數(shù)間,卑庳迫隘[16],無足觀[17],獨(dú)其西閣為勝[18]。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19],南與東谷水并注池中[20],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jù)其上流[21],當(dāng)水石峻激相搏處[22],最為可玩[23]。乃壁其后[24],無所睹。獨(dú)夜臥其上[25],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26],深昧險(xiǎn)絕[27]。于林薄間東南望[28],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29],投空下數(shù)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30],璀璨奪目[31],不可正視。臺當(dāng)山西南缺[32],前揖蘆山[33],一峰獨(dú)秀出,而數(shù)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34]。日薄西山[35],余光橫照,紫翠重疊[36],不可殫數(shù)[37]。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臺東徑斷[38],鄉(xiāng)人鑿石容磴以度[39],而作神祠于其東[40],水旱禱焉[41]。畏險(xiǎn)者或不敢度[42],然山之可觀者[43],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44]。既皆賦詩以紀(jì)其勝[45],余又?jǐn)⒋纹湓斎绱薣46]。而最其可觀者[47],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48],呈同游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年月日記[49]。

    注釋:

    [1]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陽市東北與今武夷山市交界處,海拔690米
    [2]三里許:約三里路。
    [3]絕壑(hè):深險(xiǎn)的山谷。
    [4]控:控扼,引接。
    [5]磴(dèng):石臺階。
    [6]度:越過。
    [7]“山之”句:是說百丈山的優(yōu)美景色大概就從這里開始了。勝:指風(fēng)景優(yōu)美。
    [8]循:順、沿。
    [9]梁:橋。
    [10]“雖盛”句:是說即使是在盛夏中午最炎熱的時候,也感覺不到逼人的暑氣。
    [11]淙(cóng)下:澗水發(fā)出淙淙的聲音流下。淙:流水的聲音。
    [12]濺濺:水疾流時發(fā)出的聲音。
    [13]山門:寺廟多在山林,在通往廟宇的引道上設(shè)立外門,稱“山門”。
    [14]瞰(kàn):俯視。
    [15]躡(niè):踩。庵(ān):僧尼敬佛住的小屋。后來多指尼姑修行的小廟。
    [16]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誤。迫隘(ài):狹窄。
    [17]無足觀:沒有什么值得觀賞的。
    [18]西閣:指庵中的西閣樓。
    [19]罅(xià):縫隙。
    [20]并注:一同流入。
    [21]據(jù):占據(jù),位居。
    [22]當(dāng):面對。水石峻激相搏:山石峻峭,水流湍急,水石相撞,如同搏擊。
    [23]玩:觀賞。
    [24]“乃壁”二句:承上句說,然而在西閣后面,卻是石壁,沒有什么風(fēng)景可看的。“乃”,而,卻,表示轉(zhuǎn)折語氣?!氨凇保?。“其”,指西閣。
    [25]“獨(dú)夜臥”五句:是說唯獨(dú)在夜里睡在西閣樓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響著潺潺的流水聲,聽久了,更感到悲涼,這種情境令人覺得可愛罷了。“其”,指西閣。“潺潺(chán)”,流水聲。
    [26]峭(qiào)岸:懸崖峭壁。
    [27]深昧:深暗。
    [28]林?。翰菽緟搽s的地方。
    [29]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噴出。這句是說,看見瀑布由前方巖石洞穴中噴涌而出。
    [30]燭:照耀。
    [31]璀粲(cuǐ càn):光彩鮮明。
    [32]缺:指山的缺口。
    [33]蘆山:蘆峰山,在福建建陽西北,與百丈山東西遙對。石臺面對蘆山。像是在拱手作揖,所以說“前揖”。
    [34]歷歷:分明的樣子。
    [35]?。浩冉?br/>[36]紫翠重疊:是說群山在夕陽照耀下,或紫或翠,重疊相映。
    [37]不可殫(dān)數(shù):數(shù)不盡。
    [38]徑:小路。
    [39]鑿石容磴:在山壁上鑿出石級為路。
    [40]神祠(cí):祭神的祠堂。
    [41]水旱禱焉:天旱或水澇時在這里向神佛祈禱。
    [42]或:有的人,復(fù)指“畏險(xiǎn)者”。
    [43]“然山”句:是說百丈山值得觀賞的景物到此也就窮盡了?!笆恰保?,指臺東神祠。
    [44]之:指百丈山。
    [45]“既皆”句:朱熹有《游百丈山以徙倚弄云泉分韻賦詩得云字》。
    [46]敘次:依次敘述。
    [47]最其可觀者:最值得觀賞的地方。
    [48]各別為小詩:每一處另外寫了一首小詩?!栋僬缮搅仭肥橇?a href="/cd/w/wuyanjueju90922.htm">五言絕句。今錄其中題為《瀑布》一首:“巔崖山飛泉,百尺散風(fēng)雨??召|(zhì)麗清暉,龍鸞共掀舞。”識(zhì):記。夫:那些。
    [49]年月日:這里略去了寫這篇游記的具體時間。
    【作者及題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進(jìn)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官至寶文閣待制。謚號“文”,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xué)家、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明清以來,奉為“大賢”,配享孔廟,在日本和朝鮮半島廣有影響。著作繁富,除《詩集傳》等專著外,有《朱文公文集》。
    《百丈山記》選自《朱文公文集》。它寫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者沒有把筆墨花在記述出游的時間、行程等等上面,而是著力于描寫百丈山的優(yōu)美風(fēng)景。文章開門見山,從“山之勝蓋自此始”寫起,到“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結(jié)束了基本部分的內(nèi)容,首尾呼應(yīng),一氣貫串,顯得十分集中、緊湊。有選擇地落筆于六處景致,分為兩組,第一組敘述踏石磴、過澗水、入山門而至西閣,主要描寫西閣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和夜宿聽泉的感受。第二組中由石臺引出,主要描寫瀑布、夕照與云海,敘次分明,鋪排得當(dāng),重點(diǎn)突出,引人入勝。通篇狀物寫景,準(zhǔn)確而形象,細(xì)致而生動,表現(xiàn)出作者精細(xì)的觀察能力和運(yùn)用語言的功夫。在同時所寫《百丈山六詠》之一《西閣》的絕句中,朱熹曾抒發(fā)了“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間雨”的情懷與議論,而沒有把它寫進(jìn)本文。這是一篇以刻畫山水景物見長的游記。

    譯文/翻譯:

    登上百丈山約三里多路,右邊俯臨深險(xiǎn)的山谷,左邊連接著陡峭懸崖;重疊的石塊形成臺階,走了十多級臺階方才越過。百丈山的優(yōu)美景色大概就從這里開始了。
    沿著石階向東走,就能看到一個小澗,有一座石橋橫跨在它上面。澗里長滿蒼翠的藤蔓和參天的古木,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熱的時候,也感覺不到逼人的暑氣;澗中水流清澈,從高處急速流下,發(fā)出淙淙的聲音。越過石橋,沿著兩邊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發(fā)現(xiàn)一座寺廟,寺廟大致有三間小屋,都不能容納十來個人。但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澗水,后面臨近一泓小池,習(xí)習(xí)清風(fēng)從兩邊山峽間吹來,整日不停。門內(nèi)橫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橋,越過石橋向北走,踏著數(shù)級石梯能夠進(jìn)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幾間老屋,低矮而又狹窄,沒有什么值得觀賞的。只有庵中的西閣樓風(fēng)景優(yōu)美。溪流從西邊山谷中順著石頭縫隙奔射而出于西閣之下,南邊和東邊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從小池中瀉出,形成前面所說的小澗。西閣位居小澗的上游,正對著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擊之處,最值得觀賞。然而在西閣后面,卻是石壁,沒有什么風(fēng)景可看的。唯獨(dú)在夜里睡在西閣樓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響著潺潺的流水聲,聽久了,更感到悲涼,這種情境令人覺得可愛罷了。
    出了山門向東,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臺,其下面臨懸崖峭壁,深暗險(xiǎn)峻。在草木叢雜的地方向東南眺望,可以看見一掛瀑布由前方巖石洞穴中噴涌而出,凌空而下長達(dá)幾十尺。瀑布的飛沫就像飛散的珍珠噴灑著霧氣,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鮮明,晃人眼目,讓人不敢正視。石臺正對著山西南的缺口,對著蘆山,此山獨(dú)立挺拔而出,周圍其它幾百里間的高低山峰,也都?xì)v歷在目,十分分明。太陽迫近西山,余暉橫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疊相映,數(shù)也數(shù)不盡。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視,滿山遍野白云飄蕩,像大海波濤起伏;而遠(yuǎn)近各座山峰隱現(xiàn)于其中,就像時而在飛奔,時而在漂浮,來來往往,有的涌現(xiàn),有的隱沒,頃刻之間,變化萬千。石臺東面,小路斷絕,鄉(xiāng)里的人在山壁上鑿出石級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的東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澇時在這里向神佛祈禱。那些畏懼險(xiǎn)途的人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觀賞的景物到此也就窮盡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理解與賞析之杜若與紫薇花故事【原文】唐正觀①中,敕下度支求杜若②。省郎以謝朓③詩云芳洲采杜若,乃責(zé)坊州貢④之,當(dāng)時以為嗤笑。至如唐故事
    • 胡延平傳胡延平名壽昌,字子祺,歷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稱延平云?;食跻严录?,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脅從者千余人。寇去
    •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
    • 楚昭王失國,屠羊說①走而從于昭王。昭王反國,將賞從者。及屠羊說。屠羊說曰:“大王失國,說失屠羊。大王反國,說亦反屠羊。臣之爵祿已復(fù)矣,又何賞
    • 《房暉遠(yuǎn)》文言文練習(xí)附答案①房暉遠(yuǎn),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傳儒學(xué)。暉遠(yuǎn)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兼善圖
    • 《司馬穰苴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
    • 《柳毅傳》文言文知識歸納一、掌握下列重點(diǎn)詞語1、逸: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奔跑)2、翔: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動)3、辱問:今日
    • 高中文言文常見古今異義詞引導(dǎo)語:高中課本中古今異義是不是讓很多同學(xué)頭疼呢?今天小編幫大家把高中課本中出現(xiàn)的古今異義詞匯匯總了一下,這可是文言
    •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xí)之陳情表知識點(diǎn)總結(jié)陳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險(xiǎn)釁(xn),夙(s)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ng)年四歲,舅奪
    • 孟子見梁惠王的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甲】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
    • 三國志原文:①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dāng)。當(dāng)為孫策將,數(shù)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dāng)擊賊。時當(dāng)職吏以蒙年小輕之,曰:“彼豎子
    • 和氏璧文言文翻譯及賞析導(dǎo)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文言文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部
    • 學(xué)好文言文平時要做好三方面學(xué)好文言文并非太難,只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基本就可以了。一、熟讀成誦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
    • 文言文題目和答案翻譯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是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文言文題目和答案翻譯,歡迎各位閱讀哦!文言文題目和答案翻譯
    • 新唐書原文: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經(jīng),補(bǔ)臨清尉。河?xùn)|節(jié)度使王思禮署為度支判官。累進(jìn)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異績。召授鴻臚卿,兼
    • 古詩中關(guān)于描寫春天的詩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詠 柳[唐]賀知章碧玉
    • 中考文言文《若石之死》專項(xiàng)練習(xí)若石之死若石居冥山之陰,有虎恒窺其藩。若石帥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舉輝,筑墻掘坎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
    • 新唐書原文:李夷簡,字易之,鄭惠王元懿四世孫。以宗室子始補(bǔ)鄭丞。擢進(jìn)士第,中拔萃科,調(diào)藍(lán)田尉。遷監(jiān)察御史。坐小累,下遷虔州司戶參軍。九歲,復(fù)
    • 五人墓碑記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整理一、掌握下列重點(diǎn)詞語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動詞,修墓)且立石于其墓之門(名詞,墳?zāi)?2、徒:
    • 丁前溪    丁前溪,諸城人,富有錢谷,游俠好義,慕郭解之為人。御史行臺按訪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

    評論

    發(fā)表評論
    手機(jī)版 語文 詞典網(wǎng)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