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慎終》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09 23:08:40
貞觀政要
原文:
貞觀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上疏諫曰: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故其垂拱巖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于私情,禮節(jié)虧于嗜欲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為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彼孕乓?。
陛下年甫弱冠,肇開帝業(yè)。貞觀之初,躬行節(jié)儉,遂臻至治。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頃年以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弊怨乓詠?,未有由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諫,乃云:“若不為此,不便我身?!比顺贾?,何可復(fù)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樸還淳。頃年以來,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樸,未之有也。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恒恐不及。
近歲以來,由心好惡,或眾善舉而用之,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遠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所以人思茍免,莫能盡力。
臣聞“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統(tǒng)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豐稔,禮教聿興。暨乎今歲,天災(zāi)流行,炎氣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誡,若見誡而懼,擇善而從。前王所以致禮者,勤而行之;今時所以敗德者,思而改之。則寶祚無疆,普天幸甚,何禍敗之有乎?然則社稷安危,國家治亂,在于一人而已。當(dāng)今太平之基,既崇極天之峻,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臣誠愚鄙,略舉所見,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慮一得。
(選自《貞觀政要·卷十》,有刪改)
譯文/翻譯:
貞觀十三年,魏征擔(dān)心唐太宗不能始終堅持勤儉樸素,上疏進諫說:下臣看自古以來的那些開國的帝王天子,奪得天下之后(受河圖,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都想把他的帝國傳給后世子孫千萬代。所以他們能夠無為而治,布政天下。但是(這些帝王在)剛開始(成為帝王)承受天命的時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說的以使國家長治久安,等到國家稍微穩(wěn)定之后,大多數(shù)卻違背那些原則,敗壞原有的制度。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不是因為身處天子的尊位,說出的話沒人違背自己,所做的事別人一定會聽從,公道被私情淹沒,禮節(jié)被欲望損毀的緣故嗎?論語上說:“知道理解并不難,難的是做出來,做出來也不是最難的,要始終堅持著做下去才是最難的。”這話說得真的很正確啊。
陛下您剛成年就建立帝業(yè)。貞觀初年,您躬行節(jié)儉,把國家治理到得極好。論功勞商湯、武王不能與您相比,談德行堯舜您也相去不遠。但近幾年來,您漸漸違背了先前的志向,敦厚樸素的道理您漸漸不能堅持到底了?!渡袝氛f:“百姓是國家之本,根本牢固則國家安寧?!苯陙砟鷧s奢侈放縱了,忘記了謙卑儉樸,隨意地動用民力,就說:“百姓無事就容易驕情,讓他們多服些勞役才肯聽使喚?!弊怨乓詠?,沒有因為百姓安樂而導(dǎo)致國家敗亡的。哪有恐怕百姓驕惰而讓他們?nèi)シ谝鄣氖履??有時您想有所營造,擔(dān)心有人進諫,就說:“不這樣做,對我不方便??!”在君臣之間,誰又能和陛下去爭論呢?你這樣做就是要堵塞進諫者之口,哪能說是擇善而從呢?陛下在貞觀之初,動不動就遵從堯舜之道,不重財物,回歸樸素。近幾年來喜歡奇異珍寶,難得的財物無論多遠沒有得不到的(再遠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糜費卻希望臣下儉約樸素,沒有這樣的情況。貞觀初年,陛下訪求人才,像渴極思飲一樣,凡是賢明人舉薦的人才,你就會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長,惟恐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墒亲罱萌藚s只憑主觀好惡,有的許多賢明人舉薦才任用了,有的一個人說他們的壞話陛下就棄而不用了,有的已任用多年并得到信任,有的一旦受懷疑而被斥退。行動有蹤跡,做事有痕跡。陛下不能審查其根源,就輕易地肯定或否定,篤守道義的人被一天天疏遠,謀取功名的人一天天得到晉升。因此人人都想著茍且免損,沒有人肯盡忠效力。
我聽說“禍福沒有一定的,全是人自己招來的”,“人不犯錯誤,妖孽不會隨便興起”。陛下您統(tǒng)治天下十三年了,威震四海,五谷豐登,禮教興盛。到了今年,天災(zāi)流行,炎熱招致旱災(zāi)。上天是想說什么呢?它是顯示征兆發(fā)出警告,如果您看到警告心存畏懼,就會擇善而從。以前的國君用以達到禮教的事,您勤勉行使;現(xiàn)在用以敗壞德行的事,您思考改正。那么國家的好運沒有止境,天下百姓都會非常幸運,哪里會有什么禍患呢?既然這樣,那么社會的安危,國家的治亂都在您一人而已?,F(xiàn)在的太平基業(yè),已經(jīng)是高聳如天般險峻,九仞高山般的偉業(yè)還缺少一簣之功。我很愚蠢淺陋,列舉我之所見,懇請陛下采納我無知的言論,希望愚者千慮能有一得。
《論慎終》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初中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翻譯古文實在是太難了,怎么辦呢?試試六字法,可能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六個字是:對、增、刪、移、留、換。下面是文言文翻
- 《治國猶栽樹》文言文同步練習(xí)治國猶栽樹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
- 孔文仲,字經(jīng)父,臨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問學(xué),號博洽。舉進士,南省考官呂夏卿,稱其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雄,白主司,擢
- 原文:[雙調(diào)]壽陽曲·遠浦帆歸① 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閑②,兩三航未曾著岸③。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 初中文言文中表提升官職常用詞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对贰べZ魯傳》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稘h書·趙充國傳》拔:提升本來沒
- 陳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父省躬,鹿邑令。彭年幼好學(xué),母惟一子,愛之,禁其夜讀書。彭年篝燈密室,不令母知。年十三,著《皇綱論》萬余言,為江
- 張春,字泰宇,同州人。萬歷二十八年舉于鄉(xiāng)。善談兵。天啟二年,遼東西盡失,廷議急邊才,擢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是大軍屯山海關(guān),永平為
- 高中語文文言文《阿房宮賦》知識點歸納一、一詞多義1、一:①六王畢,四海一(數(shù)作動,統(tǒng)一)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shù)詞,一)③黃鶴一去不復(fù)返(副
- 努力奮斗的文言文名句努力一直是我們需要的,各位,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努力奮斗的文言文名句,歡迎各位閱讀哦!努力奮斗的`文言文名句11、衣莫
- 張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舉茂材異等,知昆山縣。趙元昊且叛,為嫚書來,規(guī)得譴絕以激使其眾。方平請:“順適其意,使未有以發(fā),得歲月之
- 南齊書原文:王延之,字希季,瑯邪臨沂人也。祖裕,宋左光祿儀同三司。父升之,都官尚書。延之出繼伯父秀才粲之。延之少而靜默,不交人事。州辟主簿,
- 清史稿原文:馮子材,字翠亭,廣東欽州人。初從向榮討粵寇,補千總。改隸張國梁麾下,從克鎮(zhèn)江、丹陽,嘗一日夷寇壘七十余。國梁拊其背日:“子勇,余
- 翟守素,濟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為殿直,歷漢、周,遷供奉官,領(lǐng)承天軍使。乾德中,為引進副使,從王全斌伐蜀,以往來馳告軍事為職。蜀平,擢判四方館
- 譎判的文言文翻譯譎判是指做了好事反遭誣陷,這也是當(dāng)今社會的一大弊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譎判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的閱讀。譎判的文言文
- 江郎才盡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江郎才盡文言文翻譯,歡迎借鑒
- 曾子文言文賞析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時隨口答應(yīng)兒子要殺豬給他吃, 事后,曾子為了實現(xiàn)這個承諾真的殺了豬。
- 初中文言文節(jié)選閱讀及答案齊攻宋,宋王使人候齊寇之所在。使者還,曰:“齊寇近矣,國人恐矣。”左右皆謂宋王曰:“此所謂肉自生蟲者也。以宋之強,齊
- 趙瞻云傳(明)陳繼儒①瞻云子者,姓趙,名淮,字源長,太倉人。七齡而喪父,又七齡而喪母,遂自號曰瞻云子,志思也。三娶三失偶。性喜孤伴,好苦吟誦
- 孔嚴字彭祖,少仕州郡,歷司徒掾、尚書殿中郎。殷浩臨揚州,請為別駕。遷尚書左丞。時朝廷崇樹浩,以抗擬桓溫,溫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謀立功于閫
- 逢蒙①學(xué)射于羿,盡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鄭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