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張春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4-26 12:40:56
明史
原文:
張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啟二年,遼東西盡失,廷議急邊才,擢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關(guān)外難民云集,春運籌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轉(zhuǎn)副吏、參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長汪燒餅者,擁眾窺桃林口,春督守將擒三人。燒餅叩關(guān)愿受罰,春等責數(shù)之,誓不敢叛。
崇禎元年,兵部尚書王在晉惑浮言,劾春嗜殺。春具揭辯,關(guān)內(nèi)民亦為訟冤。在晉復劾其通閹克餉,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無實,乃釋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備參議。春言:“臣身已許此城,不敢少規(guī)避。但必求濟封疆,此臣區(qū)區(qū)之忠,所以報圣明而盡臣職也?!币蜓员虏豢深A泄,乞賜陛見,面陳方略,帝許之。既入對,帝數(shù)稱善,進春參政。已而偕諸將收復永平諸城,論功加太仆少卿,仍蒞兵備事,候巡撫缺推用,以無援于朝也。永平當兵燹之余,閭閻困敝,春盡心撫恤,人益懷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圍大凌河新城,命春監(jiān)總兵吳襄、宋偉軍馳救。
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長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萬騎來逆戰(zhàn)。春營被沖,諸軍遂敗,襄先敗,春復收潰眾立營。時風起,春命縱火,風順,火甚熾,天忽雨反風,士卒焚死甚眾。少頃雨霽,兩軍復鏖戰(zhàn),偉力不支亦走。春及參將張洪謨、楊華征,游擊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執(zhí)。諸人見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禮,春獨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禮也。我若貪生,亦安用我!”令剃發(fā),不從。居古廟,服故衣冠,迄不失臣節(jié)而死。
(節(jié)選自《明史·張春傳》)
譯文/翻譯:
張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啟二年,遼東、遼西全部失守,廷臣集議急需衛(wèi)邊之才,把他提升為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備道。關(guān)外難民云集,張春籌劃有方略,事情理順了百姓不困苦。屢次轉(zhuǎn)任副吏、參政,仍任原官。天啟七年,哈剌慎部長汪燒餅帶領(lǐng)他的徒眾到桃林口刺探,張春指揮守將擒獲三個人。汪燒餅叫開關(guān)門愿意受罰,張春等人責備他,汪燒餅等發(fā)誓不敢背叛。
崇禎元年,兵部尚書王在晉被流言迷惑,彈劾張春好sha6*人。張春寫出揭帖辯駁,關(guān)內(nèi)的百姓也為他訴冤。王在晉又告發(fā)他勾結(jié)宦官克扣糧餉,因而被革職,交給司法官審判。次年,司法官說張春被告發(fā)的罪行沒有實據(jù),于是釋放了他。
崇禎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用張春為永平兵備參議。張春說:“我已經(jīng)把自己交給這座城池,不敢絲毫有所逃避。只是一定要做些對邊疆有益的事情,這是我誠摯的忠心,是用來報效皇上并盡自己的職分的?!庇谑钦f軍事機密不可泄露,請求皇帝召見,當面陳述用兵策略,皇帝答應了他。進殿對答后,皇帝多次稱好,升他任參政。不久他偕同眾將收復了永平等城,按功勞加官太仆少卿,仍然掌管兵備之事,等候巡撫有缺才推舉補用,因為他在朝廷沒有靠山。永平在兵火之后,街巷破敗,張春盡心安撫,百姓更加感激他。
崇禎四年八月,清兵包圍了大凌河新城,皇帝命令張春監(jiān)督總兵吳襄、宋偉的部隊飛馳救援。九月二十四日渡過小凌河。三天以后駐扎在長山,離城十五里,大清兵用兩萬騎兵來迎戰(zhàn)。張春的營壘被沖破,諸軍于是敗北,吳襄先敗,張春又將潰敗的兵眾收攬重新立營。當時風起,張春下令放火,風順火勢,燃燒熾烈,天忽然下雨反向刮風,士卒被燒死的很多。過一會兒雨停,兩軍再次激戰(zhàn),宋偉力量不支也敗逃。張春和參將張洪謨、楊華征,游擊薛大湖等三十三人都被俘虜。被俘的人見了太宗文皇帝都行臣子之禮,只有張春直立不跪。張春說:“忠誠的大臣不事奉兩個君主,這是禮義。我若是貪生怕死,又怎么會讓我擔當重任!”讓他剃發(fā),他不屈從。張春在古廟居住,穿戴著原來的衣帽,最終不喪失臣子的氣節(jié)而死。
《明史·張春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語文復習考題:文言文習題1.根據(jù)下面各句的內(nèi)容或提示,概括出相應成語。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概括出三顧茅廬;《扁鵲見蔡桓
-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
- 原文:堯讓天下于許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③,而猶浸灌④;其于澤也⑤,不亦勞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
-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應天府,聞仲
- 瘞旅文王守仁【原文】 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
- 梁興甫 都穆 城南梁興甫者,身干短而膂力驚人。永樂中,嘗往南京,止洪武門,見守門軍胄掠人物..,心甚不平,因以好言諭之。
- 文言文蜘蛛斗蛇的翻譯蜘蛛斗蛇是一篇文言文,所作于清朝,文言文蜘蛛斗蛇的翻譯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原文嘗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
- 韓愈原文: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節(jié)目十余事來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終,皆晨入夜歸,非有疾
-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歸納一、通假字。1、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無,毋,不要)2、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無,
- 《文言文》相關(guān)資料1、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
- 《明史·李仕魯傳》文言文及譯文原文: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戶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往從之游,盡受其學。太祖故
- 從《滿井游記》初探文言文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文言文的學習令許多學生深感頭大(學生慣用語),然而它卻既是教師不得不教的內(nèi)容,又是學生不得不學的老古董。
- 遼史原文:耶律儼,字若思,析津人。本性李氏。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寧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鴨子混同二水間拜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坐誤奏事,出為榆
- 張祖?zhèn)魑难晕拈喿x練習及答案張祖,字彥宗,以字行。十三歲,父祖繼歿,獨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閩中法令嚴核,繩吏之法尤峻。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
- 六年級學奕文言文翻譯《學弈》是選自《孟子·告子》中的一個故事。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下文是
- 晉書原文: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辟┐笈唬骸叭昙炔惶铮鴳蛸\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
- 歸去來兮辭文言文及答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題目。歸去來兮辭·序陶淵明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
- 蒲松齡的《狼》原文及翻譯 狼(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
- 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
- 三國志原文: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