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黃子厚詩序》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08:08:19
朱熹
原文:
余年十五六時,與于厚相遇于屏山劉氏齋館,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歲,讀書為文,略相上下,猶或有時從余切磋,以進(jìn)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猶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踴躍驟進(jìn),若不可以尋尺計,出語落筆,輒驚坐人。余固嘆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輩中亦鮮有能及之者。自爾二十余年,子厚之詩文日益工,琴書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曠闞,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絕意,一以頑鄙自安,固不暇復(fù)與子厚度長絜大于文字間矣。既而子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會聚稍希闊。然每得其詩文筆札,必為之把玩賞嘆,移日不能去手。
蓋于厚之文學(xué)太史公,其詩學(xué)屈、宋、曹、劉而下及于韋應(yīng)物,視柳子厚猶以為雜用今體,不好也。其隸古①尤得魏、晉以前筆意,大抵氣韻豪爽而趣味幽潔蕭然,無一點世俗氣。中年不得志于場屋②,遂發(fā)憤謝去,杜門讀書,清坐竟目,間輒曳杖行吟田野間,望山臨水以自適。其于騷詞能以楚聲古韻為之節(jié)奏,抑揚(yáng)高下、俯仰疾徐之間,凌厲頓挫,幽眇回郁,聞?wù)邽橹屑た畤@,或至泣下。由是其詩日以高古,遂與世亢,至不復(fù)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為何等語也。獨余猶以舊習(xí)未忘之故,頗能識其用意深處,蓋未嘗不三復(fù)而深悲之,以為子厚豈真坐此以窮,然亦不意其遂窮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幾何,而交舊零落,無復(fù)可與語此者,方將訪其遺稿,櫝而藏之,以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許閎生來訪,袖出子厚手書所為詩若干篇、別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間蓋又有余所未見者,然后益知子厚晚歲之詩,其變化開闔,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為之執(zhí)卷流涕,而識其后如此。
子厚名銖,姓黃氏,世家建之甌寧,中徒穎昌且再世,母孫讀書能文,昆弟皆有異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見,顧乃不遏而厄窮以死,是可悲也!許生嘗學(xué)詩于于厚,得其戶牖,收拾遺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綴緝.師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
慶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書.
(選自《晦庵集》)
注:①隸古:以隸書寫定古篆文。②場屋:日時科舉考試的地方,也稱科場.
譯文/翻譯:
我十五六歲的時候,和黃子厚在屏山劉家齋館相逢,一起拜病翁先生為師。子厚比我小一歲,讀書作文的程度,大致相差不多,有時還要跟我一起討論,來彌補(bǔ)他不足的地方。過了三四年,我還是老樣子,可是子厚一時間忽然進(jìn)步神速,好像難以估量,發(fā)表議論、撰寫文章,總是使在座的人吃驚。我固然為他遙遙領(lǐng)先不可企及而感嘆,就是同輩中也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人。從此二十多年,子厚作詩著文一天比一天更精巧,彈琴寫字一天比一天更精妙,可是我卻一天比一天更糊涂懶散,竟然比不上普通人。我又想到自己的荒廢欠缺,還有比學(xué)文更急迫的,于是就斷絕學(xué)文的念頭,一概以愚頑鄙陋自居,當(dāng)然也沒空和子厚在文辭方面爭勝了。不久子厚兩次搬家,到了崇安、浦城,見面聚會的機(jī)會漸漸少了。但我每當(dāng)收到他的詩文書信,一定拿著它欣賞贊嘆,長久不能放下。
子厚的文章學(xué)習(xí)太史公,他的詩學(xué)習(xí)屈原、宋玉、曹植、劉楨,一直到韋應(yīng)物,對于柳子厚的詩還認(rèn)為雜用今體而不太喜歡。他用隸書寫定的古體字,更得魏、晉以前書法的意態(tài)風(fēng)神,大都?xì)忭嵑浪?,并且趣味雅潔,瀟灑超脫,沒有一點世俗習(xí)氣。子厚中年時在科場上不得志,就憤然拋棄科考,閉門讀書,終日閑坐,有時就拖著手杖,在田野間漫步吟詠,或望遠(yuǎn)山,或到水邊,來滿足自己。對于騷體,能用楚調(diào)古韻組成詩的節(jié)奏,高低起伏,上下快慢之間,氣勢逼人,跌宕起伏,意境幽遠(yuǎn),風(fēng)格沉郁,聽的人為之感動慨嘆,有的甚至掉下眼淚。從此他的詩日益高超古樸,于是和世俗不能相合,以至不再可以拿給別人看。即使有人看到了,也不明白他說些什么。只有我因為還未忘掉原先的愛好的緣故,很能理解他作品的深意,不曾不再三觀看,深深地為他感到悲哀,心想子厚難道真的就因此而困厄嗎?但我也沒想到他就這樣困厄而死。
我年老多病,活在世上還能有多少日子?過去老友,都已衰亡,再沒有可以一起談?wù)撨@些的人了。我正要訪求子厚的遺稿,放在木匣里收藏起來,心想后世一定有能夠喜愛它的人。一天三山許閎生來見我,從袖中拿出若干篇子厚親筆所寫的詩及若干篇另抄的詩來給我看,其中還有我以前沒有見過的。這樣就更加了解子厚晚年所作的詩,這些詩變化無窮、收放自如、難以捉摸、精微神妙,還不止是我以前所知道的一些東西。為此,我拿著他的詩卷,淚流滿面,在他的詩后記下這些感受。
子厚名叫銖,姓黃。世代居住在建寧的甌寧縣,中間遷居穎昌,且已有兩代。母親孫氏愛好讀書,擅長作文,兄弟都有非凡的才干,而子厚杰出的成就,尤其能夠顯現(xiàn)自己。但卻生不逢時,困厄而死,這真是太可悲了!許生曾經(jīng)跟子厚學(xué)詩,得到他的真?zhèn)?,所收集的遺文如此之多,并勤懇地進(jìn)行編輯。許生在老師死后仍不忍背棄他,這又值得稱贊啊!
慶元已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寫。
朱熹《黃子厚詩序》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長豫事親文言文翻譯《長豫事親》,是南朝宋代作者劉義慶寫的一篇文章。出處為《世說新語·德行》。以下是小編帶來長豫事親文言文翻譯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
- 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問題。[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③而去之。諜④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
- 夏統(tǒng),字仲御,會稽永興人也。幼孤貧,養(yǎng)親以孝聞,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歸,或至海邊,拘螊以資養(yǎng)。雅善談?wù)?。宗族勸之仕,謂之曰:“卿清亮
- 書左仲甫事張惠言霍丘知縣陽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載,其冬有年。父老數(shù)十人,來自下鄉(xiāng),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鴨雞,傴僂提攜,造于縣門。君呼之入,
-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
- 列子文言文翻譯列子,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下面是關(guān)于列子文言文翻譯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列子學(xué)射原文列子①學(xué)
- 脫脫字大用文言文翻譯脫脫字大用出自《脫脫傳》,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脫脫字大用文言文翻譯!脫脫字大用文言文翻譯原文脫脫,速渾察之孫,繼承其祖父爵
- 高中文言文教學(xué)斷層現(xiàn)象的剖析文言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蘊(yùn)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對于優(yōu)秀的文言文作品學(xué)習(xí)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
-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原文:晉靈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衣之繡,嬖人屠岸賈因公之好也,則夸狗以悅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絳宮,驚襄夫人,囊夫
- 《為學(xué)》文言文翻譯《為學(xué)》是初中的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為學(xué)》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原文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
- 稼軒記(南宋)洪邁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曠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寶帶,其縱千
- 王維善畫文言文翻譯王維,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下面是關(guān)于王維善畫文言文翻譯的內(nèi)容,
- 鷸蚌相爭的文言文翻譯大家看的懂鷸蚌相爭的文言文嗎?下面小編整理了鷸蚌相爭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鷸蚌相爭的文言文翻譯原文趙且伐燕,蘇
- 巎巎(náo)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從征有功。巙巙幼肄業(yè)國學(xué),博通群書,長襲宿衛(wèi),風(fēng)神凝遠(yuǎn),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始授承直
- 劉熙載原文:鷗于海渚遇巷燕。燕謂鷗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樂依人焉,故也。”燕曰:“我以依人而處②,故飆
- 竹溪逸民傳宋濂文言文閱讀題竹溪逸民傳宋 濂竹溪逸民者,幼治經(jīng),長誦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馳騁,聲聞燁燁,起薦紳間,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 張溥嗜學(xué)原文溥幼即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
- 明史原文: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舉于鄉(xiāng),長①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jié)鄉(xiāng)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yīng)。鄧愈鎮(zhèn)江西,數(shù)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
- 于園翻譯文言文翻譯于園是張岱所寫的一篇文章,選自《陶庵夢憶》。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于園翻譯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原文: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
- (宋)太祖時,以李漢超為關(guān)南巡檢,使捍北虜,與兵三千而已。然其齊州賦稅最多,乃以為齊州防御使,悉與一州之賦,俾①之養(yǎng)士。而漢超武人,所為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