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送秦中諸人引》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26 12:04:27
送秦中諸人引
金·元好問
關(guān)中風土完厚,人質(zhì)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謠慷慨,且有秦、漢之舊。至于山川之勝,游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
予年二十許時,侍先人官略陽,以秋試留長安中ba6*九月。時紈綺氣未除,沉涵酒間。知有游觀之美而不暇也。長大來,與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聞?wù)勚?、漢都邑及藍田、鄠、杜間風物,則喜色津津然動于顏間。二三君多秦人,與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約近南山,尋一牛田,營五畝之宅,如舉子結(jié)夏課時,聚書深讀,時時釀酒為具,從賓客游,伸眉高談,脫屣世事,覽山川之勝概,考前世之遺跡,庶幾乎不負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歸也。
清秋揚鞭,先我就道,矯首西望,長吁青云。今夫世俗愜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貲華屋皆眾人所必爭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閑居之樂,澹乎其無味,漠乎其無所得,蓋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貪,人何所爭,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諸君,明年春風,待我于輞川之上矣。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關(guān)中風土完厚 完厚:富庶肥沃
B. 人質(zhì)直而尚義 尚:高尚
C. 脫屣世事 脫屣:擺脫
D. 而造物者亦何靳耶 靳:吝惜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人質(zhì)直而尚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 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 以秋試留長安中ba6*九月 以其無禮于晉
D. 澹乎其無味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7. 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是一篇與友人道別的贈序。但是文章少有哀婉之詞,縱使寫離別,也無隔絕的傷
痛,有的是對友人得其勝景的欣羨和來年春天相聚的期待。
B. 文章既直接描寫了秦中風土民情之美,又諷刺了那些沽名釣譽的仕途小人,表達了
自己對樸素恬淡生活的向往,表白了潔身自好、憤世嫉俗之心。
C. 文章表面上抒發(fā)自己的歸隱思想,實質(zhì)上借送別表達政治抱負。與友人道別,“長吁青云”,抒發(fā)的是窮且益堅的青云之志;來年相聚,春風得意之中,表達的是走“終南捷徑”的美好愿望。
D. 文章濃墨寫山川之勝、人情之美,而對周漢都邑等則粗略概括;自己在秦中的切身
感受及與友人志同道合的交游用墨較多,而抒寫離別之情和個人志向的文字較少,可謂詳略得當。
8.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今夫世俗愜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貲華屋皆眾人/所必爭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B. 今夫世俗/愜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貲華屋/皆眾人所必爭/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C. 今夫世俗愜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貲華屋/皆眾人所必爭/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D. 今夫世俗愜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貲/華屋皆眾/人所必爭/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9.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至于山川之勝,游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3分)
(2)二三君多秦人,與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3分)
(3)覽山川之勝概,考前世之遺跡,庶幾乎不負古人者。(4分)
參考答案
5B 崇尚
6A 前為并列關(guān)系 后為遞進關(guān)系
7C 春風不能牽強理解為 春風得意
8C
9
要說到山川之美,游覽勝地之多,是天下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
你們諸位大都是關(guān)中人,與我一道游覽,真是志同道合
二:
22.解釋下列加點字 (2分)
(1)時時釀酒為具 (2)庶幾乎不負古人者
23.第①段中“四方之志多樂居關(guān)中”是因為 。(3分)
24.第②段中最能概括作者與“秦中諸人”關(guān)系的一句是 (2分)
25.對畫線句的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因為閑居之樂無味無得,所以造物者不吝惜。
B.閑居之樂的無味無得是超脫世俗者所追求的。
C.閑居之樂能使世俗之人放棄所爭,淡泊名利。
D.超脫世俗者樂在無所貪、無所爭、無所吝惜。
26.分析本文的寫作意圖。(3分)
參考答案:
22.(2分)(1)準備(供應(yīng)) (2)差不多
23.(3分)風土完厚;人質(zhì)直講仁義;具有山川名勝。
24.(2分)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25.(3分)B(選A 1分)
26.(3分)贊揚秦中諸子超然世外,表達自己內(nèi)心極其向往能追隨諸子而隱,但因為離家較遠、無法成行而嗟嘆。
參考譯文
關(guān)中地方風物土壤富庶肥沃,人民質(zhì)樸直爽又崇尚道義,風氣習俗與喜歡激昂放歌的作風都還保留著秦漢時的舊貌。要說到山川之美,游覽勝地之多,是天下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所以志在四方的人都喜歡在關(guān)中居住。
我二十歲左右時,隨奉先父官居略陽,曾因秋試在長安住了ba6*九個月。那時我還未脫盡紈绔習氣,整天沉溺在燈紅酒綠之中,雖然知道有許多名勝美景卻無暇顧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關(guān)中人士相處得更多了,就對關(guān)中的事情更為熟悉了。每當聽到談起長安以及藍田、鄠杜一帶地方的風土物情,面上就顯出躍躍欲往的喜色來。你們諸位大都是關(guān)中人,與我一道游覽,真是志同道合。我曾打算約你們一起在靠近終南山地方覓一塊地,經(jīng)營五畝田大小的莊園,像舉子退居溫課一般,收集佳書精研細讀,常常釀造美酒供應(yīng),相隨著賓客游覽,揚眉高談闊論,擺脫塵事困擾,賞覽山河美景,考察前代遺跡,這樣大概可算不辜負古人了。但是,我因為家在嵩山之南,這么熱的天要長途跋涉千里,不像你們來去這么方便。
你們在清秋佳日揚起馬鞭,先我一步登上征途,舉頭西望,真是氣吐青云?,F(xiàn)在社會上稱心滿意的事情如吃山珍海味做高官,腰纏萬貫住華美的房子,都是大多數(shù)人所追求而老天爺卻非常吝惜的,因此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像那閑居的樂趣,或許是平淡得無味,空虛得一無所有,但這正是置身世外的人所追求的,一般的人怎么會去爭它,而老天爺又怎么會去吝惜它呢?各位走吧!待到來年春風蕩漾的時候,請在輞川岸邊等我到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及注解《荀巨伯探病友》揭示了一個道理:做人應(yīng)該講情意,舍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文言文閱讀閱讀下文,完成1~5題。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
- 《晉書·羅含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晉書原文:羅含,字君章,桂陽耒陽人也。曾祖彥,臨海太守。父綏,滎陽太守。含幼孤,為叔母朱氏所養(yǎng)。少有志尚嘗晝
- 初中語文文言文成語整理第一冊·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xiàn)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 老子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 文言文閱讀理解:老蘇先生墓志銘老蘇先生墓志銘歐陽修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當至
- 高中文言文實詞及用法高中文言文實詞及用法。一起來看看吧。1、盡,完。(言未既)2、已經(jīng),---以后。(既克,公問其故)3、既然。(將軍既帝室
- 《百家姓和》文言文《百家姓?和》作者:佚名歷史來源「和」源出 ;一﹕ 傳說為堯時掌管天文律法的羲和之后. 據(jù)二﹕ 春秋時期, 楚國有卞和,
- 舊五代史原文:王清,洺州曲周人也。清少以勇力端厚稱于鄉(xiāng)里。后唐明宗領(lǐng)行臺,置步直軍,清預其募,漸升為小校。明宗即位,歷嚴衛(wèi)、寧衛(wèi)指揮使,加檢
- 為學文言文帶翻譯導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只有立下了目標,努力去實現(xiàn),才會獲得成功。主觀努力是成敗的關(guān)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為學文言文
- 《唐雎說信陵君》文言文翻譯導語:《唐雎說信陵君》通過唐雎向信陵君的進言,說明一個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應(yīng)放在心上的主旨。
- 復多爾袞書文言文原文翻譯大明國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頓首謹啟大清國攝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隨遣使問訊吳大將軍,未敢遽通左右,非委
- 錢伯庸文序明 曹學佺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見,作揖曲躬之際,闊別致謝,寒溫都盡。及其執(zhí)茶對坐,別無可說,不過再理前詞,往往重復。又如俗人唱曲,以
-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學。歷國子主簿、太仆寺丞、秘書郎、直弘文館,換著作佐郎、直史館。為政清簡,遠人便之。會秦王廷美尹京,召拜
- 《百家姓·權(quán)》文言文歷史來源權(quán)姓姓源有兩支:一支出自子姓。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商高宗武丁有個兒子封在權(quán)國(今湖北當陽東南),春秋時權(quán)
- 柳宗元原文: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愿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guī)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
- 劉基《活水源記》靈峰之山,其上曰金雞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楓、多松。其鳥多竹雞,其狀如雞而小,有文采,善鳴。寺居山中,山四面環(huán)之。其前曰陶山
- 高中文言文訓練題目及答案考點解析甲乙兩篇文言文(13分)(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 高考文言文復習指導鞏固文言文基礎(chǔ)的途徑高考文言文復習指導:鞏固文言文基礎(chǔ)的途徑?有效復習高考的文言文部分,很多同學不知如何入手。其實,文言文
- 問說文言文翻譯問說,即為關(guān)于求學應(yīng)當勤問的論說。本文的中心論點為“君子之學必好問”,敘述了“問”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