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02:37:35
蕭統(tǒng)
原文: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達之用心。是以圣人韜光賢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親己之切,無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處百齡之內(nèi),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遇謂之逆旅,宜乎與大塊而盈虛,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于憂畏,汲汲役于人間!
齊謳趙舞之娛①,八珍九鼎之食,結(jié)駟連騎之榮,侈袂執(zhí)圭之貴,樂既樂矣,憂亦隨之。何倚伏之難量,亦慶吊之相及。智者賢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貪士,競之若泄尾閭;玉之在山,以見珍而終破;蘭之生谷,雖無人而自芳。故莊周垂釣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貨海東之藥草,或紡江南之落毛。譬彼鴛雛,豈競鳶鴟之肉;猶斯雜縣,寧勞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寧喜之倫,蘇秦、衛(wèi)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弊淙缙溲?,豈不痛哉!又楚子觀周,受折于孫滿;霍侯驂乘,禍起于負芒。饕餮之徒,其流甚眾。
唐堯,四海之主,而有汾陽之心;子晉天下之儲,而有洛濱之志。輕之若脫屣,視之若鴻毛,而況于他人乎?是以至人達士,因以晦跡?;驊厌嵍]帝,或披褐而負薪,鼓楫清潭,棄機漢曲。情不在于眾事,寄眾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加搜校,粗為區(qū)目。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足搖其筆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點定其傳,編之于錄。
嘗謂有能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豈止仁義可蹈抑乃爵祿可辭不必傍游太華此亦有助于風教也
[注]①齊謳趙舞:齊謳,齊國的樂調(diào);趙舞,趙國的舞女。
譯文/翻譯:
自我炫耀、自我推薦,是官宦家女子的丑惡行徑;不嫉妒、不貪求,是通達之人心中的意念。所以圣人隱藏自己的鋒芒,賢人躲避俗世。原因是什么呢?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規(guī)范;愛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體。所以說道理在自己一邊,自身就平安,道理不在自己一邊,自身就要受到傷害。在一百年之內(nèi),一輩子當中,時間快得就像白駒過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應(yīng)該和大自然一同繁盛枯萎,隨著中正平和的原則任意放縱,怎么能因憂慮畏懼而終日悲戚辛勞,被急切的追求役使著奔波于人間呢?
齊國贊揚趙國美女曼聲歌唱的娛樂,各種珍稀的食物,豪華氣派的車馬,錦衣玉器的貴重,快樂倒是快樂了,憂愁也隨之而來。禍福相互依賴難以預(yù)料,慶賀與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賢能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貪婪的人,爭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產(chǎn)在山中,因為珍貴最終被開采;蘭草生在山谷,就算沒人觀賞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莊周在濠水邊上垂釣,伯成在田野耕種,有人販賣大海東邊的藥草,有人紡織江南鳥類的落毛。他們就像那鴛鴦的雛鳥,怎么能和鳶鴟競逐腐鼠的肉;又像那小小的州縣,怎能獲得文仲的祭品!至于子常、寧喜等人,蘇秦、衛(wèi)鞅等人,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遲疑,沉迷于它從不后悔。主父偃說:“活著享用不到五只鼎規(guī)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彼南聢稣娴南袼f的,難道不讓人嘆息嗎?楚莊王到周朝顯示實力,被王孫滿羞辱;霍光官爵尊貴,因為鋒芒太露導(dǎo)致災(zāi)禍。貪婪的人,為數(shù)眾多。
唐堯,是天下的主人,卻有隱居在汾陽的意愿;子晉,是天下的儲君(國君接班人),卻有隱居洛濱的志向。放棄君位就像脫鞋一樣輕松,看待君王就像鴻毛一樣輕,更何況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總是隱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懷著求福的愿望被皇帝接見,有人穿著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擊鼓,放棄政務(wù)享受樂曲。他們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
有人責怪陶淵明的詩篇篇都有酒,我認為他本意不在酒,也只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高出同輩,言辭精彩,跌宕豪邁,風格獨特超出眾人,文氣抑揚爽朗,沒有能跟他相比的。其意境或恬靜婉約如小橋流水,或氣勢磅礴直干云霄。談時事則有針對性且值得人深思,論抱負則遠大而真切。加上陶公為人不變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義,苦守節(jié)操,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窮困為意。如果不是圣賢,沒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達到這種境界?
我非常喜歡他的詩文,愛不釋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沒有和他生活在一個時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簡單的作了一個集子。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閑情》賦,揚雄所說的作品要起到勸百諷一的作用,如果沒有勸諫世人的作用,何必寫出來呢?可惜??!陶淵明不寫這篇就更好了。我簡陋的給他寫了傳記,收錄在這個集子里。
我曾說有能理解陶淵明的文章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會消散,粗鄙吝嗇的想法就會祛除,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那里只是能夠奉行仁義之道,連官爵俸祿也能舍棄。不必登上太華山與赤松子同游,不必遠游華山求教,這篇集子就有助于教化世人。
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宋史·張旨傳》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文言文,完成4~7題。張旨,字仲微,懷州河內(nèi)人。父延嘉,頗讀書,不愿仕,州上其行,賜號嵩山處士。旨進
- 歸莊原文:余與寧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學相與,或二十年,或十余年,蓋未嘗有經(jīng)年之別也。今于寧人之北游也,而不能無感慨焉。寧人故世家,崇禎
- 大同文言文翻譯賞析《大同》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大同
-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少好學,仕郡奏曹吏。會郡守與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wù)邽樯?。時州牧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
- 王僧虔,瑯邪臨沂人也。年數(shù)歲,伯父弘集會諸子孫,弘子僧達下地跳戲,僧虔獨正坐采蠟燭珠為鳳凰。弘曰:“此兒終當為長者?!鄙齐`書。孝武欲擅書
- 明史原文:齊之鸞,字瑞卿,桐城人。正德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刑科給事中。十一年冬,帝將置肆于京城西偏。之鸞上言:“近聞有花酒鋪之設(shè),或云車駕
- 文言文的介紹文言文的介紹1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
- 《宋史、張克戩》文言文練習及答案張克戩,字德祥,侍中耆曾孫也。第進士,歷河間令,知吳縣。吳為浙劇邑,民喜爭,大姓怙勢持官府。為令者踵故抑首,
-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原文:豢龍先生采藥于山,有老父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龍先生拱而立。傾之,老父仰而噓,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頷而笑曰:“子欲
- 胡世寧,性剛直,不畏強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從官驕,世寧裁之。他日復(fù)請湖田,持不可。遷南京刑部主事,應(yīng)詔陳邊備十策,復(fù)上書極言
- 未知原文:宋太祖嘗彈雀1于后園,有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恕,詰其故。對曰:“臣以尚2急于3口彈雀?!鄙嫌?,以柱斧柄
- 隋書原文:劉昉,博陵望都人也。性輕狡,有奸數(shù)。周武帝時 ,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見狎,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
- 浣花溪記文言文原文〔明〕鐘惺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
- 明史原文: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然帝本沖年①,不能辨忠佞。魏忠賢、客氏漸竊威福,構(gòu)殺太監(jiān)王安,以次逐吏部尚書周嘉謨及言官倪思輝等,大學士劉
- 王安石原文:安撫舍人閣下:前日所與某言者,不過欲計校倉廩,誘民出粟,以紓百姓一時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謂也。愿畢.其說,閣下其擇焉。某
- 記超山梅花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夏容伯同聲,嗜古士也,隱于棲溪。余與陳吉士、高嘯桐買舟訪之。約尋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淺瀨至超山之北。沿岸已
- 中考必背文言文名句分享一直到五四運動以前,文言作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書面語言被人們代代相傳、沿用下來,其語言成分基本未變。以下是中考必背文言文名句
- 高二語文暑假作業(yè)文言文習題十一年,高后誅淮陰侯(韓信),(黥)布因心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疾,請就醫(yī),醫(y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
- 杯弓蛇影文言文的翻譯樂廣嘗有親客,久闊①不復(fù)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quo
- 《五柳先生傳》文言文及翻譯本文筆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來歷,這就使人覺得高深莫測,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富于傳奇色彩。下面是《五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