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介紹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25 10:57:47
文言文的介紹
文言文的介紹1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shù)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后來當“紙”大規(guī)模使用時,統(tǒng)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xí)慣已經(jīng)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jīng)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chǔ)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文言文的介紹2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
不過,中國的應(yīng)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xué)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jié)合十分完美。
漢魏六朝的尺牘重在實用,文人多無意把其寫為審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性能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xué)作品(參考《中國尺牘文學(xué)史》序,詹福瑞)。
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比如吳均的《與宋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談?wù)撐膶W(xué),如曹丕的《與吳質(zhì)書》,談?wù)撜?,如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還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如此等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
尺牘和其他文體一樣,也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另外,尺牘不一定都用“書”字標明,如蘇軾的《與子由弟》《答秦太虛》就是。
文言文的介紹3
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應(yīng)該說就具備了讀懂文言文的基本條件,并且也的確能通部分文句,因為古今語法差異不大,句子的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并能熟練地分析各種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見句式也就能觸類旁通了。但古今畢竟有異,例如,若不懂古漢語賓語前置的知識,就譯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輸》)、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章》),用現(xiàn)代漢語語序硬譯,則會譯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舉起,是不用力氣。這使人想起日本人說中國話。因此古漢語語法不但要學(xué),而且要認真學(xué)。力量要放在古今語法歧異之處,即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所謂特殊句式。這些特殊句式是: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特殊語序(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這些知識,隨中學(xué)語文教材的學(xué)習(xí),均能逐一接觸到,這里強調(diào)幾點:
1、可以借助虛詞知識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斷句里;哉、夫常用來表感嘆;乎、與、邪、何、盍、孰常用表疑問;之、是常用來表疑問;之、是常用來作句子倒裝的標志等等。
2、要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比較入手,掌握各種特殊語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牢記住這些形式。每一種形式要記一兩個典型例句,以便類比判斷。
3、背記一些固定的句式結(jié)構(gòu)。如:
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其中亦只起加強語氣作用,可不譯);
無乃乎?表推測語氣,比較委婉,可譯為恐怕嗎?或者莫非吧?;
得無乎(耶)表猜測、疑問語氣,可譯為莫不是嗎?能不嗎?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問的格式,都可譯為把怎么辦?、拿怎么樣?、對怎么樣?;
孰與表示與相比,誰,??勺g為與比較起來怎么樣;
其乎?表猜測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大概吧?、難道嗎?;
何為?表詢問或反問,可譯為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無以,前者可譯為有什么可以拿(用)來,后者可譯為沒什么可以拿(用)來;
有所、無所,其中所是助詞,所是有、無的賓語,所以前者可譯為有的,后者可譯為沒有的。
了解古代文化常識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內(nèi)蘊的必經(jīng)之路
語言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產(chǎn)物。文言文。不僅關(guān)涉著造字之源、句式之法、為文之妙,還包容著先哲之理、陰陽之變,乃至禮俗、宗法、地理、數(shù)術(shù),更與古代歷史密切相關(guān)。特別是先入我們中學(xué)教材的,又都是久傳不衰的華章,其內(nèi)蘊就更豐富、更深邃。那么,要準確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備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是不行的。我們在逐篇學(xué)習(xí)古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點滴積累,而且還要做必要的、較有系統(tǒng)的整理,如古代吏制,刑法,科舉制度,人的姓、名、號、謙稱、敬稱等等,不求過繁過細地掌握,但要大體了解。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詞語1、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2、 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
- 韓非子原文:明主之所導(dǎo)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
- 《月談賦》文言文《月談賦》文言文蓋夫窮通造化,入圣超凡,命不易設(shè),書當熟記。欲曉生平造化,當知二路推詳。氣有盈虛進退,格有清濁從違。格有可取
- 晴、雨、霽三游西湖史鑒錢塘為東南佳麗,而西湖為之最。重山環(huán)之,名藩枕之,凡峰巒之脈絡(luò),城郭之逶迤,臺殿亭榭之參錯,舉凌虛乘空以臨其上,天光水
- 中考文言文閱讀要點分析要求: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乎、然
- 申論文言文名句在申論考試中很多考生文言文名句的運用不夠精確,總是用古語云,這會造成一些表述不準確等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申論文言文名句,歡迎閱
- 彭景直,瀛州河間人,中宗景龍末,為太常博士。時獻、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在禮,陵不日祭,宗廟有月祭,故王者設(shè)廟、祧、壇、墠,為親疏多少
- 禮記原文: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樂②者,通于 * 者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聲③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
- 文言文中的若是什么意思相關(guān)解答一: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有的'時候是你有的時候是好像有的時候是比如相關(guān)解答二:文言文中(若)是什么意思
- 澠水燕談錄原文: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室,諸子擒之,乃鄰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何苦而為盜邪?”曰
- 一軸鼠畫東安一士人喜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
- 梵天寺木塔錢氏據(jù)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 * ,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蹦艘酝卟贾鴦尤绯?。無可奈何
- 宋史原文:魏杞,字南夫,壽春人。祖蔭入官。紹興十二年,登進士第。知宣州涇縣。從臣錢端禮薦其才,召對,擢太府寺主簿,進丞。湯思退建和議,命杞為
- 宗澤傳文言文全文翻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言文更是多不勝數(shù)。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宗澤傳文言文全文翻譯,希望對您有幫助。宗澤。字汝霖,婺
- 素問舉痛論文言文及譯文素問·舉痛論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shù)極,所
- 南齊書原文:王琨,瑯琊臨沂人也。琨少謹篤,為從伯司徒謐所愛。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除郎中,駙馬都尉,奉朝請。孝建初,遷廷尉卿,轉(zhuǎn)吏部郎
- 高適(公元700—公元765) ,盛唐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 高
- 蘇轍伯父墓表 蘇轍原文: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穎悟,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天圣元年,始就鄉(xiāng)試。明年登科,為鳳翔寶雞主簿。未
- 三國志原文:溫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為涿郡太守,卒?;帜晔?,送喪還歸鄉(xiāng)里,內(nèi)足于財?;衷唬骸笆婪絹y,安以富為?”一朝盡散,振施宗族。
- 高中文言文閱讀模擬題魏書盧淵傳盧淵,性溫雅寡欲,有祖父之風(fēng),敦尚學(xué)業(yè),閨門和睦。襲侯爵,拜主客令,典屬國。遷秘書令、始平王師。以例降爵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