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講書》翻譯及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22 21:10:19
《上梅直講書》翻譯及賞析
蘇軾的《上梅直講書》是書信體的應(yīng)用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渡厦分敝v書》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上梅直講書》
作者: 蘇軾
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不容然后見君子?!狈蜃佑腿欢υ唬骸盎?,使?fàn)柖嘭?,吾為爾宰?!狈蛱煜码m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與樂矣!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后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xué)為對偶聲律之文,求斗升之祿,自度無以進(jìn)見于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禮部,執(zhí)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誠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zhí)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fēng);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余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茍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shù)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秱鳌吩唬骸安辉固?,不尤人?!鄙w“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選自《蘇軾文集》卷四十八)
【翻譯】
我每次讀到《詩經(jīng)》的《鴟鸮》,讀到《書經(jīng)》的《君奭;》,總是暗暗地悲嘆周公沒有遇到知己。等到讀了《史》,才看到孔子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而彈琴唱歌的聲音沒有斷絕,并與顏淵、仲由等學(xué)生互相問答。孔子說:“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樣的野獸,為什么要淪落到在野外游蕩的境地?我為什么落到這田地呢?”顏淵說:“先生的理想非常宏大,所以天下不能接受;雖然這樣,不被人接納又有什么擔(dān)憂的呢?不被人接納之后更能顯現(xiàn)出您是君子?!笨鬃訙睾偷匦χf:“顏回,如果你有很多財產(chǎn),我給你當(dāng)管家。”雖然天下沒有人接受孔子的理想,但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竟能夠自我滿足而且是這樣的快樂?,F(xiàn)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貴實在還比不上孔子的貧賤。憑召公的賢能,管叔、蔡叔的親近,卻不能夠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誰一同享受這富貴的快樂呢?然而跟孔子一同過著貧賤生活的人,卻都是天下的賢才,光憑這一點也就值得快樂了??!
我七八歲的時候,才知道讀書。聽說如今天下有一位歐陽公,他的為人就像古代孟軻、韓愈一類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隨歐陽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議論文章。從那時起,wo6*日益成長,才能夠讀先生們的文章詞賦,想象出先生們的為人,領(lǐng)會到先生們?yōu)t灑地擺脫世俗的快樂,而陶醉在自己的快樂之中。因為我當(dāng)時剛剛學(xué)做詩賦駢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祿,自己估量沒有什么才能可以進(jìn)見諸位先生,所以來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門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讀書人聚集在禮部,先生和歐陽公親自考查我們。我沒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后來聽說,先生喜歡我的文章,認(rèn)為有孟軻的風(fēng)格,而歐陽公也因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錄取我,因此我能留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親近的人先替我推薦,不是親戚朋友為我請求囑托,從前十多年里聽到名聲卻不能進(jìn)見的人,一下子竟成為知己。退下來思考這件事,覺得人不能夠茍且追求富貴,也不能夠空守著貧賤,有大賢人而能成為他的學(xué)生,那也很值得自負(fù)了。如果憑一時的僥幸而得意,帶著成隊的車馬和幾十個隨從,使里巷的小百姓圍著觀看并且贊嘆他,又怎么能代替這種快樂啊!《左傳》上說:“不埋怨天,不責(zé)怪人”,因為“從容自得啊,能夠度過天年”。先生名滿天下,但官位不過五品;面色溫和而不惱怒;文章寬厚質(zhì)樸而沒有怨言。這必定有樂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聽到先生的教誨啊。
【賞析】
蘇軾的《上梅直講書》是書信體的應(yīng)用文。那一年他在禮部考試中得到第二名,循例要向所有考官分別寫感謝信。梅堯臣位分不高,本來不一定能參與到閱卷工作中來。是摯友歐陽修的保薦,用臨時借調(diào)的方法讓他參加的。在那一屆的五六個考官當(dāng)中,梅堯臣是品階最低的一個。但是古文觀止選入這一篇是有理由的。我認(rèn)為,整本觀止里,得第落第的士人寫給權(quán)貴和考官的信里,這一篇是最好的。《上梅直講書》的好處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蘇軾非凡的見識眼力。全文被現(xiàn)代人斷成了兩大段。
作者是用他的讀書心得開頭的。我每每獨到詩經(jīng)的《鴟鸮》,和尚書的《君奭》時,都暗自為周公的不遇而悲傷??础妒酚洝返臅r候,讀到孔子被困在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沒有斷絕,顏淵、仲由這樣的弟子還在與他來往問答??鬃釉f:“現(xiàn)今朝野上到處充斥著惡人,是我堅持的道不對嗎?不然我怎么還會落到如今的地步?”顏淵說:“夫子的道是極其廣大的.,所以這個世界還容納不下它。不過就算這樣,又有什么好擔(dān)心的?正是因為您不被這俗世接受,才能結(jié)納到志同道合的君子啊?!笨鬃尤滩蛔∠矂有︻伒卣f:“顏回,如果你以后富有了,我就要做你的管家?!彪m然天下都不能容納孔子和他的道,但是他卻能在與弟子的交流中得到莫大的樂趣。推算起來,周公的富貴又比不上孔子的貧賤了。召公這樣的賢者,管叔蔡叔這樣的親兄弟尚且不理解周公的心,周公又能與誰一起分享他的富貴呢?但是,和孔子共處貧賤的人卻都是天下的賢才,這就是值得孔子快樂的地方了。
這個開頭一大段是意味深長的。周公和孔子的生平本為大家所熟知,一般運用起來都和廢話差不多。蘇軾卻不怕麻煩,不嫌人家說他廢話地從他自己的角度把這兩人的故事又?jǐn)⑹隽艘槐?,還寫的特別長,是有很深考慮的。梅堯臣的潦倒不遇是很厲害的了,如果不是歐陽修自始至終地幫助他、贊美他,“到處逢人說項斯”,可能他在身后一點名聲都留不下來。這一點不僅后人這么看,連同時代的人也是這么想的。我倒不是說梅堯臣得到的名聲與實際不符,而是說他真的是多虧了歐陽修。歐陽修從認(rèn)識梅堯臣開始,直到梅死去,直到自己老年退休回鄉(xiāng),始終不渝地絕口稱贊梅堯臣的文學(xué)才干和他們共同的文學(xué)見解。這里頭有歐陽修本人的氣質(zhì)因素使然——他是個熱情開朗的人,見了優(yōu)秀的青年,獎掖揄揚唯恐不盡,經(jīng)他提攜的人都名聲大振。但是,得到歐陽修這么長時間關(guān)注,這么深情關(guān)注的人,只有梅堯臣一個。千古之下,我想到這段故事仍然覺得感慨不已。梅歐的情誼,和李杜的不同,和元白的也不同,大概是在一個文士朝代里能有的最好的朋友知己之情了。此文的開頭,妙在不直言自己的仰慕結(jié)交之意(這是俗人的做法),也不直言自己對梅堯臣生平的看法(這樣太突兀,讀之恐梅公不喜),而是疏蕩開去,以圣賢故事淡淡開頭,而且敘述得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提起精神看他后面如何講。
第二段的章法、態(tài)度更妙。我七八歲時才知道要讀書,聽說世上有位歐陽公,為人就好像古時的孟軻、韓愈這樣的人。又有一位梅公,與他交游議論。等我后來長大了,才能讀懂他們的詩文,私下揣度他們的為人,感受他們那種脫離世俗的快樂,于是自己也覺得快樂了。但是,那時我為求得一點做官的俸祿,還在學(xué)習(xí)作詩作文,自慚沒有什么可以拿出來獻(xiàn)給二位看的。所以我為了應(yīng)試來到京師一年有余,還沒有登門拜訪過。今年春天,您和歐陽公主持禮部考試,我沒想到自己能得到第二名。后來又聽說,您喜歡我的文章,覺得有孟軻的風(fēng)度氣格;歐陽公也覺得我的文章不是一般世俗人的文章,所以我才能有這樣的名次。我沒有通過您二位的左右仆役,也沒有通過您二位的親戚舊識來為我請托。之前十幾年只聽過大名卻沒見過真容的二位閣下,一天之內(nèi)就成了我的知己。我回去沉思這件事,做人不能光為了享受富貴,也不能無知無識地處于貧賤。世間有這樣的大賢士,我又能成為他們的門生,這就足夠了。就算讓我一時交了好運,帶著十幾個人乘車騎馬氣派地出行,引來市井百姓對我圍觀稱羨,我又怎么能拿來交換這種快樂呢?左傳上說:“不怨天,不尤人”,只因為“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您名滿天下,官位卻不過五品,容貌神情一向溫和平靜,文章寬厚敦樸沒有怨言,一定是從這種“道”里有所啟迪。我希望與您一起了解它。
作者的心態(tài)是非常鎮(zhèn)定從容的,他對自己寫的文章足夠吸引人這一點毫不懷疑。梅堯臣不是高官,但每天也必然有公文來往要看;一次科舉有二百多人入選,即使只有一半人特別懂禮給他寫信,也不是輕松的閱讀量。蘇軾敢在主旨之外貌似游蕩一半的文字(主旨說白了就是套近乎),是因為他相信自己能夠不鳴則已一擊即中。在這一段開頭,作者依然非常沉得住氣,自敘讀書經(jīng)過和對歐陽修的企慕,這才淡淡提到了梅堯臣一句,算是交代了梅的出場。而且自敘身世時,并不自失身份。他始終將歐梅并稱,并不對梅堯臣滿口諛辭。真正表現(xiàn)出作者的傾心結(jié)納之意的,其實只有全文最后一句罷了。換了一般人,一定會焦急地將最后一句放在開頭來表明心跡。這樣力氣在第一口就泄光了;不像這篇始終含著一口氣,從容不迫緩緩?fù)侣?,氣勢深厚又渾然一體。這是《上梅直講書》章法的妙處。當(dāng)然又不止于此。我把此文最大的好處概括為“格高”,格是立意境界見識胸襟眼光。作者在文中抓住的是梅堯臣生平最得意處,所以只需輕輕一撓,讀者就渾身舒泰了。梅堯臣生平最得意什么?是有人賞識他嗎?是歐陽修賞識他嗎?是當(dāng)政的歐陽修賞識他嗎?是當(dāng)政的歐陽修賞識他又切實地幫助了他嗎?都不是。我說,是賞識梅堯臣的歐陽修值得他回報以同樣的賞識,這才是梅的平生最得意處。以國士待我者,我當(dāng)以國士報之?;貓筚F人是有義,回報值得回報的貴人是有情有義。而且這時并不需效仿常人,非得肝腦涂地殺身以殉不可。以梅堯臣和歐陽修的平生行止而言,他們是知己而兼朋友。非要數(shù)說過去梅堯臣的仕途如何被歐陽修一再連累,歐陽修又如何賣力為梅堯臣奔走鼓吹,倒是落入下乘了。這時,歐陽修像孟子韓愈,乃是梅最喜聞?wù)?,絕不會引起絲毫不快。第一段中,用富貴而不快樂的周公,襯托出貧賤而快樂的孔子,也是因此意圖彰然。這種寫法頂妙在于,既然歐梅互引為知己,蘇軾又深表自己以受知于二人為至樂之心,則蘇氏也自許二人為自己的知己了。蘇軾以大賢為知己,即自期為大賢之意表露無遺。這就是我認(rèn)為本文“格高”的所在。作者在幾百字之內(nèi),給梅堯臣拍了一個至高無上(拿孔子作比)、極其巧妙又極為真實的馬屁,同時寄表現(xiàn)了對考官的好感,又不露痕跡地顯示了自己的野心。真是非有極大胸襟極深見識的人不能做到。
此文的布局深謀遠(yuǎn)慮,表面看來卻稀松平常。它的語言也有它的好處。比如顏淵說的“不容何???不容然后見君子”有深意,夫子的笑是“油然而笑”,很形象。“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算是全文的名句。引用的兩句《左傳》也是恰到好處,十分得體。歐陽修覺得蘇文有孟軻之風(fēng),是指蘇軾滔滔雄辯、言辭無礙、氣勢渾成而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中考語文文言文《愛蓮說》專項復(fù)習(xí)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戴胄犯顏執(zhí)法原文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寺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
- 蜀道難 李白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
-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順之廉吏自古難之。雖然,今之所謂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進(jìn)而后有所懼于罪,是以雖其嗜利之心不勝其競進(jìn)之心,而其避
- 明史原文:劉煒,字有融,慈溪人。正統(tǒng)四年進(jìn)士。授南京刑科給事中。副都御史周銓以私憾撻御史。諸御史范霖、楊永與尚褫等十人共劾銓,煒與同官盧祥等
- 袁枚原文:所好軒者,袁子藏書處也。袁子之好眾矣,而□以書名?蓋與群好敵而書勝也。其勝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
- 王安石原文:①時然而然,眾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②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①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
- 郗超薦賢文言文翻譯《郗超薦賢》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關(guān)鍵時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郗超薦賢的
- 杜瓊原文:吳地有生,曰徐字孟祥,讀書績文,志行高潔,家光福山中。相從而學(xué)問者甚夥,其聲名隱然聞于郡國。縉紳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廬焉。孟祥嘗結(jié)
- 茍晞,字道將,河內(nèi)山陽人也。少為司隸部從事,校尉石鑒深器之。齊王(司馬)冏輔政,晞參冏軍事,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廉察諸曹,八坐①以下皆側(cè)目憚
- 《師說》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附答案二、課內(nèi)文言文語段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題。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
- 中考文言文試題分析及應(yīng)考對策(一)實詞實詞中??嫉挠型僮?、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類活用等。以《桃花源記》為例:1、通假字。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
- 《誡子書》原文及欣賞《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xué)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以下是小編跟大家
- 史記原文: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之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
- 劉黻,字聲伯,樂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試入太學(xué),儕輩已翕然稱之。時丁大全方為臺屬,劾奏丞相董槐,將奪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闕上書,
- 亡室沈安人傳【明】葉紹袁沈氏名宜修,字宛君,憲副沈公長女。八歲喪母,即能秉壺政,以禮肅下,閨門穆然,從父少參公甚異之。公與先大夫同籍,雅深契
- 古詩詞及文言文知識點秋思唐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捕蛇者說》就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時寫的,主題思想即賦斂之毒有甚于蛇毒,下面是《捕蛇者說》的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看!《捕蛇
-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刻舟求劍文言
- 清史稿原文:阮元,字伯元,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進(jìn)士,召對,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復(fù)得一人!”嘉慶四年,署理浙江巡撫,尋實授。??軘_浙歷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