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叔英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3-18 04:34:24
明史
原文:
王叔英,字原采,黃巖人。洪武中,與楊大中、葉見泰、方孝孺、林右并征至。叔英固辭歸。二十年以薦為仙居訓(xùn)導(dǎo),改德安教授。
遷漢陽知縣,多惠政。歲旱,絕食以禱,立應(yīng)。建文時,召為翰林修撰。上《資治八策》,歸曰:“務(wù)問學(xué)、謹好惡、辨邪正、納諫諍、審才否、慎刑罰、明利害、定法制?!庇衷?“太祖除奸剔穢, 抑強鋤梗,如醫(yī)去病,如農(nóng)去草。去病急或傷體膚,去草嚴或傷禾稼。病去則宜調(diào)燮其血氣,草去則宜培養(yǎng)其根苗?!钡奂渭{之。
燕兵至淮,奉詔募兵。行至廣德,京城不守。會齊泰來奔叔英謂泰貳心欲執(zhí)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慟哭共圖后舉已知事不可為沐浴更衣冠書絕命詞,藏衣裾間,自經(jīng)于元妙觀銀杏:樹下。天臺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燕王稱帝,陳瑛簿錄其家。妻金氏自經(jīng)死,二女下錦衣獄,赴井死。
叔英與孝孺友善,以道義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貽書曰:“凡人有才固難,能用其才尤難。子房于漢高,能用其才者也;賈誼于漢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時受其利。雖親如樊、酈,信如平、勃,任如蕭、曹,莫得間焉。賈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過, 故絳、灌之屬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載一時。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時周冕之類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類是也??尚姓咝?,則人之從之也易,而民樂其利。難行而行,則從之也難,而民受其患?!睍r井田雖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無濟實事,為燕王藉口。論者服叔英之識,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時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廣德募兵,知事無濟,再拜自經(jīng)。妻宋氏下獄,亦自經(jīng)死。(節(jié)選自《明史.王叔英傳》)
譯文/翻譯:
王叔英,字原采,黃巖人。洪武年中,與楊大中、葉見泰、方孝孺、林右一同被征召至京城。王叔英堅決推辭,回到家中。洪武二十年,王叔英憑推薦擔任了仙居訓(xùn)導(dǎo),后改任德安教授。
王叔英調(diào)任漢陽知縣,多有仁政。年逢旱災(zāi),王叔英絕食禱告,立刻得到了應(yīng)驗。建文時期,王叔英被召回擔任翰林修撰。向皇上進呈《資治八策》,說道:“(皇上)應(yīng)致力于多問多學(xué),謹慎地對待自己的好惡,明辨xie6*惡與正直,接納規(guī)勸和直言,察清(官員)是否有才,慎重地對待刑罰,明曉事情的利與害,裁定法律制度?!庇终f道:“太祖鏟除奸邪,剔除污穢,抑制豪強,消滅兇惡勢力,如同醫(yī)生治病,又如農(nóng)民除去田中雜草。治病太急有時(或“也許”)損傷身體,除草太猛有時(或“也許”)損害莊稼。病治好應(yīng)調(diào)養(yǎng)血氣,草除完應(yīng)培育莊稼的根苗。”皇上贊許并加以采納。
燕兵到了淮水邊,王叔英奉朝廷之命招募士兵。走到廣德,京城失守。恰逢齊泰奔逃而來,王叔英認為齊泰有反叛之心,想捉住他。齊泰告訴他原因,于是相互抱持慟哭,共同謀劃今后的舉措。不久,王叔英知道國事不可有所作為,于是沐浴更換衣帽,寫了絕命詞,把它藏在衣襟間,在元妙觀銀杏樹下上吊自盡。天臺道士盛希年在離城西面五里的地方安葬王叔英。燕王做了皇帝,陳瑛查抄了王叔英的家產(chǎn)。妻子金氏上吊而死,兩個女兒被關(guān)進錦衣衛(wèi)監(jiān)獄,投井而死。
王叔英與方孝孺親密友好,常用道德義理相切磋。建文初年,方孝孺想推行井田制。王叔英寫信給他說:“大凡人擁有某方面的才學(xué)固然難得,但是善于正確運用自己的才學(xué)尤其難得。像張良對于漢高祖,是能運用自己才學(xué)的人;賈誼對于漢文帝,是不能正確運用自己才學(xué)的人。張良知曉漢高祖可以實行(他的建議)然后進言,所以漢高祖任用他,當時就得到好處。即使像樊噲、酈食其那樣受親近的人,陳平和周勃那樣受信任的人,蕭何和曹參那樣受重用的人,也沒有人能離間他們。賈誼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卻輕易進言,并且又說得太過分,所以周勃、灌嬰之類的人能夠說他壞話?,F(xiàn)在明君良臣相逢,這是千年難逢的好時機。只是天下的事本來有既能通行于古代,也能通行于現(xiàn)在的,如夏代的歷法、周代的冠服就是這一類。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不能通行于現(xiàn)在的,如井田制、分封制就是這一類??赏ㄐ械木褪┬?,人們遵從它就容易,百姓就以獲得它的好處為樂。難通行的卻施行,那么人們遵從它也就困難,百姓就遭受禍患?!碑敃r雖然井田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為依據(jù)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變,但對現(xiàn)實狀況沒有幫助,成了燕王(后來罪責他)的借口。談?wù)撨@件事的人佩服王叔英的見識,為方孝孺沒有采納王叔英的話感到可惜。
當時御史古田人林英也在廣德招募士兵,知道國事無法拯救,拜了兩拜就上吊自盡了。妻子宋氏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也上吊而死。
《明史·王叔英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紇干狐尾文言文譯文以及注釋導(dǎo)語: 紇干狐尾,是北宋的'一篇文言文作品,出自《太平廣記》。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一篇文言文的譯文與注釋
- 元史原文:①陳祐,字慶甫,趙州寧晉人。祐少好學(xué),家貧,母張氏嘗剪發(fā)易書使讀之,長遂博通經(jīng)史。時諸王得自辟官屬,穆王府署祐為其府尚書。王既分土
- 扁鵲投石文言文翻譯《扁鵲投石》,文言文,文章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主要講述的是秦武王請名醫(yī)扁鵲來治病,手術(shù)尚未開始,就因秦武王身邊小人讒
- 中考語文張之萬之馬文言文張之萬之馬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
- 北高峰北高峰,石磴數(shù)百級,曲折三十六灣。上有華光廟,以奉五顯之神。山半有馬明王廟,春日祈蠶者咸往焉。浮屠七級,唐天寶中建,會昌中毀;錢武肅王
- 高考語文文言文中也字的考點簡介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復(fù)習時,“也”字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虛詞,也是高頻考點。大家一定要集中一個時間段把18
- 宋濂嘗與客飲宋濂①嘗②與客飲,帝③密④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⑤何物?濂具⑥以實對。笑曰:“誠⑦然,卿不朕⑧欺。”間召問⑨
- 中考語文文言文虛詞(一)之1.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 資治通鑒原文: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盧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諭以“交趾久不得人,須卿鎮(zhèn)撫?!弊嫔邪葜x而出,既而悔之
- 《與韓荊州書》文言文翻譯《與韓荊州書》選自《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詩人李白初見韓朝宗時寫的一封自薦書。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與韓荊州書》文言文
- 學(xué)者君子文言文德高為君,學(xué)淵為子,故名君子。德謂之仁義,學(xué)謂之不惑。故人有君子小人之分 ,學(xué)有高低上下之別。小人者非不知仁義道德,乃其如坐井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蘇轍公諱軾.姓蘇,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
- 《易傳彖傳上蒙》 文言文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yīng)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
- 史記原文: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 《 不責僮婢》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唐臨性寬仁,多恕。嘗欲吊喪,令家僮歸取白衫,僮乃誤持馀衣,懼未敢進。臨察之,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
- 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譯及閱讀高山流水是古代一個傳說,下面是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譯及閱讀,歡迎參考閱讀!高山流水原文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鐘子期②聽之,方
- 最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課后知識點一、《學(xué)弈》全文翻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dǎo)兩個學(xué)生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
- 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與長子受之蓋汝好學(xué),在家足可讀書作文,講明義理①,不待遠離膝下②,千里從師。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學(xué),已無可望之理。然今
- 童仲揆,南京人。舉武會試,歷都指揮,掌四川都司。萬歷末,擢副總兵,督川兵援遼,與同官陳策并充援剿總兵官。熹宗初立,經(jīng)略袁應(yīng)泰招蒙古諸部,處之
- 馮夢龍補《西樓記》袁韞玉①《西樓記》初成,往就正于馮猶龍②。馮覽畢置案頭不致可否。袁惘然不測所以而別。時馮方絕糧,室人以告。馮曰:“無憂,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