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知分》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6-18 07:06:54
呂氏春秋
原文:
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達乎死生之分,則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與崔杼盟而不變其義。延陵季子,吳人愿以為王而不肯。孫叔敖三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憂。皆有所達也。有所達則物弗能惑。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于干遂,還反涉江,至于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曰:“子嘗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于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鬃勇勚唬骸胺蛏圃?!不以腐肉朽骨而棄劍者,其次非之謂乎?”
禹南省,方濟乎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嘆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養(yǎng)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憂于龍焉?”龍附耳低尾而逝。則禹達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廢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窮屈匱,有充實達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傷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與崔杼盟。其辭曰:“不與崔氏而與公孫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飲血,仰而呼天曰:“不與公孫氏而與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說,直兵造胸,句兵鉤頸,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則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獨不為夫詩乎!《詩》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瘚肭铱梢曰囟蟾:??子惟之矣?!贝掼淘唬骸按速t者,不可殺也?!绷T兵而去。晏子之仆將馳,晏子撫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節(jié)!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标套涌芍^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舉措者不得與焉。故國士以義為之決而安處之。
白圭問于鄒公子夏后啟曰:“踐繩之節(jié)【1】,匹士之志,三晉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處于晉,而迭聞晉事。未嘗聞踐繩之節(jié)、匹士之志,愿得而聞之?!毕暮髥⒃唬骸耙詾榭蔀椋蕿橹?;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為不可為,故釋之;釋之,天下弗能使矣?!卑坠缭唬骸袄ツ苁购??威弗能禁乎?”夏后啟曰:“生不足以使之,則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則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賢主使不肖以賞罰,使賢以義。使其下也必義,審賞罰,然后賢不肖盡為用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知分》)
注:【1】踐繩之節(jié):正直之士的節(jié)操。
譯文/翻譯:
通達事理的人,通曉死生之義。通曉死生之義,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晏子與崔杼盟誓時,而不改變自己遵守的道義。延陵季子,吳國人愿意讓他當王而他卻不肯當。孫叔敖幾次當令尹并不顯得高興,幾次不當令尹也并不顯得憂愁。這是因為他們都通曉(義理)啊。通曉(義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楚國有一個叫次非的人,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寶劍。他回來的時候坐船渡長江,到了江心,有兩條蛟龍從兩邊纏繞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對船工說:“你是否見到過兩條蛟龍纏繞住船,龍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說:“沒有見過。”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寶劍,說:“我至多不過成為江中的腐肉朽骨罷了,如果丟掉寶劍能保全自己,我哪里會舍不得寶劍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殺蛟龍,殺死蛟龍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鬃勇牭竭@事以后說:“好啊!不因為將成為腐肉朽骨而丟掉寶劍的,大概說的就是次非吧!”
禹到南方巡視,在渡江的時候,一條黃龍把他所乘的船馱了起來。船上的人都大驚失色。禹仰臉朝天感慨地說:“我從上天接受使命,盡力養(yǎng)育人民。生,是事物固有的特點;死,是命中注定。我對龍有什么害怕的呢?”龍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開了。這樣看來,禹是通曉死生之義的。
天本來就有衰微、虧缺、毀棄、隱伏,有興盛、盈余、聚積,生息;人也有困頓、窘迫、貧窮、匱乏,有充足、富饒、顯貴、成功。這些都是天包容萬物的原則。古代的圣人不因自己的私念傷害神性,只是安然地對待罷了。
晏子與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詞說:“不親附崔氏而親附齊國公室的人,必遭禍殃!”晏子低下頭含了口血,仰起頭向上天呼告說:“不親附齊國公室而親附崔氏的人,必遭禍殃!”崔杼很不高興,用矛頂著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頸,對晏子說:“如果你改變你說的話,那么我可以與你共同享有齊國;如果你不改變你所說的話,那么現(xiàn)在就是你生命終結的時刻了!”晏子說:”崔子,你難道沒有學過《詩》嗎?《詩》中說:‘和悅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译y道能夠以邪曲來求福嗎?你考慮考慮這些話吧!”崔杼說:“這是一個賢德的人,不可以殺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離開了。晏子的車夫要趕馬快跑,晏子按著車夫的手說:“安穩(wěn)點,不要失去常態(tài)!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會死?!标套涌梢哉f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為什么會這樣但最終卻這樣了??克B斆鱽碜鍪碌娜?,是不能領會這些的。因此國家杰出的人,按照義的原則決斷,安然地對待它。
白圭向鄒公子夏后啟問道:“正直之士的節(jié)操,平民百姓的志向,三家分晉的事情,這些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因為我住在晉國,所以屢次聽到晉國的事情,不曾聽到過正直之士的節(jié)操、平民百姓的志向,希望能聽您說一說?!毕暮髥⒄f:“認為可以做,所以就去做,做了,天下誰都不能禁止他。認為不可以做,所以就不去做,不去做,天下誰都不能夠驅使他?!卑坠缯f:“利益也不能驅使他嗎?威嚴也不能禁止他嗎?”夏后啟說:“就連生存都不能夠用來驅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夠用來驅使他呢?連死亡都不足夠用來禁止他,那么禍害又怎么足夠用來禁止他呢?”
因此,圣明的君主用賞罰役使不肖之人,用道義運用賢德之人。賢明的君主自己的臣屬一定要根據道義,慎重地施行賞罰,這樣之后,賢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為自己所使用了。
《呂氏春秋·知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韓琦大度容人》【原文】 韓魏公①在大名日,有人獻玉盞二只,云耕者入壞冢而得,表里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公以百金答③之,尤為寶玩
- 文徵明,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別號衡山。父林,溫州知府。叔父森,右僉都御史。林卒,吏民醵①千金為賻②。徵明年十六,悉卻之。吏民修故
- 文言文《口技》譯文及注釋要讀懂《口技》這篇文言文是比較難的,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犊诩肌纷g文及注釋,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原文: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譯文/翻譯: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噹
- 文言文《宋清傳》試題及答案宋清,長安西部藥市①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②,咸謄清。疾病庀
- 物各有所長文言文翻譯導語:物各有所長,應該要用其長處,發(fā)揮其特點。不能因為別人的短處而瞧不起別人,要學會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知識。以下是小編
- 明史原文:何福,鳳陽人。洪武初,累功為金吾后衛(wèi)指揮同知。二十四年,拜平羌將軍,討越州叛蠻阿資,破降之。擇地立柵處其眾,置寧越堡。遂平九名、九
- 典君,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過人,有志節(jié)任俠。襄邑劉氏與睢陽李永為仇,君為報之。永故富春長,備衛(wèi)甚謹。君乘車載雞酒,偽為候者,門開,懷
- 曾鞏原文:鑒湖,一曰南湖。漢順帝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之所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東南者皆委之。溉山陰、會
- 吳湊,章敬皇后弟也。湊才敏銳,而謙畏自將,帝數顧訪,尤見委信。是時,令狐彰、田神功等繼沒,其下乘喪挾兵,輒偃蹇搖亂。湊持節(jié)至汴、滑,委悉慰
- 張本,字致中,東阿人。永樂四年召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帶辦事。明年五月復官。尋以奏牘書銜誤左為右,為給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
- 陳與義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遷洛,故為洛人。與義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①,授開德
- 初中文言文理解練習題目及答案:曾子曰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字,完成7~8題。(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子?傳
- 新唐書原文:韓思復,字紹出,京兆長安人。祖?zhèn)?,貞觀中歷左衛(wèi)率,封長山縣男。思復少孤,年十歲,母為語父亡狀,感咽幾絕,故倫特愛之,嘗曰:“此兒
- 文言文片段原文及翻譯文言文是學習語文里的一個重點內容,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文言文片段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文言文片段原文及翻譯游小盤谷
-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人也。少好學,工書檄。乾符中舉進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發(fā)為汴州觀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發(fā)無所薦引,翔客益窘,為
- 孫慎行,字聞斯,武進人。幼習聞外祖唐順之緒論,即嗜學。萬歷二十三年舉進士第三人,授編修,累官左庶子。數請假里居,鍵戶息交,覃精理
- 列女傳文言文節(jié)選翻譯《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漢族婦女事跡的傳記性史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共七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列女傳文言
- 呂氏春秋原文:古之君民①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
- 文言文練習題附答案參考閱讀下面文言選文,完成其后各題。(共13分)【甲】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