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及答案解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3-14 05:22:17
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及答案解析
(一)閱讀甲、乙兩段文言,完成7-10題。(共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 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幻態(tài),此其所以奇也。樓之前為君山,如一雀尾香爐,排拆水面,林木歷歷可數(shù)。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風(fēng)日清和,湖平如熨,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白溪練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閑淡。亭午風(fēng)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jié)陣而來,亦甚雄快。日暮,炮車云生,猛風(fēng)大起,湖浪奔騰,雪山?jīng)坝浚鸷吵枪?。予時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遷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發(fā)登朝⑤,入為名臣,出為名帥,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己,不久報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陽樓記》,有刪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匯集。②練:白色絲絹。③愀然:形容神色嚴肅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樣子,多指流淚。⑤束發(fā):年紀輕。⑥政最:政績考核第一等。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⑵而或長煙一空:________
⑶林木歷歷可數(shù):________ ⑷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
⑸左遷此地:________
【解析】前三題是應(yīng)該是課內(nèi)部分,相對簡單。景:日光、陽光;明:明媚(可結(jié)合“春和景明”這個由兩個主謂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的并列結(jié)構(gòu)來分析)?;颍河袝r。歷歷:清清楚楚(可參考《核舟記》中“珠可歷歷數(shù)也”句解釋)。自已: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多用于否定式)。自,自己;已,控制(在《一面》中有文xia6*注釋的)。左遷:貶官,降低官職(應(yīng)該學(xué)過的,我們應(yīng)該學(xué)過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文言文詞語解釋,課內(nèi)的不允許丟分。課外的其實 還是來自于課內(nèi),如“歷歷”來自于《核舟記》中“珠可歷歷數(shù)也”、“左遷”來自于《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自已”即使答不對,也不丟分。)
8.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5分)
(1)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譯文:
(2)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白溪練上。
譯文:
【解析】翻譯的規(guī)則和技巧就是——①連猜帶蒙,力爭讀懂;②逐字解釋,用詞慎重;③查漏補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內(nèi)外兼工。第一句是課內(nèi)名句:波動的月光閃爍著金色(動景),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靜景)。⑵時(不時)有(有)小舫(小船)往來(來來往往),如(像)蠅頭細字(蒼蠅頭一樣細小的字),著(可解釋為“寫”,因為主語是“蠅頭細字”)(于)白(白色)溪(不用翻譯吧)練(見文中注釋)上——后半句比較繁,可以翻譯為:寫在白色絲絹般的溪水上。
(文句翻譯,課內(nèi)的不允許丟分。課外文句,抓住其中關(guān)鍵詞,如“時”“細”“著”等,即可理順全句大意。)
9.乙文作者為什么認為滕子京不該靠著岳陽樓欄桿大哭?請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答:
【解析】這其實是一道翻譯題。文中句子是“然其束發(fā)登朝,入為名臣,出為名帥,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己,不久報政最矣,有何可哭?”翻譯出來就是:滕子京年紀輕輕就入朝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統(tǒng)領(lǐng)軍隊是知名的將帥,年輕時就已漸漸展示了過人的才華, 又有范仲淹這樣的'名士做知心好友, 更可貴的是,貶官不久政績考核第一等(政績卓著至極)。注意,文中還有兩處注釋幫你哦。
(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出簡答題,一是圈定答案范圍,二是參照分數(shù),判定有幾點,再用自己的話說明。)
10.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 分析,錯誤的一項是(D )(2分)
A. 甲文描寫的是洞庭湖的晝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寫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臨風(fēng)”與乙文中“取酒共酌”兩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釋懷的真實寫照。
C. 乙文描寫岳陽樓聳立于江湖交匯的地方,樓前正對著君山,樓的景觀因水而雄壯,因山而美麗。
D. 乙文作者游岳陽樓時心情是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上午“閑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解析】這道題的迷惑性很大,一定要仔細推敲。A、C正確,B基本正確。這樣說是因為“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釋懷”可以推敲推敲(古人往往是,并不意味全部是;全文是,并不意味節(jié)選也是。但靠上去貼個標簽也沒有問題)。C項中“樓前正對著君山”可能是“干擾項”,原文“排拆水面”(劈開水面,正對著這座樓)學(xué)生一時難懂。D比較明顯,但“時間順序”也有可能干擾“情感變化”:時間只是順序,景色變幻才是外因,所以,“作者游岳陽樓時心情是因為景物的變化而變化的”?!伴e淡”是因為“風(fēng)日清和,湖平如熨,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白溪練上”,“雄快”是因為“風(fēng)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jié)陣而來”,傍晚“愀然以悲”是因為“炮車云生,猛風(fēng)大起,湖浪奔騰,雪山?jīng)坝?,震撼城郭。予時四望慘淡”。
(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出選擇題,要求每一個選項,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出處和依據(jù)。)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北山移文》文言文賞析【作品介紹】《北山移文》是孔稚珪guī的代表作??字色?,字德璋,會稽郡山陰縣人,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447年)
- 《虎求百獸》文言文及注解《虎求百獸》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貍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后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下面是小
- 《陳幼學(xué)字志行》課外文言文閱讀習(xí)題陳幼學(xué),字志行,無錫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確山知縣。政務(wù)惠民,積粟二千石以備荒,墾萊田八百余頃。置屋千二百
-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長涉書史,善騎射。金貞祐間,邊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為將。獨俊一發(fā)破的,遂將所募兵迎敵。太祖十年
-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學(xué)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
- 《高先生軼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道光間,先生奉命封琉球國王。禮成,散步于館外,見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題識曰“天朝參將某公之柩”,異而詢之
- 劉基原文:客有好佛者,每與人論道理①,必以其說駕②之,欣欣然自以為有獨得焉。郁離子③謂之曰:“昔者魯人不能為酒,唯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
- 戴震,字東原,休寧人。讀書好深湛之思,少時塾師授以說文,三年盡得其節(jié)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實事求是,不主一家。從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學(xué)質(zhì)之永
- 高中文言文名詞閱讀文言文的時候,詞匯意思是大家都會出問題的地方,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高中文言文名詞,僅供參考!高中文言文名詞一、 常見
- 王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博覽強記。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二人。故事當召試,秦檜怒其不詣己,授洪州教授。檜死,召見,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
- 嗟來之食文言文翻譯【導(dǎo)讀】 本文節(jié)選自《禮記》,這部書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學(xué)者的著作,主要闡述儒家所主張的各種“禮節(jié)”,還記載了孔子和他門人的一
- 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譯文/翻譯:之一:峨眉山上,
- 《司馬光勤學(xué)》文言文學(xué)習(xí)【原文】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
- 汪琬江天一傳汪琬原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zé)o文章。”前明崇禎間,縣令傅
- 清史稿原文:方苞,字靈皋,江南桐城人①。篤學(xué)修內(nèi)行,治古文, 自為諸生,已有聲于時??滴跞四?,單人。四十五年,會試
- 春望文言文翻譯《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以下是“春望文言文翻譯”,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春望唐代: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iv>《濫竽充數(shù)》譯文及注釋千百年來,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diào)個人應(yīng)該勤學(xué)苦練,使自己具《景公聞命》文言文練習(xí)景公聞命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③狐白之裘④,坐堂側(cè)陛⑤。晏子入見,立有間⑥。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高中文言文1、《逍遙游》 莊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奮發(fā))而飛,其翼若資治通鑒原文:十七年夏(貞觀),四月,庚辰朔,承基上變,告太子謀反。敕鞫之,反形已具。上謂侍臣:“將何以處承乾?”群臣莫敢對,通事舍人來濟進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