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附譯文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11 07:59:36
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附譯文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
公孫儀1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2受魚,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贝嗣鞣蚴讶瞬蝗缱允岩?。 -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注釋:1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遷就他人。
19.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
(1)蹴爾而與之(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3)公孫儀相魯而嗜魚( )(4)其弟子諫曰( )
20.翻譯句子。(4分) -
(1)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21.甲文“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2.從公孫儀對受魚和枉法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品質(zhì)?(2分)
23.概括這兩個語段內(nèi)容上的`相同之處。(3分)
《魚我所欲也》
19.(1)用腳踢 (2)通“辨”,分辨 (3)特別喜歡(很愛好)(4)他,指公孫儀
20.(1)一碗飯,一碗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餓死。
(2)先生喜歡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給的)魚,為什么呢?
21.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或: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如用自己的話答出這個意思也可。)
22.公孫儀是個注重防微杜漸(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3.兩個語段都是寫在利與義面前如何抉擇的問題。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譯文
公孫儀做了魯國的宰相。他特別喜歡吃魚,全國的人都爭相買魚來獻給他,公孫儀卻不接受。他學生勸諫他說:“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么呢?”他回答說:“正因為愛吃魚,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別人獻來的魚,一定會有遷就他們的表現(xiàn);有遷就他們的表現(xiàn),就會枉法;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雖然我愛吃魚,這時候這些人不一定再送給我魚,我又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盡管愛吃魚,我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這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別人為自己不如自己為自己。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中學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譯中學文言文口技是一篇精彩的文章,通過對口技藝人的描述,贊嘆口技藝術的高超,下面是中學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譯,我們一起來
- 高中語文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一)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毕喈斢凇岸摇保坝帧?。
- 張九齡文言文翻譯張九齡作為初唐漸盛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其文章顯示雄渾闊達的盛世氣象,開啟駢散兼具的一代文風,學界歷來認為張說之文勝于詩,張九齡
- 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之鄧攸棄兒保侄鄧攸棄兒保侄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
- 文言文《楊氏之子》解讀《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楊氏之子》解
-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
- 魏德深文言文翻譯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體恤下情,那我們要怎么翻譯魏德深文言文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魏德深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借鑒。魏
- 元史原文:王檝,字巨川,鳳翔虢縣人。檝性倜儻,弱冠舉進士不第,乃入終南山讀書,涉獵孫、昊。泰和中,復下第,詣闕上書,諭當世急務,金主俾給事縉
- 過秦論(賈誼)……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
- 文言文《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一節(jié)》原文翻譯及解析原文: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翻譯孟子說:“作為成年人,說話不必守信
- 《百丈山記》選自《朱文公文集》,寫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狀物寫景,準確而形象,細致而生動,表現(xiàn)出作者精細的觀察能力和運用語
- 漢書漢書?賈誼傳(節(jié)選)班固原文: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
- 文言文求不死之藥閱讀理解求不死之藥【原文】初,燕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燕、齊迂怪之士皆爭傳習之。自齊威王、宣王、燕昭
- 新唐書原文:張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時賜今名,字豐明。少沈毅,頗通書傳。孝忠時,累擢檢校工部尚書。孝忠卒,帝拜邕王諒為義武軍節(jié)度大使,以茂昭為留
- 高考文言文虛詞用法(一)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①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②不
- 王慎中原文:詩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從父薄游,往來荊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間,沖簸波濤,以為壯也。登匡廬①山,游赤壁,覽古名賢棲遁
- 宋史原文: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義門。嘉奉二年,舉進士。調(diào)莆田尉,會守令闕,臺閫委以縣事。時歲兇,部卒并饑民作亂,仲微立
- 宋書原文: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
-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翻譯《口技》翻譯: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
- 柳世隆,字彥緒,河東解人也。世隆少有風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為尚書令,獨賞愛之,異于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見。帝謂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