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語文期中復習教學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5-20 19:47:10
文言文語文期中復習教學
一、復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的解釋;
2、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3、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復習重、難點
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的解釋;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三、知識點回顧
⑴整體感知
這則故事寫了王子猷對弟弟子敬獨特的悼念方式,表現(xiàn)了他對弟弟深厚的情誼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擲(于)地云?? (子猷)語時了不悲??? 便徑入坐(于)靈床上
倒裝句:“何以都不聞消息”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何都不聞消息”
⑶古今異義
何以都不聞消息(古義:總,竟? 今義:全,完全)
語時了不悲(古義:完全? 今義:常做語氣助詞)
因慟絕良久(古義:于是?? 今義:常表原因)
⑷文章結構:
選材精當文章用兩個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現(xiàn)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間深厚的兄弟之情,從這個中心出發(fā),選擇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兩人同時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積心中,無法發(fā)之于外;二是子猷奔喪時,睹琴思人,哀傷過度,不久去世。
構思奇特,語言簡潔
子猷的`反常行為表現(xiàn)內(nèi)心極度悲傷,前后形成強烈對比,全文寥寥數(shù)十字,卻把事情經(jīng)過寫得波瀾起伏,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四、知識檢測
㈠重點生字、詞義
1.給下列字注音。
猷: 篤: 了不悲: 輿: 慟:
2.解釋文中重點的字詞。
俱: 而: 何以: 索: 素:
徑: 既: 擲: 慟: 絕:
3.用“/”畫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①因慟絕良久 ②月余亦卒 ③子敬素好琴 ④便徑入坐靈床上
⑤便索輿來奔喪 ⑥此已喪矣 ⑦何以都不聞消息
㈡??季渥?/p>
4.下列加點字的解釋與“慟絕良久”中“絕”解釋相同的是( )
A.趕盡殺絕 B.悲痛欲絕 C.絕無此意 D.美妙絕倫
5.下列加點字的解釋與“慟絕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齊
6.翻譯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②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③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
7.說說成語“人琴俱亡”的含義。并說出幾個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
8.你能默寫出最能表現(xiàn)子猷哀悼弟弟與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嘆句嗎?
9.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表達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diào)”,你認為“不調(diào)”說明了什么?
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11.找出文中子猷的語言并分析其表達作用?
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慟絕良久”,這是為什么呢 請簡答。(2
13.文中表現(xiàn)子猷一心掛系弟弟的三個動詞 、 、 。
14.《世說新語》的作者善于以小見大,通過描寫生活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的個性。試舉例分析《人琴俱亡》這篇文章是如何運用細節(jié)來刻畫王子猷這個人物的獨特個性的。
15.課文寫了子猷獨特的悼念方式,獨特在哪里?
五、課外對比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王子猷①居山陰②,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③《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②山陰:舊縣名,在今浙江紹興市。
③左思:西晉文學家。所作《招隱詩》旨在歌詠隱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晉人,博學多能,擅長音樂、書畫和佛像雕刻,性高潔,終生隱居不仕。⑤剡(shàn):剡縣,即今浙江嵊縣。
16.解釋加點的詞語。
(1)四望皎然 (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 )
17.翻譯下面的文言句。
(1)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從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陳章侯性誕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錢隨手盡。尤喜為貧不得志人作畫,周其乏。凡貧士藉其生,數(shù)十百家。若豪貴有勢力者索之,雖千金不為搦②筆也。有一齷齪③顯者,誘之入舟,方將鑒定宋元人筆墨。舟既發(fā),乃出絹強④之畫。章侯頭裸體⑤,謾罵不絕。顯者不聽,遂欲自沉于水。顯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終一筆不施。
(選自清·周亮工《讀畫錄》)
【注釋】①誕僻:怪僻。②搦(nu)握。③齷齪:骯臟,引申為品行卑劣。④強:強迫。⑤頭裸體:不戴帽子。
20.下列句子中的“之”與“誘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 B.余悲之 (《捕蛇者說》)
C.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岳陽樓記》) D.何陋之有 (《陋室銘》)
21.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2分) ( )
A.托他人代求之,終一筆不施。 (《讀畫錄》 ) B.何以都不聞消息 (《人琴俱亡》)
C.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22.把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尤喜為貧不得志人作畫,周其乏。
(2)顯者不聽,遂欲自沉于水。
23.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陳章侯的品性。 (3分)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歸納《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一、一詞多義“之”1、公從之 (代佚之狐的建議)2、許之 (人稱代詞,鄭文公)3、將焉取之 (
- 一豆羹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文言文閱讀。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
- 張養(yǎng)浩文言文翻譯張養(yǎng)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顏直諫。在堂邑縣,他關心民瘼,抑制豪強,賑災濟貧,做了不少好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張養(yǎng)浩文言文翻譯,希望
- 《百家姓.濮陽》文言文的歷史來源《百家姓.濮陽》作者:佚名歷史來源出自姬姓,顓頊的后代以地名為氏。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濮水南岸一塊豐饒的地方
- 三國志原文: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后也,枝葉分離,自祖遷于零陵,遂家焉。蓋少孤,嬰丁兇難,辛苦備嘗。然有壯志,雖處貧賤
- 高中文言文期末復習考點-胡貿(mào)棺記書傭胡貿(mào),龍游人,父兄故書賈。貿(mào)少乏資,不能賈,而以善錐①書往來諸書肆及士人家。余不自揆,嘗取《左氏》、歷代
-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七歲知為文。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
- 吾鄉(xiāng)呂徽之先生,家仙居萬山中,博學能詩文,問無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漁以自給。一日,攜楮幣詣富家易谷種,值大雪,立門下,人弗之顧。徐至庭前,
- 晉書原文:嵇康,字叔夜,譙國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
- 鄭板橋集文言文及答案閱讀理解。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霧氣,皆浮動于疏技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 《為學》作品名稱: 《為學》作品別名: 《為學一首示子侄》創(chuàng)作年代: 清作品出處: 《白鶴堂文集》文學體裁: 雜文作者: 彭端淑原文天下事有
- 李翱原文: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將盜陳州,分其兵數(shù)千人抵項城縣。蓋將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會于陳州??h令李侃,不知所為。其妻楊氏曰:
- 鄒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貧,讀書焚木葉繼晷者三年。舉成化二十二年鄉(xiāng)試第一。時帝益倦于政,而萬安、劉吉、尹直居政府,智憤之。道出三
- 高颎字昭玄文言文閱讀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19分)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令。初,孩孺
-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熹宗嗣位,逆黨魏忠賢內(nèi)結客氏。震孺疏陳三朝艱危,言:“宮妾近侍,顰笑易假,窺瞷可慮。中旨頻宣,恐蹈
- 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漢書.蘇武傳》 衛(wèi)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
- 《臨江之麋》文言文翻譯《臨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臨江之麋》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文言文通假字注解高考語文文言文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
- 元史原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既仕,累遷江浙行省照磨,尋升檢校。調(diào)奉議大夫、知順州,以內(nèi)外艱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
- 雪屋記 (明杜瓊)吳有儒曰徐孟祥氏,讀書績文,志行高潔,家光福山中。相從而學問者甚夥,其聲名隱然于郡國??N紳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