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問句式素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5-21 11:27:10
標簽: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問句式素材
表示疑問的習慣說法:
1、如何;若何;奈何
這是三個意義相同的'表示疑問的習慣說法,中間可以插入名詞、代詞和短語,可以譯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樣對付(處置、安頓)。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連用,表詢問或商量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怎么樣(的)、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在這種習慣說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構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譯為為什么或怎么辦怎么對付(處置,安頓),有詢問怎么處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wèi)也,若之何殺之?
2、庸乎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
3、獨耶、獨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嗎。例:①獨不憐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⑵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連用,表詢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獨以鐘名,何哉?(蘇軾《石鐘山記》)
5、何(奚)以為(何以是以何的倒裝,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憑什么)、何(奚、曷)譯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語?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裝,何一般作定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7、安乎、安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劉元卿盲子失墜(另一版本標題盲子道涸溪或盲子失道)原文: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墜深淵矣。過者告曰:“毋怖,第
- 文言文伯牙絕弦譯文翻譯注釋導語: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下面來看看文言文伯牙絕弦譯文翻譯注
- 送方希則序【宋】歐陽修莊子以紳笏為柴柵,班固以名聲為韁鎖。夫官位爵祿,人之所甚欲,彼豈惡之邪?蓋將有激云爾。是以君子輕去就,隨卷舒,富貴不可
-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也。漢末擾亂,關東皆震。中牟令楊原愁恐,欲棄官走。峻說原曰:“董卓首亂,天下莫不側目,然而未有先發(fā)者,非無其心也,勢未
- 魏書原文: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節(jié)于神元、桓、穆之時。崇機捷便辟,少以盜竊為事。太祖之居獨孤部,崇常往來奉給,時人無及者。后劉顯之謀逆也,平
- 達奚長儒,字富仁,代人也。長儒少懷節(jié)操,膽烈過人。十五襲爵樂安公。魏大統(tǒng)中,起家奉車都尉。周太祖引為親信,以質直恭勤,授予都督。天和中,除渭
- 高考語文復習必修五讀本文言文參考翻譯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先父曾經說過,同鄉(xiāng)的前輩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帶擔任主考。一天,風雪交加氣候寒冷,(他)帶著
- 《蘭亭集序》文言文翻譯《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對于生死無常的感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蘭亭集序》文言文翻
- 驛卒佟鎖住傳[元]張養(yǎng)浩延佑丁巳春,余以公糴①館興和者凡再月。驛卒有佟鎖住為余言:“本江西泰和人,七歲時與群兒戲里中,為過騎掠而北。騎者飲于
- 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隋書·房彥謙傳文言文閱讀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世為著姓。彥謙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養(yǎng)。長兄彥詢
- 明史列傳第六十的文言文閱讀練習題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新建教諭。六年,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zhèn)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
- 中考文言文高效復習策略探究文言文閱讀題是中考語文試卷中的抓分點,而文言文板塊的復習呈現出篇目多、知識點繁雜的特點,因而增強文言文復習課的高效
- 文言文斷句解題技巧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只有學好了斷句才能夠更好的的理解文章大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文言文斷句解題技巧,希望可
-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
- 文言文被動句解析文言文閱讀需要在順利翻譯的基礎上理解全文內容,體味古人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變幻多端,正確把握文言文句式,對于
- 全琮字子璜,吳郡錢塘人也。父柔,漢靈帝時舉孝廉,補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棄官歸,州辟別駕從事,詔書就拜會稽東部都尉。孫策到吳,柔舉兵先附,策
- 清史稿原文:李世熊,字元仲,寧化人。少負奇才,植大節(jié),更危險,無所懼。于書無所不窺,然獨好韓非、屈原、韓愈之書。年十六,補弟子員,旋中天啟①
- 明史安磐傳文言文翻譯明史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
- 韋貫之,名純,避憲宗諱,遂以字行。少舉進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貫之名薦于京兆尹李實者,實舉笏示所記曰:“此其姓名也,與我同里,素聞其賢,愿識之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