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人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0 07:29:35
孔子論人文言文翻譯
孔子論人的文言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特地帶來的《孔子論管仲》的文言文翻譯內容!
孔子論人文言文翻譯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桓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余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腹谘?,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譯文
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于諸侯,排斥打擊夷、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宮廷內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
功業(yè)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fā)生,不是發(fā)作于作亂之時,也必有其根源而預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兇,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是管仲?。」苤俨∥r,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此時,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易牙、開方三個人,不講人情,不能親近”罷了。
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腹莻€音樂不停歇于耳,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開始不重用他們,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沒了,這三人就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殺了這三個人,但其余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唉!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管仲雖死,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們也可以?。?/p>
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的了。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趕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不如齊孝公寬厚??蓵x文公死后,諸侯不敢背叛晉國。晉國承襲文公的余威,還能在一百年里充當盟主。為什么呢?因為它的君主雖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的大臣存在?;腹篮?,齊國一敗涂地,這沒有什么疑問奇啊!他僅依靠一個管仲,管仲卻死了。
天下并非無賢人,確實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腹谑罆r,就說天下再沒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書里有記載他將死時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并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這是他心中認為這幾個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鰍,因為活著不能薦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該如此??!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一個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徐恪,字公肅,常熟人。成化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中官欲出領抽分廠,恪等疏爭。中官怒,請即遣恪等,將摭其罪,無所得乃已。出為湖廣左參議,遷河
- 順民先王先順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萬乘之國,百戶之邑,民無有不說
- 盤點高考文言文直譯和意譯的關系處理好直譯和意譯的關系。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的目的出發(fā),古文的翻譯總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
- 課內文言文閱讀訓練童 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
- 盲人識日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quot;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quot;
- 幽默有趣的文言文“鄉(xiāng)野之書已罄稔,羅氏遂遍尋奇書佚志,終得‘知音’‘故事會’二篇,手不釋卷,反復把玩,引為經典?!迸笥褌鱽硪欢喂盼?,并神秘告
- 穆修原文:蓋古道息絕,不行于時已久,今世士子,習尚淺近,非章句聲偶之辭,不置耳目。浮軌濫轍,相跡而奔,靡有異途焉。其間獨取以古文語者,則與語
- 小學語文六年級文言文優(yōu)秀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文言文兩則》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
- 中學生文言文自薦上武大央廣網(wǎng)北京8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喆華)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古人風雅,常常將詩作為自薦信。一些文人墨客為了求得進
- 魯學士祝壽文言文翻譯《魯學士祝壽》講的是一件別人去拜壽的事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魯學士祝壽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的閱讀。魯學士祝壽原
-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總復習知識點山水篇小石潭記------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詞語:1. 水尤清冽 尤:格外。2. 伐竹取道,下
- 文言文翻譯十大失分點介紹翻譯文言文是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多年來高考的必考點之一??忌诜g文言文時,除遵守“信、達、雅”
- 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譯文及賞析蘇軾是以為聰明睿智的文人,其聰明不僅表現(xiàn)在他的文學成就方面,而且還表現(xiàn)在他對人生的透徹感悟以及通達的處世態(tài)度
- 《列子·湯問》原文: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秦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生不敢
- 濫竽充數(shù)文言文以及譯文導語: 濫竽充數(shù),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
- 凌策字子奇,宣州涇人。世給事州縣。策幼孤,獨厲志好學,宗族初不加禮,因決意渡江,與姚鉉同學于廬州。雍熙二年舉進士,起家廣安軍判官。改西川節(jié)度
- 緹縈①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②,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  
- 南皮許南金文言文翻譯其實對于人來說,真正的鬼在自己心里,即心里有鬼.許南金心里沒有鬼,所以不怕鬼;他的友人心里有鬼,所以怕鬼.如果你一身正氣
- 高考指導學生背誦文言文的方法再現(xiàn)情境法。此法適用于詩歌和寫景抒情的散文。好的詩歌和散文都有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意境,背誦時,可在腦中回憶形象和
- 高中文言文實詞歸納復習一、愛“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 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