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28 14:12:04
秋水文言文翻譯
《秋水》一文來源于莊子,想必大家都有讀過吧?下面是《秋水》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14),拘于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yu6*大6*海,乃知爾丑(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泄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23),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26)?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34)?”
翻譯
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p>
海神說:“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xiāng)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yǎng)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干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shù)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里承受到形體并且從陰和陽那里稟承到元氣,我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里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于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shù)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于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xù)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于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注釋
(1)時:按時令。
(2)灌:奔注。河:黃河。
(3)涇:jīng通“徑” 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4)不辯:分不清。
(5)旋:轉,改變。
(6)望洋:仰視的樣子。
(7)伯夷:商孤竹君之子,與弟叔齊爭讓王位,被認為節(jié)義高尚之士。
(8)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9)長:永遠。大方之家:有學問的人。
(10)鼃:同蛙。
(11)虛:同“墟”,居住的地方。
(12)篤(dú毒):固。引申為束縛、限制。
(13)曲士:孤陋寡聞的人。
(14)丑:鄙陋,缺乏知識。
(15)大理:大道。
(16)尾閭(lǘ驢):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
(17)虛:流空。
(18)過:超過。
(19)自多:自夸。
(20)大:同“太”。
(21)方:正。存:察,看到。見(xiàn現(xiàn)):顯得。
(22)奚:何,怎么。
(23)礨(lěi磊):石塊。礨空:蟻穴,小孔穴。大澤:大湖泊。
(24)稊米:泛指細小的米粒。
(25)號:稱。
(26)連:繼續(xù)。
(27)“仁人”二句:仁人:指專門講仁義的儒家者流。任士:指身體力行的墨家者流。墨家以任勞以成人之所急為己任,故稱。
(28)分(fèn憤):分性、秉賦。無常:不固定。
(29)故:同“固”。
(30)大知(zhì智):大智大慧的人。
(31)知量:知道物量。
(32)曏:明。故:古。
(33)“故遙”二句:悶:昧,暗。不悶:不昏暗,即“明白”。掇(dūo多):伸手可拾,表示近。跂:通“企”,求。不跂:不可企求。
(34)分(fèn憤):界限,盈虛得失的界限。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1.備bèi①周全、詳盡?!扒叭酥鰝湟印?《岳陽樓記》)②具備?!耙粫r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③準備?!蔼q得備晨炊”
-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歲通《春秋》,能屬文。天寶末,盜據(jù)京邑,父伯祥先為好畤尉,抵賊禁,將加極刑。郢時年十五,被發(fā)解衣,請代其父,賊
- 南齊書原文:薛淵,河東汾陰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從子。本名道淵,避太祖偏諱改。安都以彭城降虜,親族皆入北。太祖鎮(zhèn)淮陰,淵遁來南,委身自結。果干
- 《辯奸論》(蘇洵) 原文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
- 曾鞏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予委廢①單弱②之中,宦③學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
- 愛蓮說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文言文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文化,傳承至今,已經(jīng)有了數(shù)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愛蓮說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養(yǎng))卑(1)非天質之卑(低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
- 后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
- 趙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試崇政殿,授河北隊將,戍燕。高宗以大元帥開府,檄統(tǒng)先鋒援京師。建炎元年,從張俊討任城寇李昱,俊輕騎先
- 愚溪對文言文譯文與原文【原文】愚溪對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見夢曰:“子何辱予,使予為愚耶?有其實者,名固從之,今予固若是耶?予
- 沈括原文:晏元獻公為童子時,張文節(jié)薦之于朝廷,召至闕下,適值御試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草尚在,乞別命題。
- 私心文言文字詞翻譯導語:他生性誠實,缺少文采,做官時以清廉著稱,當時人們把他比作西漢時貢禹(那樣明經(jīng)潔行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私心文
- 終身食魚文言文翻譯終身食魚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我們不應該貪圖小利,不要因小失大,丟了西瓜撿芝麻,眼光要長遠。下面是關于終身食魚文言文翻譯的內容
- 《師曠問學》文言文翻譯導語:《師曠問學》選自《說苑·建本》,講述了樂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曠問學》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
-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zhàn)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zhàn)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
- 勞于讀書 逸于作文讀書如銷①銅,聚銅入爐,大鞴②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③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
- 為人大須學問文言文翻譯《為人大須學問》的原文、注釋、翻譯和相關的`文化常識已經(jīng)為大家整理好了,我們看看下面吧!為人大須學問文言文翻譯【原文】
- 送楊少尹序韓愈 【原文】 昔疏廣、受二子②,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于
- 方苞原文: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興。聞王生兆符蹶而蘇,輿疾往視,與之語,神氣若未動,越三日而死。嗚呼!是吾友崑繩之子也。兆符從余游,在
- 亭林先生神道表先生字曰寧人,改名炎武①,學者稱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與人茍同,耿介絕俗。其雙瞳子中白而邊黑,見者異之。最與里中歸莊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