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時,字授侯,福建安溪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20 22:33:32
李清時,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學(xué)士光地從孫。乾隆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四年,授浙江嘉興知府。上南巡,或議自嘉興至杭州別辟道行民舟,清時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屬,上通吳江平望,下達杭州壩子門,號為副河。丁父憂,去官。服除,授山東兗州知府。二十二年,擢運河道。
二十六年,河決孫家集,運河由夏鎮(zhèn)至南陽兩堤俱潰,清時督修筑。議者或擬用椿埽,費帑①以六十萬計;或擬建石堤,費以三百萬計。清時少時行瀕海間,見筑堤捍海為田者,擲碎石積水中,潮退則以木攔之,填土其上,堅筑成堤,因參用其法。以河?xùn)|、西兩岸皆水,得土難,令以石壘兩旁,積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積葑上,費帑十四萬有奇,而兩堤成。曹縣溢,水瀉入微山湖,出韓莊湖口,閘隘,水不得泄,令于閘北毀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聞,上命于其地建滾水壩,高一丈二尺余。清時請減低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閉閘蓄水。泗水經(jīng)兗州西流入府河,濟寧城東舊有楊家壩,遏水使入馬場湖,蓄以濟運,遇伏秋水漲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壩為閘,視水盛衰為啟閉。汶水分流入蜀山、馬踏兩湖,舊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經(jīng)袁口、靳口,淺澀不能進。清時規(guī)分水口,令南壩加長,北壩收短,以為節(jié)宣③,并減低何家壩,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調(diào)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xùn)|河道總督,賜其母大緞、貂皮。清時以河堤歲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勢,過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飭所司,當水漲具堤高水面尺寸呈報,擇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發(fā),耿家寨(稱十四堡)水及舊堤上,賴預(yù)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諸弊,歲減派料至千余萬斤。三十一年,運河?xùn)|岸漫口,自請議處,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東巡撫。高苑、博興、樂安三縣被水,清時謂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驗。遽疾作,乞解任,不許。三十三年,卒。
清時治水善相度情形,窮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叢澤、支流斷港中,或徒步按行諮訪,必得要領(lǐng),乃見諸建置。 (選自《清史稿·列傳一百二十》)
[注]①帑:國庫中的錢幣。②葑:蕪菁,又名蔓菁。一種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節(jié)宣:節(jié)制和排放。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時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屬 屬:連接 B.過高糜帑 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減少 D.清時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清時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屬 B. 遏水使入馬場湖,蓄以濟運,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 焉用亡鄭以陪鄰
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D.因參用其法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李清時善于治水的一項是
① 擲碎石積水中,潮退則以木攔之 ②令以石壘兩旁,積葑其中
③于其地建滾水壩,高一丈二尺余 ④清時規(guī)分水口,令南壩加長,北壩收短
⑤清厘河工征料諸弊,歲減派料至千余萬斤 ⑥徒步按行諮訪,必得要領(lǐng)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面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的一項是
A.乾隆皇帝南巡時,有人建議重新挖掘一條水道,便于民船通行,而李清時卻力排他議,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條“副河”。
B.李清時小時在海邊見人們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塊,潮水退后,用木樁攔住,然后在石塊上填土,以此來造田,這給他治水以很大啟發(fā)。
C.曹縣發(fā)水時,大水流入微山湖,又從韓莊的湖口流出;而這里的閘口狹窄,水流受阻,清時下令毀掉北面的堤壩,挖溝排水。
D.李清時在任河?xùn)|河道總督時,運河?xùn)|岸曾經(jīng)決口,他主動請求前往治理,廣泛征求意見,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復(fù)了原貌。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水涸,募夫起土置積葑上,費帑十四萬有奇,而兩堤成。(3分)
(2)舊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經(jīng)袁口、靳口,淺澀不能進。(3分)
(3)乃飭所司,當水漲具堤高水面尺寸呈報,擇堤最薄者培之。(4分)
參考答案
1.D(觀察,察看)
2.B(兩個“以”都為連詞,表目的。A前一個“于”為介詞,在;后一個“于”為介詞,向。C前一個“而”為連詞,表轉(zhuǎn)折;后一個“而”為連詞,表遞進。D前一個“因”為連詞,于是;后一個“因”為動詞,依靠)
3.C(①是清時小時看到的捍海為田者的做法,③是皇上的命令,⑤不是治水的環(huán)節(jié))
4.D(“自請議處,原之”意思是:李清時自己向皇上請求處分,皇上原諒了他)
5.(1)河水干涸之后,征調(diào)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費庫銀十四萬多兩,修成了兩邊的堤壩。(3分。注意“奇”“而”等字和省略句的翻譯)
(2)過去的做法是分水時讓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來卻與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運糧的船只經(jīng)過袁口、靳口時,河道淺而阻塞,船不能通過。(3分。注意“制”“乃”“反”“澀”等字的翻譯)
(3)(李清時)就命令管事的官吏,當水漲時,測量(提供)河堤高過水面的尺寸上報,選擇堤壩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4分。注意“乃”“飭”“具”“培”等字的翻譯)
參考翻譯:
李清時,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學(xué)士李光地的從孫。乾隆七年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授任編修的職務(wù)。乾隆十四年,被任命為浙江嘉興知府?;噬夏涎?,有人建議從嘉興到杭州另外開辟一條水道行駛船只,李清時從官塘外找到相連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吳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壩子門,被稱為副河。遭逢父親的喪事,辭去官職。辦完喪事后,被任命為山東省兗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提升為運河道。
乾隆二十六年,黃河在孫家集一帶決口,運河從夏鎮(zhèn)到南陽兩邊的河堤都被沖垮,李清時督促修繕。討論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護岸的東西,將花費六十萬國庫銀兩;有人打算修建石頭的堤壩,將花費三百萬兩庫銀。李清時小時在海邊行走,看到修堤攔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塊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樁攔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壩,李清時就參考了這種辦法。因為運河?xùn)|西兩岸都是水,取土困難,下令用石頭堆砌在兩邊,在中間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調(diào)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費庫銀十四萬多兩,修成了兩邊的堤壩。曹縣發(fā)水,水流入微山湖,從韓莊湖口流出,韓莊閘口狹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毀掉閘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溝泄水。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這個地方修建一道滾水壩,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時請求降低到一丈高,讓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關(guān)閘蓄水。泗河經(jīng)過兗州流進府河,濟寧城東過去有楊家壩,堵截河水使之流進馬聲湖,蓄水補濟運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漲不能排出,淹沒了農(nóng)田,李清時下令改堤壩為閘口,看水勢大小來開啟或關(guān)閉。汶河分流進入蜀山湖和馬踏湖,過去的做法是分水時讓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來就反過來(向南多,向北少),運糧的船只經(jīng)過袁口、靳口時,河道較淺,船不能過。李清時重新調(diào)整分水口,讓南邊的堤壩加長,北邊的堤壩縮短,作為控制河水蓄積和排泄的措施,同時降低何家壩的高度,讓汶河水向南的減少,向北的增加。
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時調(diào)任江南準徐道。三十年,提升為河?xùn)|河道總督,皇上賞賜綢緞和貂皮給他的母親。因為每年修繕河堤時,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勢的高低,過度花費庫銀,卻沒能讓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時就命令管事的官吏,當水漲時,測量(提供)河堤高過水面的尺寸上報,選擇堤壩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漲,耿家寨(又稱十四堡)河水超過舊堤,全靠預(yù)先修筑的新堤才免過水災(zāi)。李清時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種弊端,每年減少征收材料達一千多萬斤。乾隆三十一年,運河?xùn)|岸決口,李清時自己向上請求處分,皇上寬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為山東巡撫。高苑、博興、樂安三個縣遭受水患,李清時認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決口,下令讓有關(guān)官員調(diào)查驗證。這時突然發(fā)病,請求辭職,皇上沒有答應(yīng)。乾隆三十三年去世。
李清時治水善于觀察推斷水勢狀況,探究事情的原委。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叢生的湖澤、河叉廢港之中,有時徒步考察巡行,征詢走訪,一定要找到問題的關(guān)鍵,才實施修建工程。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歸有光原文:嗚呼!世之能自修飾,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貴,世莫不稱述之,若是而以為賢;不知此亦其外焉耳。茍其中有不然,雖暴著于一時,而君子奚取焉!
- 范延光,字子瑰,臨漳人也。唐明宗①為節(jié)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鄆州,梁②兵方扼楊劉,其先鋒將康延孝陰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
- 尚德緩刑書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
- 燕人返國文言文翻譯燕人返國,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列子-周穆王第三》。晉人張湛注:”此章明情有一至,哀樂既過,則向之所感皆無欣戚也?!跋旅媸?/div>張瓚 ,字宗器,孝感人。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遷郎中,歷知太原、寧波二府,有善政。成化初,市舶中官福住貪恣,瓚禁戢其下。住誣瓚于朝,瓚《冷泉亭記》閱讀答案及文言文翻譯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薛譚學(xué)謳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選自高考語文知識點講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1. 省主語在一個復(fù)句之中,第一個分句出現(xiàn)了主語,如果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個分句相同,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歸而告友人曰:“凡天將發(fā)斯人也,未發(fā)其福,先發(fā)其慧;此慧一發(fā),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姚鼐原文:故資政大夫,內(nèi)閣大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桐城張公者,贈光祿大夫諱士維之曾孫,贈光祿大夫諱秉彝之孫,而太傅大學(xué)士文端公之子也。雍正元年,恩詔原文: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歐陽修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宇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祜之間,與新唐書王思禮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關(guān)于新唐書王思禮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小編已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新唐書王思禮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翻譯司馬光砸缸是著名歷史故事,發(fā)生在宋朝河南光山。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指喻》原文及欣賞《指喻》是一篇典型的以小喻大借事說理的文章。以下是小編跟大家分享《指喻》原文及欣賞,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指喻》原文浦陽資治通鑒原文:①侍中劉曄為帝所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內(nèi)外皆曰不可。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曄有膽智,言之皆有形。中領(lǐng)軍楊暨,帝之【甲】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張純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時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封富平侯。父放,為成帝侍中。純少襲爵士,哀、平間為侍中,王莽時至列卿。遭值篡偽,歐陽修《與荊南樂秀才書》原文及翻譯導(dǎo)語:歐陽修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歐陽修【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②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