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勱字敬德,渤海蓚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16 16:02:04
高勱字敬德,渤海蓚人也。幼聰敏,美風儀,以仁孝聞,為齊顯祖所愛。性剛直,有才干,甚為時人所重。及后主為周師所敗,勱奉太后歸鄴。時宦官放縱,儀同茍子溢尤稱寵幸,勱將斬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釋。劉文殊竊謂勱曰:“子溢之徒,言成禍福,何得如此!”勱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貴多叛,正由此輩弄權,致使衣冠解體。若得今日殺之,明日受誅,無所恨也。”文殊甚愧。后主棄鄴東遁,勱恒后殿,為周軍所得。武帝見之,因問齊亡所由。勱發(fā)言流涕,悲不自勝,帝亦為之改容,授開府儀同三司。
高勱,字敬德,是渤??ど偪h人。高勱幼時聰明,反應敏捷,相貌漂亮,風度翩翩,因仁義和孝順而聞名,受到齊顯祖喜愛。高勱性情剛直,有才干,很被當時的人看重。等到齊后主被周軍打敗,高勱侍奉太后回到鄴地。當時宦官任性胡為,儀同茍子溢尤其被寵幸,高勱將要殺他示眾。太后救他,高勱才放了他。劉文殊私下里對高勱說:“子溢這些人,一句話就能給人帶來禍患或福氣,你怎么能這樣做?”高勱捋起袖子說:“如今西邊的敵人一天天侵擾,朝廷中很多權貴叛國投敵,正是因為這些人把握權力,操持朝政,才導致縉紳、士大夫人心離散。如果今天能殺掉他,明天我就被處死,也沒有什么遺憾?!蔽氖夥浅?a href="/cd/c/cankui12163.htm">慚愧。后主放棄鄴地向東逃跑,高勱總是殿后,被周軍抓住。周武帝見了他,就問他齊國滅亡的原因。高勱回答時淚流滿面,悲不自勝,周武帝也為他動容,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之職。
高祖為丞相,謂勱曰:“齊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聞于鄰境,宜善自愛?!眲暝?a href="/cd/b/baixie15430.htm">拜謝曰:“勱,亡齊末屬,既蒙獲宥,恩幸已多,況復濫叨名位,致速官謗?!备咦嫔跗髦?,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廟,其俗敬鬼,祈禱者必以牛酒,至破產業(yè)。勱嘆曰:“子胥賢者,豈宜損百姓乎?”乃告諭所部,自此遂止,百姓賴之。
高祖做丞相,對高勱說:“齊國滅亡的原因,是由于任用奸邪佞臣。你父子二人的忠正賢良聞名鄰國,應該很好地自重自愛?!备邉臧萘藘砂荩兄x道:“我是被滅的齊國的親族,已經承蒙寬恕,受到寵幸已經夠多了,何況又得到了很高的名位,以致受到非議?!备咦娣浅F髦厮屗麚纬荽淌?,百姓安居樂業(yè)。在這之前,楚州城北有伍子胥廟,當?shù)仫L俗敬重鬼神,祈禱的人一定要用牛和酒祭祀,以致有人耗光家財。高勱感嘆道:“伍子胥是一個賢人,哪里會損害百姓呢?”于是告知所管轄的地方,祭祀從此就停止了,百姓很是得益于他。
七年,轉光州刺史,上取陳五策,又上表曰:“叔寶肆其昏虐,毒被金陵。數(shù)年以來,荒悖滋甚。有功不賞,無辜獲戮,烽燧日警,未以為虞。民神怨憤,災異薦發(fā),天時人事,昭然可知。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頻歷藩任,與其鄰接,密邇仇讎,知其動靜,天討有罪,此即其時。”高祖覽表嘉之,答以優(yōu)詔。及大舉伐陳,以勱為行軍總管,從宜陽公王世積下陳江州。以功拜上開府,賜物三千段。
開皇七年,高勱轉任光州刺史,上書提出消滅陳國的五條策略。又上表說:“陳叔寶恣意做昏庸暴虐的事,給整個金陵帶來無窮的禍患。多年以來,荒唐悖亂更加嚴重。有功的人不予獎賞,無罪的人遭受屠戮,邊境每天都有警報,他卻不曾有一點憂慮。天怒人怨,災害和異常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天時人事要亡陳,都已經清清楚楚地顯現(xiàn)出來了。我憑著拙劣的才干,有幸肩負著朝廷寄予的厚望,屢次承擔邊關重任,所轄之地與陳國接壤,與仇國相距很近,了解他們的一舉一動,代上天討伐有罪的陳國,現(xiàn)在正是時候?!备咦婵催^表章非常贊賞,下詔對他褒揚嘉獎。等到大舉討伐陳國,讓高勱擔任行軍總管。他跟從宜陽公王世積攻下陳國江州。因功被封上開府,朝廷賜予他綢緞三千匹。
隴右諸羌數(shù)為寇亂,朝廷以勱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車大崇威惠,民夷悅服,其山谷間生羌相率詣府稱謁,前后至者,數(shù)千余戶。豪猾屏跡,路不拾遺,在職數(shù)年,稱為治理。后卒于家,時年五十六。
隴右各個羌族部落多次作亂侵擾,朝廷因為高勱有威名,任命他做洮州刺史。他一上任就大展聲威,宣示恩澤。漢族百姓和少數(shù)民族都心悅誠服,那些在山谷間的未開化的羌族人相繼到州府拜見,前后到來的有幾千戶人家。強橫狡猾而不守法紀的人隱藏蹤跡,路不拾遺,他在任多年,以治理得好著稱。后來高勱死在家里,享年五十六歲。
(選自《隋書》,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勱將斬之以徇 徇:示眾
B.既蒙獲宥 宥:寬恕
C.致速官謗 速:招致
D.乃告諭所部 部:部下
4.D(“部”用在“所”字的后面,是個動詞,意思是“管轄”。)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勱“有才干”的一組是(3分)( )
①及后主為周師所敗,勱奉太后歸鄴 ②帝亦為之改容,授開府儀同三司
③拜楚州刺史,民安之④高祖覽表嘉之,答以優(yōu)詔
⑤下車大崇威惠,民夷悅服 ⑥豪猾屏跡,路不拾遺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5.D(①講的是高勱行使職責,看不出有無才干。②周武帝雖授予高勱官職,但看不出是因為高勱有才干。排除①②即可得出答案。)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高勱很受器重。他在齊國時就受到齊顯祖寵愛,被周軍俘獲后,周武帝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的職位,入隋之后,被多次任以要職。
B.高勱擔心國運。他對宦官弄權誤國十分不滿,就想殺掉其中最受寵幸的茍子溢,但太后認為他干預朝政,逼他釋放了茍子溢。
C.高勱留心國事。他在邊疆任職時,對相鄰的陳國有深入的了解,后來他向高祖上“取陳五策”,認為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一舉滅陳。
D.高勱關注民生。任楚州刺史時,他見百姓祭祀伍子胥都用牛和酒,常常導致破產,就下令廢止祭祀,百姓因此獲益。
6.B(“太后認為他干預朝政”于文無據。)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齊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聞于鄰境,宜善自愛。(5分)
7.(1)齊國滅亡的原因,是由于任用奸邪佞臣。你父子二人的忠正賢良聞名鄰國,應該很好地自重自愛。(關鍵詞所以、聞、宜各1分,大意2分)
⑵數(shù)年以來,荒悖滋甚。有功不賞,無辜獲戮,烽燧日警,未以為虞。(5分)
(2)多年以來,荒唐悖亂更加嚴重。有功的人不予獎賞,無罪的人遭受屠戮,邊境每天都有警報,他卻不曾有一點憂慮。(關鍵詞辜、日、虞各1分,大意2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暢師文,字純甫,南陽人。師文幼警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衡,與衡門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陳時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
- 朱邑字仲卿,廬江舒人也。少時為舒桐鄉(xiāng)嗇夫①,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未嘗笞辱人,存問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愛敬焉。遷補太守卒史,舉賢良為
- 《入木三分》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入木三分》文言文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1)于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
- 董永文言文翻譯漢董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你想了解嗎?下面就讓小編為你介紹一下漢董永文言文翻譯吧,歡迎借鑒!原文: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
- 初中語文文言文《祖逖》復習【導讀】祖逖少有大志,中夜聞雞鳴,起床舞劍,后來聞雞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時奮發(fā)的典故。東晉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
- 陶母責子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陶母責子文言文
- 左傳晏子不死君難(襄公二十五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晏子立
- 徐霞客原文:初六日,天色甚朗。覓導者各攜筇上山,過慈光寺。從左上,石峰環(huán)夾,其主石級為積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見群峰盤結,天都獨巍
- 劉義慶世說新語劉義慶荀巨伯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
- 金史原文:路鐸,字宣叔,伯達子也。明昌三年,為左三部司正。上書言事,召見便殿,遷右拾遺。明年,盧溝河決,鐸請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無修舊堤,
- 王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博覽強記。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二人。故事當召試,秦檜怒其不詣己,授洪州教授。檜死,召見,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
- 《二柄》高中文言文閱讀及題目二柄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
- 杞人憂天出處文言文翻譯杞人憂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不必要或無根據的憂慮。以下是小編帶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原文《列子·天瑞》:“
- 文言文《富人之子》原文及翻譯《富人之子》這篇文言文是蘇軾所寫的,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陡蝗酥印吩募胺g,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
- 水北山居記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雖繁華之膠葛,恬然視之,而卻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雖清曠有余,往往嗤鄙為不足,而數(shù)興朝市之外慕
- 原文: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為廣東參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來省,屬吏①與同舟,贈以布袍。溥命還之,曰:“一衣雖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漸也
- 楊震四知的文言文翻譯楊震(59一124),字伯起,弘農華陰(河南陜西一帶)人,東漢經學家。楊震教過書,教書的時候學生很多,教出了不少人才,被
- 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素材《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 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復癖于吟詠。阿保機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機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帥府判官。
- 孫覺,字莘老,高郵人。甫冠,從胡瑗受學。瑗之弟子千數(shù),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儼然居其間,眾皆推服。登進士第,調合肥主簿。歲旱,州課民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