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余讀功令”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11 20:29:24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①”,至于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關雎》作,幽厲微而禮樂壞,諸侯恣行,政由強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于是修起禮樂。適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世以混濁莫能用,故因史記作《春秋》,以當王法,其辭微而指薄,后世學者多錄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 之屬,皆受業(yè)于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后陵遲②以至于始皇,天下并爭于戰(zhàn)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獨不廢也。于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yè)而潤色之,以學顯于當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義從此缺焉。陳涉起匹夫,驅瓦合謫戍,旬月以王楚,不滿半歲竟滅亡,其事至微淺,然而縉紳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往委質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業(yè),積怨而發(fā)憤于陳王也。
及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豈非圣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夫齊魯之間于文學,自古以來,其天性也。故漢興,然后諸儒始得修其經義,講習大射鄉(xiāng)飲之禮。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癢序之事也。孝惠、呂后時,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時頗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③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竇太后又好黃老之術,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
及今上即位,趙綰、王臧之屬明儒學,而上亦鄉(xiāng)之,于是招方正賢良文學之士。及竇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
(選自《史記·儒林列傳》有刪節(jié))
[注]①功令:朝廷考選學官的法規(guī)。②陵遲:衰頹。③刑名:刑罰。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于是修起禮樂修起:整理
B.小者友教士大夫友:結交
C.及至秦之季世季世:末世,末年
D.夫齊魯之間于文學 文學:文學作品
5.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世以混濁莫能用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B.學者獨不廢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講習大射鄉(xiāng)飲之禮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D.未有進者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西漢王朝建立后,儒生們開始獲得重新研究經學的機會。雖然當時天下戰(zhàn)亂尚未止息,但是儒生們也能夠被選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
B.司馬遷閱讀朝廷考選學官的法規(guī),讀到廣開勉勵學官興辦教育之路時,總是禁不住發(fā)出慨嘆,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對幾百年儒學興衰的回顧。
C.戰(zhàn)國時期天下群雄并爭,儒學已受排斥,最終在秦始皇手中遭受滅頂之災,不過此前齊魯一帶,孟子、荀子等人憑自己的學說顯名于當世。
D.到高祖皇帝劉邦殺死項籍,率兵包圍了魯國,而當時魯圍中的儒生們仍在講誦經書演習禮樂,這體現了古代圣人的風范和魯地的社會風尚。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而縉紳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往委質為臣者,何也?(6分)
(2)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4分)
參考答案
4.D【解析】文學:文化禮儀。
5.C【解析】A因為,由于;表修飾。 B.句末語氣詞;句中語氣詞,調節(jié)音節(jié)。 C.同為結構助詞,的。D.代詞,指人;語氣停頓,表判斷。
6.A【解析】“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有誤。
7.(1)雖然這樣,但是達官貴人和儒學后輩卻背負著孔子的禮器去追隨歸順向他稱臣,為什么呢?(“然而”“先生之徒”各1分,“委質為臣”2分,“何”1分,整體句意1分)
(2)還沒有空閑時間顧及興辦學校的事。(“暇遑”1分,“庠序”1分,省略的動詞1分,整體句意1分)
【參考譯文】
太史公說:我閱讀朝廷考選學官的法規(guī),讀到廣開勉勵學官興辦教育之路(的內容)時,總是禁不住放下書本而慨嘆,說道:唉,周王室衰微了,諷刺時政的《關雎》詩就出現了;周厲王、周幽王的統(tǒng)治衰敗了,禮崩樂壞,諸侯便恣意橫行,政令全由勢力強大的國家發(fā)布。所以孔子擔憂王道廢弛邪道興起,于是整理禮儀音樂。他到齊國聽到了美妙的《韶》樂,三個月品嘗不出肉的關味。他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之后,開始校正音樂,使《雅》《頌》樂歌各歸其位。由于世道混亂污濁,無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魯國已有)的歷史記錄撰寫《春秋》,把它當作王法,其文辭精約深隱而寓意豐富博大,后代學者很多人都學習傳錄它。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學生紛紛四散去交游諸侯,成就大的當了諸侯國君的老師和卿相,成就小的結交、教導士大夫,有的則隱居不仕。像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嫠這些人,都曾受業(yè)于子夏之輩,然后當了諸侯國君的老師。那時只有魏文侯虛心求教于儒學,后來儒學漸趨衰頹,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滅頂之災。戰(zhàn)國時期天下群雄并爭,儒學已經受到排斥,但是在齊國和魯國一帶,學習它的人獨獨不曾廢棄。在齊威王、齊宣王當政時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繼承了孔子的事業(yè)而發(fā)揚光大,憑自己的學說顯名于當世。
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燒《詩》《書》,坑殺儒生,儒家典籍六藝從此殘缺。陳涉起于普通百姓,驅使一群戍邊的烏合之眾,一個月內就在楚地稱了王,而不到半年終于滅亡。他的事業(yè)十分微小淺薄,雖然這樣,但是達官貴人和儒學后輩卻背負著孔子的禮器去追隨歸順向他稱臣,為什么呢?因為秦王朝焚毀了他們的事業(yè),積下了仇怨,(所以)通過投奔陳王來發(fā)泄?jié)M腔的憤懣。
到高祖皇帝殺死項籍,率兵包圍了魯國,其時魯國中的儒生們仍在講誦經書演習禮樂,弦歌之產不絕于耳,這難道不是古代圣人遺留的風范,難道不是一個深愛禮樂的國家嗎?齊魯一帶重視愛好文化儀典,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這已成為自然風尚。漢朝建立后,儒生們開始獲得重新研究經學的機會,又講授演習起了大射和鄉(xiāng)飲的禮儀。但是,當時天下戰(zhàn)亂尚未止息,皇上忙于平定四海,還無暇顧及興辦學校之事。孝惠帝、呂后當政時,公卿大臣都是憑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時略微起用儒生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愛刑名學說。等到孝景帝當政,不用儒生,而且竇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們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詢問,儒生無人進身受到重用。
直到當今皇上即位,趙綰、王臧等人深明儒學,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舉薦品德賢良方正而且通曉經學的文士學者。到竇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蟲分做了丞相,他廢棄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學說,延請治經學的儒生數百人入朝為官,而公孫弘竟以精通《春秋》,榮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為平津侯。從此,天下學子潛心鉆研儒學成為一時風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史記原文:上①嘗從容與信②言諸將能不③,各有差④。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
- 高柔字文惠,陳留圉人也。柔從兄于,袁紹甥也,在河北呼柔,柔舉宗從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為營長??h中素聞其名,奸吏數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
- 從文化視角創(chuàng)新高中文言文教學摘 要:試圖以文化視角創(chuàng)新高中文言文教學思想,打破傳統(tǒng)文言教學中以字詞、語法為主的教學狀況,在滿足學生文言知識的
- 文言文總復習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 通 意思:2、為天下唱 通 意思: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4。 將軍身被
- 陳繼儒《寶顏堂秘籍·渾然子》原文:農夫耕于田,數息(1)而后一鋤。行者(2)見而哂(3)之曰:“甚矣,農夫之惰也!數息而后一鋤,此田終(4)
- 舒元輿,婺州東陽人。地寒,不與士齒。始學,即警悟。去客江夏,節(jié)度使郗士美異其秀特,數延譽。元和中舉進士見有司鉤校苛切既試尚書雖水炭脂炬餐具皆
- 指導學生用評點法閱讀文言文參考評點是我國傳統(tǒng)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評,即評論。這種評論是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上的要點以及用詞造句方面的特
- 何謂執(zhí)筆文言文清康有為日:“學者欲執(zhí)筆,先求腕平,次求掌豎,后以大指與中指相對抵管,令大指之勢倒而仰,中指之體直而垂。名雖曰執(zhí),實則緊夾其管
- 文言文至理名言摘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至理名言摘抄,歡迎參考
- 高中課內文言文選段閱練習題目及答案閱讀《陳太丘與友期》,完成下列各題。(10分)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
-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七歲知為文。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
- (一)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div>文言文名句集萃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述而》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抖Y記·中庸》3、玉不琢林景熙原文:春聲君,風姓等名,字子耀。其先孤竹君之裔,后家于渭川,復徙居扶風。世掌絲綸①,聲名赫奕。每歲至春和,舉族必盛,翔翔飄舞,望之若空宋史原文:吳獵,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進士第,初主潯州平南簿。時張栻經略廣西,檄攝靜江府教授。劉焯代栻,栻以獵薦,辟本司準備差遣。光宗以疾久王維《竹里館》-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注釋]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2.長梁書原文: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聰潁,既長,博學多通,尤精義理,善誦書,背文諷說,音韻清辯。起家齊太學博士,遷后軍行參軍。建武中,魏人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清]龔自珍居禮曹,客有過者曰:“卿知今日之揚州乎?讀鮑照《蕪城賦》,則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本草綱目·草部·豆蔻》文言文《本草綱目·草部·豆蔻》作者:李時珍釋名草豆蔻、漏蔻、草果。氣味(仁)辛、澀、溫、無毒。主治心腹脹滿,氣短。用《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