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文章繁簡》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17 12:52:44
文章繁簡
[清] 顧炎武
韓文公作《樊宗師墓銘》曰:“維古于辭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后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贝藰O中今人之病。若宗師之文,則懲時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子曰:“辭達而已矣?!鞭o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繁簡之論興,而文亡矣?!妒酚洝分碧幈貏儆凇稘h書》之簡處。《新唐書》之簡也,不簡于事而簡于文,其所以病也。
“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須重見而意已明。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薄坝叙伾~于鄭子產(chǎn),子產(chǎn)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則洋洋③焉,悠然而逝?!赢a(chǎn)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chǎn)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須重疊而情事乃盡,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書》,于齊人則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產(chǎn)則必曰:“校人出而笑之”,兩言而已矣。是故辭主乎達,不主乎簡。
劉器之曰:“《新唐書》敘事好簡略其辭,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鼻椅恼仑M有繁簡邪?昔人之論謂如風(fēng)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 )自然,( )有意于繁簡,( )失之矣。當(dāng)日《進〈新唐書〉表》云:“其事則增于前,其文則省于舊④?!薄缎绿茣匪圆患肮湃苏?,其病正在此兩句上?!?br/>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受困無力。 ③洋洋,歡樂。 ④前,舊,均指《舊唐書》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則懲時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懲:勸戒制止
B.有饋生魚于鄭子產(chǎn) 饋:贈送
C. 校人烹之,反命曰 反:反而
D. 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郁:晦澀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反”,通“返”,“回去”的意思。
【思路點撥】判定通假字,一要根據(jù)通假字用同聲同韻的字代替本字的特點,遇到某個詞用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就可以從字音或聲旁方面去考慮這個詞是否是通假字。二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類:①同音字、形近字多采用所通假字的聲旁?!傲腥迸Z”,“列”通“裂”?!耙园茁蛊閹В彼氖f”,“直”通“值”?!皩④娗莶?,宜在今日”,“禽”通“擒”。②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韻母或聲母,形近多采用共同聲符?!熬嚓P(guān),毋內(nèi)諸侯”,“內(nèi)”通“納”?!白淙贿吘秤屑薄?,“卒”通“猝”?!皩儆枳魑囊杂浿?,“屬”通“囑”。③音同、形不同?!笆植门e”,“裁”通“才”?!八R窮乏者得我歟”,“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若不出( )自然,( )有意于繁簡,( )失之矣。
A. 于 而 則 B. 而 于 則
C. 因 之 而 D. 乎 則 者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虛詞“于”“而”“則”的用法,“而”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2.表示遞進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7.表示因果關(guān)系,8.表示目的關(guān)系。“于”常做介詞使用。1.在,從,到;2.“在……方面”“從……中”;3.由于;4.向,對,對于;5.被;6.與,跟,同;7.比。“則”(一)連詞。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2.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勺g為"就",或不譯。4.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表示轉(zhuǎn)折時,用在后一分句,譯為"可是""卻"“反而”;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5.表示選擇關(guān)系。常和“非”“不”呼應(yīng)著用,譯為“就是”“不是……就是”。(二)副詞。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2.表對已然或發(fā)現(xiàn)的強調(diào)??勺g為“已經(jīng)”“原來”“原來已經(jīng)”。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B.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C.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D. 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知識點】本題考查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及正確斷句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 解析:抓住“此”“若”“則”等詞來斷句。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在開頭段提出了全文的觀點,并例舉了《史記》《新唐書》等來證明。
B.作者認為言辭以達意為主,沒有必要空泛地討論語言的繁與簡的問題,否則,好文章就不會出現(xiàn)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齊人妻與校人的話為例,將《孟子》與《新唐書》的寫法作了對比,意在提倡寫作時使用繁筆。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書》所謂的“其事則增于前,其文則省于舊”其實不是優(yōu)點而恰恰是缺點。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 提倡寫作時使用繁筆”錯誤,對比的用意是引出“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的觀點。
【思路點撥】篩選文中信息的解題策略:①注意陳述主體是否一致。在文言文信息篩選題中,經(jīng)常存在某些被選文句的陳述主體與題干不一致的情況,而這些文句大多數(shù)恰恰是應(yīng)被排除的選項。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一定要看所選文句的陳述主體是否與題干一致。②注意主體關(guān)涉的對象是否一致。題干要求篩選的信息與所選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僅表現(xiàn)在陳述對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現(xiàn)在兩處關(guān)涉對象的一致性上。③明確信息的意義指向。對主體和對象的確認,是為準確篩選信息打下的兩個漂亮的外圍殲滅戰(zhàn),要最終選出正確答案,還要理解表達信息的概念內(nèi)涵,明確所要篩選的信息的意義指向。④梳理文意句意。對所選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準確把握,對所選文句與相鄰文句間語意關(guān)系的正確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錯誤選項的干擾。⑤辨明行為、品質(zhì)與功績、影響等。有些題干要求篩選的信息與所選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處,但題干要求選出的是行為、品質(zhì),而文句反映的卻是結(jié)果,遇到這種情況要認真辨析。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新唐書》之簡也,不簡于事而簡于文,其所以病也。(4分)
譯文:
(2) 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3分)
譯文:
(3) 必須重疊而情事乃盡,此孟子文章之妙。(3分)
譯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新唐書》的簡,不是史事上簡,而是行文上簡,這就是它出現(xiàn)弊病的原因。(2)問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說全都是富裕高貴的人,但不曾有顯達的人來我們家。(3)這里必須把話重復(fù)才能把人的情態(tài)和事的細節(jié)完全地表現(xiàn)出來,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處所在。 解析:(1) “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病”是“弊病”的意思,判斷句式1分,句意1分。(2) “富貴”是“富裕高貴的人”的意思,“顯”是“顯達”的意思,各1分,句意1分。(3)“重疊”是“重復(fù)”的意思,“乃盡”是“完全地表現(xiàn)出來”的意思,各1分,句意1分。
【思路點撥】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五字要訣。文言文翻譯要能做到信、達、雅,應(yīng)該掌握五字訣:留、刪、增、調(diào)、變。①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年號、某些典章制度名稱以及物品名稱等,這些不必翻譯。②刪,刪去一些只起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無法對應(yīng)地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翻譯,刪后又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的,亦可刪去。③增,把文言文的單音詞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也應(yīng)增補出來。④調(diào),將古今漢語不同的語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調(diào)整。⑤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
參考譯文:
韓愈作《樊宗師墓銘》寫道:“古人寫文章必定自己遣詞造句,后來(文章)水平低不能自己創(chuàng)作的人就去剽竊盜用他人的。后人總是向前人公開抄襲搬用,從漢朝到現(xiàn)在都是這樣?!边@很準確地說中了現(xiàn)在文人的毛病。至于宗師的文章,在勸誡制止當(dāng)時人的過失時自己卻也犯了過失。寫作文章必須作注寫清一些必要的內(nèi)容,這情況在秦漢以前還是做得很好的;至于現(xiàn)在的人寫作文章卻沒有作注以致讀者無法理解,這樣的話是因求簡而得繁,兩方面都有失誤??鬃诱f:“言辭能夠表達意思就可以了?!毖赞o注重的在于表達意思,不必評說它是繁還是簡。(如果)對言辭繁簡的評說興盛了,好文章也就消失了。《史記》中紛繁詳細的描寫必定勝過《漢書》簡陋單薄的敘述?!缎绿茣返暮?,不是史事上簡,而是行文上簡,這就是它出現(xiàn)弊病的原因。
“時子通過陳子把(齊王說的話)轉(zhuǎn)告孟子,陳子也就把時子的話告訴了孟子?!?br/> “齊國一個人,在家里有一妻一妾。她們的丈夫出門,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飽了肉之后才回家。他妻子問與他一道吃喝的是什么人,他說都是富裕高貴的人。他妻子告訴他的妾說: ‘丈夫出門,總是酒足飯飽后回來;問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說全都是富裕高貴的人,但不曾有顯達的人來我們家,我打算悄悄地查看他到什么地方去?!薄皬那坝腥怂突铘~給鄭國的子產(chǎn),子產(chǎn)派管理池塘的人把魚養(yǎng)在池塘里。管池塘的人卻把魚烹煮了,回來向子產(chǎn)匯報說:‘剛放它時,死氣沉沉的,過了一會,就歡樂起來,悠然地游往水深處而消逝了?!赢a(chǎn)說:‘它得到了它應(yīng)該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應(yīng)該去的地方。管池塘的人出來后,對人說:‘誰說子產(chǎn)很聰明?我已經(jīng)把魚煮熟吃了,可他還說:“它得到了它應(yīng)該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應(yīng)該去的地方!”’
這里必須把話重復(fù)才能把人的情態(tài)和事的細節(jié)完全地表現(xiàn)出來,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處所在。假使(把《孟子》的故事)寫進(文字儉省的)《新唐書》,對“齊人”這個故事,必定(概括地)寫成“他的妻子懷疑他,就悄悄地查看他”;對“子產(chǎn)”這個故事,必定(概括地)寫成“小吏退出后嘲笑子產(chǎn)”。(只概括成)兩句話罷了。所以,言辭注重的在于表達清楚意思,注重的不在于簡潔。
劉器之說:“《新唐書》敘述事情喜好言辭簡略,所以它敘述的事情大多晦澀不明晰,這是寫作史書的弊病。況且寫作文章,哪里存在刻意去追求繁復(fù)或簡潔的做法呢?古人在論述這個問題時,認為寫文章,就如同風(fēng)從水面上吹過,自然而然地形成波紋;如果不是自然地形成,而是有意地追求繁復(fù)或簡潔,那么就會出現(xiàn)弊病了。當(dāng)時(曾公亮)《進〈新唐書〉表》說:“《新唐書》所敘的事情比起《舊唐書》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卻比《舊唐書》簡略。”《新唐書》比不上古人史書的原因,它的病根正在這兩句話上。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趙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孫也。少學(xué)于其鄉(xiāng)先生饒魯,知立身大節(jié)。及仕,所至以干治稱,而未嘗干人薦舉。初以蔭為泰寧主簿,三遷至淮西運轄,浮沉冗
- 文言文鑒賞:前出師表【作品介紹】《前出師表》,是中國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后主的一篇表。當(dāng)時為建興五年,蜀漢已從劉備殂亡的震蕩中恢復(fù)過來
- 觀潮譯文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此詩這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蘇軾結(jié)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
- 李庭芝,字祥甫。少穎異,日能誦數(shù)千言,而智識恒出長老之上。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鄉(xiāng)舉不行,以策干荊帥孟珙請自效。珙善相人,見其魁偉,顧諸子
- 羅洪先,字達夫,吉水人。父循,進士。歷兵部武選郎中。會考選武職,有指揮二十余人素出劉瑾門,循罷其管事。瑾怒罵尚書王敞,敞懼,歸部趣易奏。循故
- 皇甫謐,字士安,小時候名叫靜,是安定朝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人,漢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孫?;矢χk過繼給他叔父為子,隨叔父遷居新安?;矢χk年二
- 王審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為農(nóng)民。唐廣明中,黃巢犯闕,江、淮盜賊蜂起。有賊帥王緒者,自稱將軍,陷固始縣,審知兄潮時為縣佐,緒署為軍
- 湖上寓居雜詠[1]荷葉披披一浦涼[2],青蘆奕奕夜吟商[3]。平生最識江湖味[4],聽得秋聲憶故鄉(xiāng)。湖上寓居雜詠南宋 姜夔莞墻曲曲
- 《韓非子·說林下》寓言故事原文:宋之富賈有監(jiān)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而理其毀瑕,得千溢焉。 (選自《韓
- 烏重胤,潞州牙將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師加討。潞帥盧從史雖出軍,而密與賊通。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從史軍相近,承璀與重胤謀,縛從史于帳下。是
- 庖夫文言文及翻譯引導(dǎo)語:很多人學(xué)文言文都是先從其翻譯開始的,那么相關(guān)的庖夫的文言文以及翻譯哪里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
- 文言文山市翻譯初一文言文翻譯:《山市》譯文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jīng)常好幾年也不出現(xiàn)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yè)朋友
- 《游龍鳴山記》 文言文閱讀游龍鳴山記【明】陶安游之勝者,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則所以宣其和、舒其郁、暢其心而發(fā)其文者
- 晉書原文:摯虞,字仲洽,京兆長安人也。父模,魏太仆卿。虞少事皇甫謐,才學(xué)通博,著述不倦??は鞑?。虞嘗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天之所祐者義也,
- 芒山盜文言文翻譯引導(dǎo)語:《芒山盜》這篇文言文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那么有關(guān)芒山盜的文言文以及翻譯哪里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
- 中考語文文言文四大記憶方法1.縱橫結(jié)合記憶法古今作家生活時代不同,從而形成縱的聯(lián)系;同一時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lián)系。將
-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楊漣劾魏忠賢
- 劉矩,字叔方,沛國蕭人也。叔父光,順帝時為司徒。矩少有高節(jié),以父叔遼未得仕進,遂絕州郡之命。太尉朱寵、太傅桓焉嘉其志義,故叔遼以此為諸公所辟
- 陸龜蒙原文:碑者,悲也。古者懸而窆,用木。后人書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漢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
- 文言文《將相和》片斷賞析前不久,筆者聽一位老師執(zhí)教《將相和》(六年制第十冊)中的澠池之會。這位老師抓住了學(xué)生愛分勝負的心理特點精心設(shè)問,并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