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蘇洵傳》(四)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01 01:11:08
宋史
原文:
或曰:“機(jī)者,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jì)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機(jī)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嗚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見機(jī)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變,常伏于安,田文所謂“子少國危,大臣未附”,當(dāng)是之時,而無腹心之臣,可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遺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遺孝昭、孝宣。蓋天下雖有泰山之勢,而圣人常以累卵為心,故雖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
《傳》曰:“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北粟T渍?,非腹心之臣,天子安能舉天下之事委之,三年不置疑于其間邪?又曰:“五載一巡狩?!北藷o腹心之臣,五載一出,捐千里之畿,而誰與守邪?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密友,以開心胸,以濟(jì)緩急,奈何天子而無腹心之臣乎?近世之君抗然于上,而使宰相眇然于下,上下不接,而其志不通矣。臣視君如天之遼然而不可親,而君亦如天之視人,泊然無愛之之心也。是以社稷之憂,彼不以為憂,君憂不辱,君辱不死。一人譽(yù)之則用之,一人毀之則舍之。宰相避嫌畏譏且不暇,何暇盡心以憂社稷?數(shù)遷數(shù)易,視相府如傳舍。百官泛泛于下,而天子惸惸(qióng :同“煢”。沒有兄弟,孤獨(dú))于上,一旦有卒然之憂,吾未見其不顛沛而殞越也。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師,愛之如兄弟,執(zhí)手入臥內(nèi),同起居寢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yù)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尊其爵,厚其祿,重其權(quán),而后可與議天下之機(jī),慮天下之變。
宰相韓琦見其書,善之,奏于朝,召試舍人院,辭疾不至,遂除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卒。賜其家縑、銀二百,子軾辭所賜,求贈官,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蜀。有文集二十卷、《謚法》三卷。
譯文/翻譯:
有人會說:“所謂心機(jī),只有創(chuàng)業(yè)之君才借助于它,作為守成之世,君子有什么必要把事情搞得那么神秘,有什么必要信用心腹之臣呢?”這真是一種可悲可嘆的論調(diào),試問,我們現(xiàn)今的守成之世能與太古之世相比嗎?不能,這就說明心機(jī)不可不用。況且天下之變常陷伏于所謂太平盛世,就像田文所說:“子少國危,大臣未附。”這種景況沒有心腹之臣難道不叫人寒心嗎?過去,漢高祖臨終前天下本已安定,然而劉邦仍囑咐周勃輔佐孝惠帝、孝文帝。漢武帝臨終前,天下本已大治,但他也吩咐霍光做孝昭帝和孝宣帝的心腹之臣??v然天下有泰山不倒之穩(wěn)勢,圣人也常有累卵之憂心。由此可看出,守成之世,圣人不可不要心腹之臣。
《左傳》說“:百官總己以聽于宰相?!痹紫嗳绻?a href="/cd/b/bushi5959.htm">不是腹心之臣,天子怎能把天下大事委托給他管理,而且三年不對他產(chǎn)生懷疑呢?《左傳》還說:“五載一巡狩?!比绻熳訜o心腹之臣,在他五年一度的例行出巡時,怎能放心拋開千里之外的京城。又要誰來為他守護(hù)京城呢?現(xiàn)在一家中必有宗老,一介寒士必有密友,借以開啟心胸,接濟(jì)緩急。為什么作為天子就不該有腹心之臣呢?近世的一些君王威然高高在上,而使宰相渺然聽命于下。君臣之間界線分明,上下之間沒有溝通。臣視君仿佛有天上的星星那么遙遠(yuǎn)而不得親近,君主也像在天上俯視臣子,泊然無撫愛之心。這就容易造成這樣一種狀況:國家有憂,臣子不以為憂;君主有憂,臣子不感到屈辱;君主受到污辱,臣子不去為君主而死。另外,近世君主用人沒有自己的尺度,有一個人說某人好就馬上任用他,而有一個人說某人不好就馬上割舍他。在這種氛圍下,作為宰相,他避嫌畏譏都來不及,哪里還有時間專心以國事為憂呢?外降無常,信疑不定,使宰相視宰相之府如傳舍。百官泛泛于下而天子高高在上,一旦有緊急之憂,君臣莫不顛沛流離甚至遭殺身之禍。所以我認(rèn)為,圣人之任用心腹之臣,要尊之如父師,愛之如兄弟,相互之間無猜疑和禁忌,同起居寢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夸獎他我是這樣,百人詆毀他我也是這樣,仍使他有高貴的爵位,有優(yōu)厚的俸祿,有十足的權(quán)力,然后與他共同商議**大事,共同考慮應(yīng)付天下之事變。
宰相韓琦看到蘇洵的文章后十分贊賞,并將此文章奏報到朝廷,蘇洵因此被召試舍人院,但他以有病為由沒有到任。于是又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當(dāng)時正趕上太常修撰建隆以來的禮書,故以蘇洵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一起用修禮書,并撰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可惜書成之后,剛剛上奏而沒有得到回音,蘇詢就去世了。皇帝特意賜綢、銀二百給他家里,但其子蘇軾辭退了所賜之錢,只求贈官,因此皇帝特贈蘇洵為光祿寺丞,并敕令有關(guān)部門用船將蘇洵的遺體運(yùn)回四川。蘇洵有文集二十卷、《謚法》三卷。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鄭默字思元。起家秘書郎,考核舊文,刪省浮穢。中書令虞松謂曰:“而今而后,朱紫別矣?!鞭D(zhuǎn)尚書考功郎,專典伐蜀事,封關(guān)內(nèi)侯,遷司徒左長史。武帝受
- 文言文南轅北轍原文及翻譯文言文閱讀測試是高考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變化發(fā)展關(guān)系到高考語文改革的整體進(jìn)程。下文是小編整理的南轅北轍的文言文翻
- 康駢原文: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罷歸,居在東洛。深感一貴家舊恩,欲召諸子從容(從容:赴宴游玩)。有敬愛寺僧圣剛者,常所往來,李因以具宴為說。僧
- 周書原文:韋叔裕字孝寬,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將軍、南幽州刺史。時氐賊數(shù)為抄竊,旭隨機(jī)招撫,并即歸附。尋卒官
- 張漢卿,字元杰,儀封人。正德六年進(jìn)士。授魏縣知縣,征拜刑科給事中。嘗陳杜僥幸、廣儲積、慎刑獄三事,深切時弊,不報。武宗將南巡,偕同官伏闕諫。
- 元史原文:張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強(qiáng)命中,嘗從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軍盡歡。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攝管軍萬戶
- 孟門山文言文及翻譯導(dǎo)語:孟門山是出處有《水經(jīng)注·河水》的散文類的酈道元著文言文,作者是酈道元。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孟門山的文言文及翻譯。歡
- 文言文《戰(zhàn)國策·秦一·張儀之殘樗里疾》原文及翻譯原文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楚。因令楚王為之請相于秦。張子謂秦王曰:“重樗里疾而使之者,將
- 臥薪嘗膽文言文及翻譯導(dǎo)語: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jīng)常打仗,有次吳王領(lǐng)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后傷重而亡。吳王死后,
- 文言文《天凈沙·秋思》原文《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yuǎn)創(chuàng)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天凈沙·秋思》原文
- 文言文考點(diǎn)《論語·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弊釉唬骸澳R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
- 素問·平人氣象論的文言文及翻譯素問·平人氣象論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 《明史·胡儼傳》選段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題(19分)胡儼,字若思,南昌人。少嗜學(xué),于天文、地理、律歷、醫(yī)卜無不究覽。洪武中
- 南康直節(jié)堂記蘇轍原文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巨細(xì)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
- 中考文言文實詞復(fù)習(xí)資料示例1、人不知而不慍(怨恨)《論語十則》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迷惑)(疑惑)3、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導(dǎo))4
- 宋濂原文: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场!惫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
- 童趣沈夏文言文翻譯作者追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童趣沈夏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釋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下面來看看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釋的詳細(xì)內(nèi)容吧!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釋宋國有個農(nóng)夫正在田里翻土。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句文言文名句是從中國的'經(jīng)典古籍中進(jìn)行分類整理并精心挑選出來的一些優(yōu)秀的句子,接下來小編搜集了文言文經(jīng)典名句,歡迎查看。
- 列女傳文言文節(jié)選翻譯《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漢族婦女事跡的傳記性史書,也有觀點(diǎn)認(rèn)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共七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列女傳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