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博雞者事》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10 14:39:33
《書博雞者事》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
《書博雞者事》是明代文學(xué)家高啟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元朝末年以博雞者為首的袁州下層群眾路見不平、“群起奮袂以伸其憤”的事跡,歌頌了博雞者不畏強(qiáng)橫、不畏權(quán)勢、敢于斗爭的俠義精神,反映了當(dāng)時**現(xiàn)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書博雞者事》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博雞者,袁人,素?zé)o賴,不事產(chǎn)業(yè),日抱雞呼少年博市中。任氣好斗,諸為里俠者皆下之。
元至正間,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部使者臧,新貴,將按郡至袁。守自負(fù)年德,易之,聞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被蛞愿骊啊j芭?,欲中守法。會袁有豪民嘗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誣守納已賕。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一日,博雞者遨于市。眾知有為,因讓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貧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資,誣去賢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誠丈夫,不能為使君一奮臂耶?”博雞者曰:“諾?!奔慈腴傋?,呼子弟素健者,得數(shù)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華衣乘馬,從群奴而馳。博雞者直前捽下,提毆之。奴驚,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復(fù)自策其馬,麾眾擁豪民馬前,反接,徇諸市。使自呼曰:“為民誣太守者視此!”一步一呼,不呼則杖,其背盡創(chuàng)。豪民子聞難,鳩宗族童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博雞者逆謂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則闔門善俟。吾行市畢,即歸若父,無恙也?!焙烂褡討炙煺葰⑵涓?,不敢動,稍斂眾以去。袁人相聚從觀,歡動一城??や浭埋斨Y白府。府佐快其所為,陰縱之不問。日暮,至豪民第門,捽使跪,數(shù)之曰:“若為民不自謹(jǐn),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為怨望,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汝罪宜死,今姑貸汝。后不善自改,且復(fù)妄言,我當(dāng)焚汝廬、戕汝家矣!”豪民氣盡,以額叩地,謝不敢。乃釋之。
博雞者因告眾曰:“是足以報使君未耶?”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辈╇u者曰:“然?!奔催B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臺。臺臣弗為理。乃與其徒日張“屈”字游金陵市中。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
高子曰: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觀袁守雖得民,然自喜輕上,其禍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賊戾之士哉!第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憤,識者固知元政紊弛,而變興自下之漸矣。
——選自《四庫全書》本《鳧藻集》
〔明〕高啟
譯文
博雞者是袁州人,一向游手好閑,不從事勞動生產(chǎn),每天抱著雞召喚一幫年輕人,在街市上斗雞賭輸贏。他任性放縱,喜歡與人爭斗。許多鄉(xiāng)里的俠義好漢,都對他很服從、退讓。
元代至正年間,袁州有一位州長官頗多仁愛、寬厚的政績,百姓很喜歡他。當(dāng)時上級官署派下的使者姓臧,是一個新得勢的權(quán)貴,將要巡察各州郡到袁州來。太守依仗著自己年資高有德望,看不起這位新貴,聽說他到了,笑著說:“這是臧家的小子啊?!庇腥税堰@話告訴了姓臧的。臧大怒,想用法律來中傷陷害太守。正巧袁州有一個土豪,曾經(jīng)受過太守的杖刑,他得知姓臧的使者心里懷恨太守,就誣陷太守接受過自己的賄賂。使者于是逮捕了太守,威逼其認(rèn)罪,革掉了太守的官職。袁州人非常憤慨,但是沒有什么辦法來對付他。
一天,博雞者在街市上游蕩。大家知道他有能力有作為,因而責(zé)備他說:“你向來以勇敢出名,但只能欺壓貧弱的人罷了。那些土豪依仗他們的錢財,誣陷賢能的使君,使他罷了官,袁州人失去了父母官。你果真是男子漢大丈夫的話,就不能為使君出一把力嗎?”博雞者說:“好?!本偷截毭窬劬拥牡胤?,召來一批向來勇健的小兄弟,共有幾十個人,在路上攔住那個土豪。土豪正穿著一身華麗的衣服,騎著馬,后面跟隨了一群奴仆,奔馳而來。博雞者一直向前把他揪下馬,又提起來加以毆打。奴仆們驚恐萬分,各自逃去。博雞者于是剝下土豪的衣服,自己穿著,又自己鞭打著土豪的馬,指揮眾子弟簇?fù)碇梁涝隈R的前面,把他的雙手反綁著,游街示眾。命令土豪自己大聲叫道:“作老百姓的要誣陷太守,就看看我的樣子!”走一步叫一聲,不叫就用杖打,打得土豪的背上全部是傷。土豪的兒子聽說有此禍殃,就聚集了同宗本家的奴仆一百人左右,想攔路奪回他的父親。博雞者迎面走上去說:“如果想要你父親死,那就上前來斗。否則還是關(guān)起門來在家里好好地等著。我游街結(jié)束,就歸還你的父親,不會有危險的?!蓖梁赖膬鹤雍ε虏╇u者會因此用棍杖打死他的父親,不敢動手,匆匆約束招攏了奴仆們而離去。袁州的'百姓相互追隨著聚集在一起觀看,歡呼聲振動了整個袁州城??ぶ姓乒苊袷碌墓倮舴浅s@懼,騎馬奔告州府衙門。府里的副官對博雞者的所作所為感到痛快,暗中放任他而不過問。天黑,博雞者和游街隊伍來到土豪家門口,揪著他命他跪下,列數(shù)他的罪狀說:“你做老百姓,不能自己檢點,冒犯了使君,用杖打你,這是刑法的規(guī)定。你竟敢因此而怨恨在心,又趁機(jī)誣陷使君,使他罷了官。你的罪行當(dāng)死,現(xiàn)在暫且饒恕你。今后如果不好好改過自新,并且再胡言亂語,我就要燒掉你的房屋,殺掉你的全家!”土豪氣焰完全沒有了,用額頭碰地,承認(rèn)自己有罪,表示再不敢了。這才放了他。
博雞者于是告訴大家說:“這樣是否足夠報答使君了呢?”大家說:“你所作所為確實令人痛快,但是使君的冤枉沒有伸雪,還是沒有用的?!辈╇u者說:“對?!绷⒓从眉堖B成一個巨幅,寬有二丈,大寫了一個“屈”字,用二根竹竿夾舉起來,奔走到行御史臺去訴訟,行御史臺的官吏不受理。于是便和他的一幫小兄弟,每天張著這個“屈”字游行于金陵城中。行御史臺的官吏感到慚愧,追受了他們的狀紙,為他們恢復(fù)了太守的官職而罷免了姓臧的使者。當(dāng)時,博雞者由于他的俠義行為而聞名于東南一方。
高啟說:我在史館,聽翰林官天臺人陶先生說起博雞者的事??磥碓萏仉m然能得民心,但是沾沾自喜,輕視上級,他的遭禍不是外來的原因造成的。姓臧的使者,濫用法律權(quán)力,用來報復(fù)一句話的怨恨,本來就是一個兇殘的人!但做上級的人不能察明下情,致使百姓捋起袖子,一起奮起,發(fā)泄自己的憤慨。有見識的人本就知道元代的政治混亂松弛,因而變亂的興起已經(jīng)從下面慢慢形成了。
詞句注釋
1.書博雞者事:記述博雞者的事。博雞者,以斗雞du6*博為生的人。
2.袁:袁州路,治所在今江西宜春。
3.素?zé)o賴:平日游手好閑。
4.不事產(chǎn)業(yè):不從事生產(chǎn)勞動。
5.任氣:意氣用事。
6.里:鄉(xiāng)里,當(dāng)?shù)亍O拢号宸?,退讓?/p>
7.至正:元順帝年號(1341—1368)。
8.守:州郡的長官,就是下面說的“太守”,實際是指知府?;菡荷普?/p>
9.新貴:新近顯貴得勢。
10.按郡:巡察州郡地方。
11.“守自”句:袁州太守依仗著自己年老有德,看不起那個姓臧的使者。易,輕視的意思。
12.“欲中”句:想要利用法律來傷害太守。
13.會:剛巧。豪民:土豪。嘗:曾經(jīng)。杖:杖刑,用木棍打背、臀或腿。
14.嗛(xián):懷恨。
15.納:接受。賕(qiú):賄賂。
16.逮:逮捕。
17.脅服:威逼認(rèn)罪。
18.奪:罷免。
19.報:對付。
20.遨(áo):游逛。
21.有為:可以有所作為。
22.讓:責(zé)備。
23.“若素”句:你一向以勇敢出名。
24.徒能:只能。藉:踐踏。這里是欺壓的意思。貧孱(chán):貧窮弱小。
25.恃:依仗。資:錢財。
26.去:指罷免。使君:指太守。
27.父母:比喻有惠政的太守。
28.誠:確實是。
29.奮臂:舉臂,表示出力。
30.諾:表示答應(yīng)的聲音。
31.閭左:這里損貧民聚居的地方。
32.遮:擋。
33.華衣:穿著一身華麗的衣服。
34.從:跟隨。
35.直前:一直向前。捽(zuó):揪。
36.提毆:用手提著加以毆打。
37.亡:逃。
38.授褫(chǐ):剝。自衣:穿在自己身上。
39.復(fù):又。策:用馬鞭子趕馬。
40.麾(huī):指揮。擁:圍。
41.反接:雙手反綁著。
42.徇諸市:讓他在市場上游街示眾。
43.“為名”句:做老百姓而誣告太守的,就會落得這樣下場。
44.難:禍?zhǔn)隆?/p>
45.鳩(jiū):聚集。宗族: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員。童:未成年的仆人。百許人:一百多人。
46.要(yāo)篡:攔路搶走。
47.逆:對面迎上去。
48.而父:你的父親。
49.前斗:上前來對打。
50.“否則”句:否則就關(guān)門坐在家里好好地等著。
51.行市:在市場上游行。
52.歸:還。
53.無恙:不會受害。
54.遂:即刻。杖殺:用棍杖打死。
55.斂:招攏,約束。
56.相聚從觀:互相追隨著擠在一起觀看。
57.郡錄事:州郡地方上掌管文書的官吏。駭:驚懼。
58.白:告知。府:古時縣以上一級的地方行政單位。
59.府佐:府一級官員的副職??欤焊械礁吲d。這句說:府佐對博雞者所做的事感到高興。
60.陰縱之:暗中放任不管。
61.第:官僚、貴族的家宅。
62.捽(zuó):揪住。
63.數(shù):列舉過錯。
64.不自謹(jǐn):自己不檢點。
65.冒:冒犯。
66.用是:因此。怨望:怨恨。
67.投間:趁機(jī),鉆空子。
68.罷:罷免。
69.宜:應(yīng)當(dāng)。
70.姑:暫且。貸:饒恕。
71.“后不”兩句:今后如果不好好改過自新,并且還要胡說亂講。
72.廬:房屋。戕(qiāng):殺害。
73.謝不敢:認(rèn)罪,表示不敢再犯。
74.是:這。報:報答。
75.白:伸雪。
76.猶:還,仍然。
77.楮(chǔ):紙。楮是樹,它的樹皮纖維可造紙,所以古人把紙叫作楮。
78.廣:寬度。
79.揭:高舉。
80.行御史臺:設(shè)在地區(qū)的執(zhí)行御史臺職責(zé)的官署。御史臺是中央監(jiān)察機(jī)關(guān)。大德元年(1297),金陵(今南京)被定為江南諸道行御史臺,設(shè)官品秩同內(nèi)臺,掌監(jiān)察江浙、江西、湖廣三省。
81.理:處理。
82.徒:同伙。張:指打開橫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
83.追:事后補行。牒:公文。這里指狀紙。
84.復(fù):恢復(fù)。黜(chù):罷免。
85.方:正當(dāng)。
86.“博雞”句:博雞者由于他的俠義行為而聞名于東南一帶地方。
87.高子:作者自稱。
88.史館:官署名,掌管監(jiān)修國史之事。
89.翰林:官名,明代在科舉考試中選拔一部分人入翰林院為翰林官。明代的翰林院是掌管修史、著作、圖書等事的官署,史館就并在其中。天臺:今浙江天臺縣。
90.得民:受到人民的愛戴。
91.自喜:自以為自己很好。輕上:瞧不起上級。
92.“其禍”句:袁守的得禍,不是由于外來的原因。
93.三尺:指劍,這里指操生殺之權(quán)。這句說:姓臧的使者濫用權(quán)力。
94.仇(chóu):報復(fù)。憾:怨恨。
95.賊戾(lì):不正派,兇殘。
96.第:但。為上者:做上級的人。察:查察。
97.匹夫:泛指平民。攘袂(rǎngmèi):挼起袖子。
98.伸:這里是發(fā)泄的意思。
99.識者:有見識的人。元政:元代的政治。紊馳(wěnchí):混亂、松弛。
100.“而變”句:事變從下面興起的趨勢已經(jīng)漸漸形成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高啟在任國史編修官時,聽到同在翰林院的陶凱敘說元代袁州路(今江西省宜春縣一帶)有關(guān)博雞者的事,于是實錄其事,寫下《書博雞者事》這篇文章,借以說明“元政紊弛而變興自下之漸”的道理。
整體賞析
《書博雞者事》無論選材、立意與結(jié)構(gòu),都與《史記》相近。在總體結(jié)構(gòu)方面,先記事,末了用“高子曰”表述作者對有關(guān)的人和事的評論,與《史記》中各類傳記篇末用“太史公曰”以表達(dá)作者的認(rèn)識一樣。作者記敘博雞者的事跡,猶如《史記·游俠列傳》,既注意文字的峻潔簡練,又考慮寓意于事,緣事明理。
全文六段。第一段(從“博雞者袁人”至“諸為里俠者皆下之”)敘博雞者過去的為人,為后文寫他的轉(zhuǎn)變設(shè)置了對比條件。文章敘博雞者,不言其姓氏字號,但點明其為“袁人”,因他的義舉就是替袁州太守報仇雪恨。博雞者過去是個無賴,不從事生產(chǎn),天天抱著雞呼喊一班少豪到街上du6*博;他任性使氣,愛與人斗鬧,使鄉(xiāng)里間充當(dāng)好漢的人物都服從他。清人李漁說:“開卷之初,當(dāng)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保ā堕e情偶記》卷三)高啟這么寫,有三個作用:一是介紹博雞者的個性,與他后來的作為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二是以他過去的為人所不齒與日后的眾人稱贊相對照;三是構(gòu)成懸念,激起讀者強(qiáng)烈的興趣。第二段(從“元至正間”到“然未有以報也”)敘袁州太守被誣受黜,袁人大憤。作者宕開筆墨,不順接博雞者事,而另敘袁州太守的事跡。述袁守之事,先寫其德,繼寫其冤,最后寫袁人的憤。因袁守“多惠政”,致“民甚愛之”,那么袁守蒙冤,自然使“袁人大憤”。袁守蒙冤,一是因為觸怒了姓臧的使者,一是由于豪民的誣陷。而袁守“自負(fù)年德”,傲視臧使為“臧氏之子也”,只是矛盾的誘發(fā)原因。據(jù)《孟子·梁惠王(下)》記述:魯平公要見孟子,寵臣臧倉阻止魯平公去。孟子的學(xué)生樂正子告訴了孟子。孟子說:“吾之不遇魯侯,天也,減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袁守借“減氏之子”奚落對方。減使是個“新貴”,趾高氣揚,盛氣凌人,聞后“怒”而欲以法治袁守。他利用豪民誣告袁守收賄的偽證,逮捕袁守,嚴(yán)刑脅服,終至削掉了他的官職。這部分是導(dǎo)出博雞者事的根源,因而要敘明原委。作者愈突出袁之民愛袁守之深,愈顯示袁守冤情之重;愈表現(xiàn)袁人憤恨之烈,也愈知袁人求報之切。袁人要為太守報仇雪恨,平反冤獄,也就將博雞者推出了場。在一、三段敘博雞者之事中間,楔入這么一段,好象側(cè)筆他向,另衍枝蔓,實為決源導(dǎo)流,文斷意續(xù)。這段敘寫,言簡意明,是非昭著,因果判然,字無虛設(shè),誠史家之筆。第三段(從“一日”至“乃釋之”)敘博雞者嚴(yán)懲豪民。袁人憤而思報,便激博雞者去懲治豪民:“若素名勇,徒能藉貧居者耳。彼豪民待其貨,誣去賢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誠丈夫,不能為使君一奮臂耶?”欺貧凌弱不能稱為勇,敢斗豪強(qiáng)方可名為勇;畏權(quán)避勢非丈夫,助賢鋤惡真英雄。袁人以尖利的語言激發(fā)他的自尊心,以刻薄的話語挑逗他的好勝心,以誠懇的言詞啟發(fā)他的正義感。對于“任氣好斗”的博雞者來說,袁人的這番激將誘導(dǎo)是他由“勇”到“義”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博雞者懲治豪民表現(xiàn)得有智有勇。他的智在于:第一,作好充分準(zhǔn)備。他不是憑匹夫之勇,而是“入閭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數(shù)十人”,集結(jié)了相當(dāng)?shù)牧α?,以便對付豪民家眾多的僮奴。第二,選擇良好時機(jī)。他帶了人“遮豪民于道”,于路上劫持,出其不意,攻共不備,以眾擊寡,容易得手第三,反縛豪民游街,讓他自呼“為民誣太守者視此”,既打掉了豪民的威風(fēng),又申張了正義,且能獲得廣大群眾的擁護(hù)。第四,他善于退敵。豪民的兒子糾集百余人,他以“如前來斗,即將其父處死”的辦法,迫使豪民子“斂眾以去”。最后,歷數(shù)豪民罪惡,并告誠豪民如不改惡從善,將焚其廬,毀其家,使豪民不敢再行作惡。博雞者可謂慮事周密,著著得力他的勇在于;他代表群眾愿望,挺身而出;豪民宗族人多勢大,他從容應(yīng)對,無所畏避雞者懲治豪民,不是只圖一時之快,而是以效尤。博雞者完全是站在正義的立場,為民除害,為太守申冤。這種出于義的勇,オ是大丈夫氣概。第四段(從“博雞者因告眾日”到“為復(fù)守官而黜使者”)敘博雞者事之二:使袁守官,使波。博雞者嚴(yán)懲豪民,以為這足以報袁守之仇,而群眾卻認(rèn)為這雖然出了氣,但袁守的冤未白,于是又一次引導(dǎo)博雞者為袁太守申冤。博雞者即在兩丈寬的大紙上,大書一“字,到御史臺去告狀。這么做,一方面是將袁守的冤獄公之于眾,獲取社會支持,一方面對御史臺直接施加壓力。臺臣起初不予理會,博雞者“乃與其徒日張‘屈’字游金陵市中”才迫使臺臣認(rèn)真處理其事。統(tǒng)治者就是怕將他們的陰私揭之于眾,耽心因此而危及他們的地位,可見博雞者善于斗爭。以上兩段,為本文的主體。袁守蒙冤,乃使與豪民勾結(jié)所致。這就決定了博雞者對兩個不同的斗爭對象采取兩種不同的斗爭方法:豪民系土豪,懲豪民,群眾贊助,官府一時難以干涉,所以他采取“非法”的武力懲治,臧使為官員,要罷黜他,使袁守復(fù)官,必須通御史臺,所以他改用“合法”的說理斗爭。由于博雞者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采取了與之相應(yīng)的斗爭手段,因而兩處都獲勝利。對比博雞者的前后行為,使人感到這個“素?zé)o不事產(chǎn)的游民無產(chǎn)者在袁人的啟發(fā)引導(dǎo)下有所轉(zhuǎn)變。博雞者所為,不是為個人申冤雪恥,也不是爭強(qiáng)斗勝,更不是為了顯姓揚名、升官發(fā)財,而是代表民意,伸張正義,他的形象在事實的鋪墊下高大了起來。第五段,即“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一句話,突出了博雞者所為的性質(zhì),以及所產(chǎn)生的影響,總結(jié)了以上兩段,且與開頭的一段相對照。第六段,即“高子曰”的一段議論。高啟對袁守和減使是各打五十大板,因為一個“輕上”,一個“枉法”,致“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憤”,借此說明社會“紊亂而變興自下之希望“為上者”防止社會變亂,鞏固其統(tǒng)治。高啟雖然很欣賞博雞者的義舉,可是他總認(rèn)為這是造成社會變亂的因素,他理想中的社會是官清民順。清官,要得尊上、循法、秉公。這樣,豪民無處逞其刁,平民無所泄其憤,也就國泰平安了。高啟的這些認(rèn)識具有明顯的階級局限,但由于作者系實錄所聞,較為真實地記錄了一些客觀現(xiàn)實,博雞者的行有它的積極意義。
此文寫法方面的特點有:先敘后議,敘為議就整個文章而言,可以分為敘述和議論兩大部分。敘而后議,有助于讀者從感性認(rèn)識上升為理性認(rèn)識。文章圍繞“元政紊弛而變興自下之漸”的議論中心從三方面說,一是“袁守雖得民,然自喜輕上,其禍非外至也”,指出是下面官員行為不咎由自??;二是“臧使者枉用三尺,以讎一言之憾,固賊戾之士哉”,朝廷派出的官員借公濟(jì)私,枉施刑罪;三是“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憤”,群眾憤恨奸官而堀起斗爭。作者所議與前面所敘對應(yīng),使議論出于自然,言而有據(jù)。欲擒故縱,對比鮮明。敘述部分又分為兩大層,先從反面寫起,說博雞者“素?zé)o賴,不事產(chǎn)業(yè),日抱雞呼少年博市中,任氣好斗”,使人先產(chǎn)生博雞者蠻橫無理、橫沖直闖的印象,然后調(diào)轉(zhuǎn)筆鋒,備述博雞者的見義勇為,為民舒憤。先縱后擒,不僅文勢上有開有合而且內(nèi)容上有正有反,更加突出了博雞者的形象先因后果,有總有分。敘博雞者事,先交代事情的緣起,敘述事因時,明揭兩個禍?zhǔn)?,寫后果時,分別予以懲治。博雞者事,事出有因,行事有序,先近后遠(yuǎn),先小后大,先毆后訟。懲奸徒,雪冤獄,兩方面兼及;復(fù)袁守,黜臧使,兩種效果同現(xiàn)。層次極為分明有言有行,形象鮮明。作者寫博雞者之言,用語極為簡省,懲治豪民時只有答應(yīng)群眾要求的一個“諾”字,訟臧使時也是回答人家提示的一個“然”字。這極為簡明的表態(tài)語言,顯示了他樂于納言的性格和決心為民泄憤的思對豪民宗族的一番話,勇氣逼人,智慧閃光。他對豪民的一番數(shù)落,義正詞嚴(yán),威勢咄咄,不容置辯。從他的言行,可見其疾惡如仇的心理,敘其行亦維妙維肖,逼真如畫。
高啟作史官時寫這篇文章,發(fā)揮了他史家文筆之長,也顯示了史家為文之旨。近代林紓說:“魏叔子(禧)書大鐵椎近小說,此作乃近《史記》?!蔽红麑憽洞箬F椎傳》,側(cè)重人物形象描繪,寫奇人奇事,和小說近似,而此文忠于事實,簡約敘事,緣事明理,確與《史記》相類,這也是它不同于一般記敘文之處。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牛仙客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牛仙客早年曾為縣中小吏,后為隴右營田使佐吏,歷任洮州司馬、河西節(jié)度判官,成為河西節(jié)度使蕭嵩的心腹。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牛
- 秦晉崤之戰(zhàn)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
- 初三文言文復(fù)習(xí)五天計劃全攻略對于初三學(xué)生來說,文言文是中考必爭之分。歷屆中考證明,凡是文言文分?jǐn)?shù)高的考生,其中考語文分?jǐn)?shù)都比較高。但同學(xué)們在
-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美姿容,善談?wù)?,博涉文史,以儒雅?biāo)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儋石無儲,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謹(jǐn),及其執(zhí)喪,哀毀過禮。與
- 韓翃《寒食》-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詞鑒賞寒食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注釋]1.寒食:節(jié)名,在清明前兩
- 馬全節(jié),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父文操,本府軍校,官至檢校尚書左仆射。以全節(jié)之貴,累贈太師。全節(jié)少從軍旅,同光末,為捉生指揮使。趙在禮之據(jù)魏州
- 本草綱目土部釜臍墨的文言文釋名亦稱釜月中墨、鐺墨、釜煤、釜 、鍋底墨。氣味辛、濕、無毒。主治突然心氣痛。用釜臍墨二錢,熱尿調(diào)服。中惡。用釜臍
- 天怒【明】江盈科①①天意之怒,見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測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蓋驗諸舟人已。辛酉之夏,舟過豐城,日亭午,天色光瑩
- 文言文《慶宮春·雙槳莼波》賞析紹熙辛亥除夕,余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hù)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
- 許允婦文言文翻譯《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 韓愈《答李翊書》原文《答李翊[yì]書》是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韓愈給李翊的復(fù)信,是一篇書信體論說文。李翊曾向韓愈請教寫文章的技巧,韓
- 賈昌朝,字子明。天禧初,真宗嘗祈谷南郊,昌朝獻(xiàn)頌道左,召試,賜同進(jìn)士出身,主晉陵簿。賜對便殿,除國子監(jiān)說書。孫奭判監(jiān),獨稱昌朝講說有師法。奭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譯文] 再也沒有比生別離更加令人悲傷,沒有比新相知更加令人歡欣的了。
- 高考文言文備戰(zhàn)巧妙方法一、基本 方法 :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jìn)行逐字逐句地
-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為農(nóng)為儒,不恒其業(yè)。道少純厚,好學(xué)能文,不恥惡衣食,負(fù)米奉親之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
- 《百家姓·汲》文言文歷史來源歷史來源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魏宣公太子曾居于汲邑(在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時稱太子汲。其支孫遂以"汲
- 文言文《濫竽充數(shù)》全文及翻譯《濫竽充數(shù)》是小學(xué)教材里一篇重要的文言文,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稙E竽充數(shù)》全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
- 沈鯉,字仲化,歸德人。嘉靖中舉鄉(xiāng)試。師尚詔作亂,陷歸德,已而西去。鯉策賊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殺城中通賊者,嚴(yán)為守具。賊還逼,見有備,去。四十
- 公輸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公輸【原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咀g文】公輸盤替楚王
- 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1.備bèi①周全、詳盡?!扒叭酥鰝湟印?《岳陽樓記》)②具備?!耙粫r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③準(zhǔn)備?!蔼q得備晨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