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鵝籠夫人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08 08:00:07
周容
原文:
鵝籠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時,父知女必貴,慎卜婿,得鵝籠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為家也?!奔夜?,數(shù)年猶不能展一禮。妹許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絳者將百人,筐篚亙里許。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錦繡、縠珠釧,金碧光照屋梁。門外雕鞍駿騎,起驕嘶聲。宗戚壓肩視,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媼婢共圍其妹,歡笑吃吃。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幣,裁為妹服,忽慍曰:“爾姊勿復(fù)望此也!身屬布矣!”夫人聞之,即屏去絲帛,內(nèi)外惟布。再數(shù)年,鵝籠益落魄。夫人妹已結(jié)鴛鴦?wù)?,大鼓吹,簇鳳輿出閣去。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壬子秋,鵝籠歲二十四,舉于鄉(xiāng)。夫人母謂已出意外,即鵝籠亦急告娶,夫人謂母曰:“總遲矣。”于是鵝籠愧而赴京。中兩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聞狀元貧,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執(zhí)事,宗戚媼婢間,視妹時加甚。夫人仍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已而鵝籠奉特恩賜歸,以命服娶。撫、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驛庭候,鵝籠親迎。自毗陵抵鵝籠家,絳紗并兩岸數(shù)十里,縣令角帶③出郊,伏道左。女子顯榮,聞見未之有也。
十年為相,夫人常以禮規(guī)放佚,故鵝籠當(dāng)時猶用寡過聞。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賜祭者七,遣官護喪歸,敕有司營葬。紼引④日,公卿勛貴,尊幄鱗次,東郊如云。水陸南經(jīng)二十余里,幾筵相接。卒時語鵝籠曰:“地高墜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為幸。”閱歲,鵝籠予告回里。久之,復(fù)夤緣再相,縱淫恣亂政,賜死。
贊曰:予至燕,聞鵝籠小帽青衫死古廟中,刑部錦衣諸官鑰門復(fù)命去。尸掛三日,旨下始?xì)?,牛車載柳棺出郭,無一視者。鵝籠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時所言固已窺其微也。嗚呼!夫夫之得罪于國也,固先得罪于婦矣。
【注】①鵝籠:據(jù)《續(xù)齊諧》記載,宜興人許彥遇一書生腳痛,書生要求坐進許彥的鵝籠里,許彥讓書生入籠,負(fù)之不覺重。周延儒,字玉繩,江蘇宜興人,崇禎時先后兩次任首輔,后削職安置正陽門外古廟,賜自盡。這里鵝籠喻宜興書生,借指周延儒。②戺:臺階兩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帶:發(fā)飾為角,衣飾為帶,此指盛裝。④紼引:牽引靈車的繩索,此指靈柩啟程。
譯文/翻譯:
鵝籠夫人,是毗陵縣某戶人家的女兒。(鵝籠夫人)小的時候,父親知道女兒(將來)一定會顯貴,(就)慎重地選擇女婿,(當(dāng))得到鵝籠(所寫)的文章(時),馬上把他定為女婿。(鵝籠夫人的)母親問:“家庭情況怎么樣?”(鵝籠夫人的父親)回答:“我把他的文章看成他的家業(yè)。”鵝籠的家境果然十分貧窮,幾年還不能施行一禮。
(鵝籠夫人的)妹妹被許配給了某戶人家,這戶人家很富有,很快就送來了彩禮。頭戴高帽系絲帶的僮仆將近百人,(裝聘禮的)筐篚連綿一里路左右。媒人插花掛彩,靜靜地布置,轉(zhuǎn)眼間(將聘禮等物)擺滿了庭院里的臺階。絲織品、縠紗、珠子串成的手鐲,金碧輝煌并照亮了整個屋子。門外的駿馬佩著雕飾的馬鞍,驕傲地長聲嘶鳴。親朋好友壓肩圍觀,有人問:“你的姐姐家也像這樣嗎?”家里的女傭們都圍著她的妹妹,發(fā)出吃吃的笑聲。鵝籠夫人平靜地坐在那里做針線活,一點也不為之動容。
一天,(鵝籠夫人的)母親拿出妹妹的聘禮,為(她的)妹妹裁制衣服,忽然生氣地說:“你的姐姐不要再指望這些了!(這輩子)只能穿布衣了!”鵝籠夫人聽后,馬上脫去絲織衣服,里里外外只穿布衣。又過了幾年,鵝籠更加不得志。鵝籠夫人的妹妹已結(jié)鴛鴦之好,(出閣那天)鑼鼓喧天,(被人)簇?fù)碇俗渗P凰的轎子而離開家。鵝籠夫人平靜地坐在那里做針線活,一點也不為之動容。
壬子年秋季,鵝籠二十四歲,在鄉(xiāng)試中中了舉人。鵝籠夫人的母親說(這)太出乎意料了,就是鵝籠也急忙請求馬上婚娶。鵝籠夫人對(她的)母親說:“反正已經(jīng)遲了?!庇谑沁@樣鵝籠愧疚地赴京應(yīng)考。會試、殿試兩榜都考取了第一名,名聞天下。南京的京兆尹聽說狀元家境貧窮,動用公款替他送了聘禮,(大小)官吏都來幫忙效力,親朋好友及女傭們比圍觀她妹妹(接受彩禮)時的勁頭還足。而鵝籠夫人仍然平靜地坐在那里做針線活,一點也不為之動容。
不久鵝籠奉皇帝特別恩賜回家娶妻。巡撫、巡按御史以下的官員以及地方的郡守,都聚集到驛站的庭院等候,鵝籠親自迎娶新娘。從毗陵縣到鵝籠家,沿河兩岸(鋪設(shè)的)絳紗連綿幾十里,縣官穿著盛裝來到城外,趴在道路的東面(迎接)。一個女人(如此)顯貴榮華,看見聽說過的從來沒有達(dá)到這件事(的程度)!
(鵝籠)擔(dān)任宰相十年,鵝籠夫人經(jīng)常用禮儀規(guī)勸(他)放縱驕逸的行為,所以鵝籠當(dāng)時仍因為少有過失而聞名。壬申年,鵝籠夫人在京城的府第去世,朝廷賞賜七天坐禪拜佛祭祖的禮儀,(并)派官吏護送靈柩回鄉(xiāng),命令官吏料理喪事。靈柩起程之日,有很多公卿勛貴(前來),舉行祭奠的帷帳鱗次櫛比,像云一樣聚集在京城東郊。水路陸路向南有二十多里,祭祀的筵席接連不斷。(鵝籠夫人)死時對鵝籠說:“站的地勢越高,摔得越重,你現(xiàn)在可以退下來了!我不知道是什么緣故,把今天的死當(dāng)成(一種)幸運?!币荒旰?,鵝籠請假回到故里。過了幾年,又攀附權(quán)貴當(dāng)上了宰相,因縱欲專權(quán)擾亂朝政,被皇帝賜死。
評論說:我到京城,聽說鵝籠頭戴小帽身穿青衫死在古廟里,刑部錦衣衛(wèi)眾多官吏鎖上門匯報去了。尸體懸掛了三天,圣旨下達(dá)后才開始入殮,牛車?yán)颈」壮龀?,沒有一個人來觀看。鵝籠第二次任宰相時到了如此地步,(我們)就可以明了鵝籠夫人死的時候說的話,(她)一定已經(jīng)看出了鵝籠的細(xì)微變化。唉!一個人對不起(他的)國家,肯定先前就對不起(他的)夫人了。
周容《鵝籠夫人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邴原戒酒邴原舊能飲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間,酒不向口,單步負(fù)笈,苦身持力,至陳留則師韓子助,潁川則宗陳仲弓,汝南則交范孟博,涿郡則親盧子干。臨
- 漂母飯信的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漂母飯信的文言文翻譯是什么?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原文淮陰侯
- 中考文言文知識點之常用實詞常見文言實詞1.安(1)安逸。例: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養(yǎng),奉養(yǎng)。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
- 高考語文文言文名句總結(jié)墻上竹筍,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從覓小詩。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試問閑愁都幾許
- 為者常成文言文翻譯李贄(1527~1602),漢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xué)家,泰州學(xué)派的一代宗師。小編為你整理了為者常成文言文翻
- 僚二年,公子光伐楚,敗而亡王舟。光懼,襲楚,復(fù)得王舟而還。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來奔,公子光客之。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常以為吾父兄弟四人,
- 元史原文:容①幼穎悟,稍長,喜讀書。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騎射,然弗之好也。中統(tǒng)②初,以國師薦,入侍皇太子于東官,命專掌庫藏。每退③,即詣國子祭
- 中考語文文言文陸元方賣宅練習(xí)題陸元方賣宅陸少保,字元方,曾于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
- 袁繼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父進,仕周為階州防御使。繼忠以父任補右班殿直。太宗即位,以為閣門祗候,令擊梅山洞賊,破之。又巡遏邊部于唐龍鎮(zhèn)。
- 明史原文:方克勤,浙寧海人也。少從鄉(xiāng)先達(dá)學(xué),窮研力索,至忘寢食。元末亂,隱山谷中。國初被征,起家為濟寧知府。比至官,聘賢者為師,各立學(xué),學(xué)凡
- 蔣之奇,字穎叔,常州宜興人。報進士第,中《春秋三傳》科,至太常博士;又舉賢良方正,試六論中選。 初,
- 《陳幼學(xué)字志行》課外文言文閱讀習(xí)題陳幼學(xué),字志行,無錫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確山知縣。政務(wù)惠民,積粟二千石以備荒,墾萊田八百余頃。置屋千二百
- 戴逵文言文閱讀及答案戴 逵戴逵,字安道,譙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聰悟博學(xué)。善鼓琴,工書畫。為童兒時,以白瓦屑、雞卵汁和溲作小碑子,為鄭玄②碑,
- 文言文名句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戰(zhàn)國策》)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高山
- 中考語文文言文實詞(1)代詞。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2)副詞。①表示猜測,或許,也許。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 文言文練習(xí):《藥議》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2分)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dāng)。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識耳,在藥則未
- 讀書要三到翻譯文言文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縣城水南鄭義齋館舍(今南溪書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時右眼角長有
- 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值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
- 高一語文文言文多義字解析一、【遺】1、遺留: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列子·湯問·愚公移山》)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歐陽修《祭石曼卿文》原文: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jǐn)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