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shí)間:2022-12-21 13:36:25
七年級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級上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說(yuè)”:通“悅”,愉快。
2、思而不學(xué)則罔,學(xué)而不思則殆。(《論語六則》)“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識(shí)之。(《論語六則》)“識(shí)(zhì)”:通“志”,記,記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沒有。
寧可共載不?(《陌上?!?“不(fǒu)”:通“否”,嗎。
5、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pān)”:通“攀”,牽,引。
6、著我舊時(shí)袍。(《木蘭詩》)“著(zhuò)”:通“著”,穿。
7、對鏡帖花黃。(《木蘭詩》)“帖(tiē)”:通“貼”,粘貼。
8、出門看火伴。(《木蘭詩》)“火(huǒ)”:通“伙”,伙伴。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ěr)”:通“耳”,相當(dāng)于“罷了”。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quē)”:通“缺”,斷缺。
11、哀轉(zhuǎn)久絕。(《三峽》)“轉(zhuǎn)”(zhuàn):通“囀”,聲音轉(zhuǎn)折。
1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竦(sǒng)”:通“聳”,高聳。
七年級下
1、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zuò)”:通“座”,座位。
2、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強(qiáng)項(xiàng)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 宣悉以班諸吏(《強(qiáng)項(xiàng)令》)“班(bān)”通“頒”,分發(fā)。
4、路轉(zhuǎn)溪橋忽見。(《西江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5、技止此耳!(《黔之驢》)“止(zhǐ)”:通“只”,只不過。
6、仁信智勇嚴(yán),闕一不可。(《岳飛》)“闕(quē)”:通“缺”,缺少。
八年級上
1、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顯現(xiàn)。
2、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增加。
4、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6、能不以游墮事。(《滿井游記》)“墮(huī)”:通“隳”,毀壞。
7、門人然燭來。(《嶗山道士》)“然(rán)”:通“燃”,點(diǎn)燃。
8、小麥覆隴黃。(《觀刈麥》)“隴(lǒng)”:通“壟”,田埂。
9、零丁洋里嘆零丁。(《過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無依。
八年級下
1、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
“涇(jīng)”:通“徑”,直流。 辯(biàn)”:通“辨”,分辨。
2、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聰明。
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亡(wù)”:通“無”,沒有。
6、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7、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lǒng)”:通“壟”,阻斷交通的山岡。
8、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huán)”: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9、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湯(tàng)”:通“燙”,用熱水焐。
10、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jì)”:通“劑”,湯藥。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1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biàn)”:通“辨”,辨別。
13、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1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xiàng)”:通“向”,從前。
1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sì)”:通“飼”,喂養(yǎng)。
16、才美不外見。(《馬說》)“見(xiàn)”: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17、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cái)”:通“才”,才能。
18、其真無馬邪?(《馬說》)“邪(yé)”: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19、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zhēng)”:通“怎”。
20、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乎(yú)”:通“于”,對。
21、莫春者,春服既成。(《論語十則》)“莫(mò)”:通“暮”,傍晚。
22、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與(yú)”:通“歟”,嗎。
23、則夢見夫人居安其身。(《訂鬼》)“安(ān)”:通“按”,按著。
九年級下
1、四支僵硬不能動(dòng)。(《送東陽馬生序》)“支(zhī)”: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pī)”:通“披”,穿。
3、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樣子。
4、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馬諫議書》)“具(jù)”:通“俱”,詳細(xì)。
5、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zhí)”:通“值”,價(jià)值。
6、鼎彝元賴生成力。(《詠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7、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彀(gòu)”:通“夠”,能夠。
8、綠楊陰里白沙提。(《錢塘湖春行》)“陰(yīn)”:通“蔭”,樹蔭。
9、必能裨補(bǔ)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闕(qūe)”:通“缺”,缺點(diǎn)。
10、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簡(jiǎn)”:通“揀”,挑選。
1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有(yòu)”:通“又”,整數(shù)加零數(shù)。
12、于反復(fù)不宜鹵莽。(《答司馬諫議書》)“鹵莽(lǔmǎng)”:通“魯莽”,粗疏草率。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總復(fù)習(xí)應(yīng)試技巧現(xiàn)今的高中畢業(yè)生語文學(xué)科要經(jīng)歷會(huì)考和高考兩次考試,兩次考試雖然在同一大綱指導(dǎo)下,但測試的要求卻頗不相同。會(huì)考語文的測試內(nèi)
-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詞鑒賞—樂游原樂游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注釋]1.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立樂游廟,又
- 嘉靖《青州府志》寓言故事原文:世傳公冶長能解百禽語。一日,有鴟來報(bào)長,曰:“冶長,冶長!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腸!”公冶長應(yīng)而往,果得獐
- 文言文的閱讀練習(xí)題閱讀古文,回答問題。 (11分)異日者①,更羸②與魏王處京臺(tái)③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魏王引弓虛發(fā)④而下鳥。”
-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huì)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tuán)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
- 初中文言文文言文案:同“按”;審察,察看。動(dòng)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绷T:通“疲”;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
- 高考語文文言文第一輪復(fù)習(xí)方法歸納我們知道,近年來高考所選考的文言文的體裁大多是人物傳記,下面我們就以人物傳記為例進(jìn)行一些分析解說。我們也知道
- 芮伯獻(xiàn)馬賈禍出處選自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原文周厲王使芮(ruì)伯帥①師伐戎②,得良馬焉,將以獻(xiàn)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③之。王欲無厭④
- 漢書原文:兒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后受業(yè)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yǎng)(注)。時(shí)行賃作,帶經(jīng)而鋤,休息輒讀誦,其精如此。以射策
- 文言文陸隴其初名龍其的原文閱讀答案及譯文解析陸隴其,初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滴蹙拍赀M(jìn)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縣。嘉定大縣,賦多俗侈。
- 去宥①東方之墨者謝子,將西見秦惠王?;萃鯁柷刂咛乒霉?。唐姑果恐王之親謝子賢于己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其為人甚險(xiǎn),將奮于說,以取
- 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①原文:巴山楚水凄涼地,②二十三年棄置身。③ 懷舊空吟聞笛賦,④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⑤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 文言文閱讀題《張中彥》張中彥,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為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睿宗經(jīng)略陜西,中彥降,除招撫使。授彰武軍承宣使,為本路兵
- 高考技巧:考場上如何快速讀懂文言文如何在緊張的考場上讀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題目,并拿到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分?jǐn)?shù)呢?有沒有一些實(shí)用的快速的簡便的方法
- 舊唐書原文:王晙,滄州景城人,徙家于洛陽。晙弱冠明經(jīng)擢第,歷遷殿中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時(shí)朔方軍元帥魏元忠討賊失利,歸罪于副將韓思忠,奏請誅之
- 韓娥善歌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
- 高中《召公諫厲王弭謗》文言文翻譯《召公諫厲王弭謗》選自《國語》上篇。故篇名亦作《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題中,召公亦作邵公?!蹲髠鳌贩Q厲王為
- 蔡孝子傳[宋] 范浚蔡定,字元應(yīng),越之會(huì)稽人。家世微貧,父革,依郡獄吏傭書以生,力使定學(xué),身勞苦資之,以故定處黌校①,稍稍有稱。郡獄吏一日坐
- 愚溪對文言文譯文【原文】愚溪對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見夢曰:“子何辱予,使予為愚耶?有其實(shí)者,名固從之,今予固若是耶?予聞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