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復習要點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18 04:08:36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復習要點
一、作者:
陶淵明,朝代:東晉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二、文章知識:
(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
三、語音:
豁然(huò)開朗儼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語(yù)云詣(yì)太守邑人(yì)黃發(fā)重髫(tiáo)間隔(jiàn)問津(jīn)便要還家(yāo)。
四、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詳盡
五、古今異義詞
1、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2、無論魏晉。無論:古義:更不必說。今義:不管(連詞)表示條件的連詞。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及兒女今義: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鮮美。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味道)新鮮
5、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不滿。
六、一詞多義
1、舍:便舍船,從口入(動詞,舍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名詞,房子)
2、屬: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屬(名詞、類)神情與蘇黃不屬(動詞、類似)3、尋:未果,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4、志: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尋向所志(名詞,標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志向)
5、向:尋向所志(名詞,先前)眈眈相向(動詞,對著)
6、之:忘路之遠近(結構助詞,的)漁人甚異之(代詞,指漁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舒緩語氣)何陋之有(倒裝的標志,不翻譯)
7、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動詞,作為、當做)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七、重點詞語解釋
1、緣溪行:沿著。
2、落英繽紛:落花。///繁多的樣子
3、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
4、欲窮其林:窮盡
5、豁然開朗:形容由狹隘幽暗一變?yōu)殚_闊明亮。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
6、土地平曠:空闊、寬闊。
7、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8、阡陌交通:田間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黃發(fā)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樂:都。///喜悅的樣子。
12、問所從來:處所,地方。
13、咸來問訊:都
1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同鄉(xiāng)人。
15、不復出焉:再。
1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細地說出。
17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18、此中人語云:告訴(他)說。
19、便扶向路:沿著。
20、詣太守:晉謁,拜見。
21、欣然規(guī)往:高興的樣子。
22、無問津者:探訪、訪求。津:渡口。
八、成語:
(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九、理解背誦;
(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 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9)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甚異之
(10)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11)"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2)選用原文句子,概括漁人在桃花源所見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人:衣:悉如外人貌:黃發(fā)垂髻行:往來種作神:(見人)大驚情:怡然自樂。
十、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的世界: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7)、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十一、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十二、開放題:
1、請你聯系學過的《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談談你心目中的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是一個安貧樂道、潔身自好、追求理想、熱愛自然不慕名利的人。
2、作為中學生,該怎樣認識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作者向往的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境界,反映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多少受到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的影響表現了一定復古思想,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
3、面對污濁的環(huán)境,有人認為要像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也有人認為要學菊花隱居避世,獨善其身。你更贊成哪一種人生態(tài)度?為什么?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不怕鬼》閱讀答案原文:曹司農竹虛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
- 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下面小編整理了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學習!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幼時記趣原文:作者:
- 燕榮,字貴公,華陰弘農人也。父偘,周大將軍。榮性剛嚴,有武藝,仕周為內侍上士。從武帝伐齊,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高邑縣公。高祖受禪,進位大將
- 胸有成竹文言文譯文《胸有成竹》是著名詩人蘇軾的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胸有成竹文言文譯文,歡迎參考閱讀!胸有成竹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
- 《韓非子?說林上》寓言故事原文:陳軫(《戰(zhàn)國策》作“田需”)貴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
- 人月圓春晚次韻文言文翻譯及賞析人月圓·春晚次韻張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
- 初中必背文言文參考在初中階段,文言文是一塊重要的學習內容。下面是小編與你分享的一些精選的初中文言文,歡迎閱讀。初中文言文精選1.陋室銘朝代:
- 絕妙好辭魏武①嘗過②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做“黃絹、幼婦、外孫、齏臼③”八字。魏武謂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蔽何湓唬骸扒湮?/div>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破黃巾于壽張,又從擊袁術,征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高考??颊Z文文言文詞類活用例題1、使動用法(1)動詞的使動用法①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動詞上。A.焉用亡鄭以陪鄰?B.項伯 * ,臣活初中語文文言文成語整理第一冊·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中考語文文言文官職人物常用詞(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2)御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3)六部:吏、戶、禮、兵、刑、其文言文虛詞學案【其】(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我們中學生必須掌握和學習的重點內容。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幼時記趣沈復原文:余憶童稚李贄《焚書》原文:鄭子玄者[1],丘長孺父子之文會友也。文雖不如其父子,而質實有恥,不肯講學,亦可喜,故喜之。蓋彼全不曾親見顏、曾、思、孟[文言文魏武游俠及翻譯魏武游俠是曹操和袁紹年少時搶新娘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文言文魏武游俠及翻譯,我們來看看。原文魏武(即魏武帝曹操《追卓論》文言文追者,生之所持也;卓者,追之所尋也。天父地母,予我凡軀,經劫履難,始為舞象。無寸尺之功、點滴之德,而待哺數載,每每思之,必惴高考語文文言文的斷句方法及技巧1.弄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fā)生錯斷越巫的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方孝孺的《越巫》講述了越巫假稱能驅鬼治病,到處向人夸耀,騙人并取人錢財。越巫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漢書原文:尹賞字子心,鉅鹿楊氏人也。以郡吏察廉為樓煩長。舉茂材、粟邑令。左馮翊薛宣奏賞能治劇,徙為頻陽令,坐殘賊免。后以御史舉為鄭令。永始、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