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藏記集·法顯法師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5-03 00:06:47
出三藏記集
原文:
釋法顯,平陽武陽注人也。顯有三兄,并夭亡。其父恐禍及之,三歲便度為沙彌。
二十受大戒,志行明潔,儀軌整肅。??浡赦蛾I,誓志尋求。以晉隆安三年,與同學慧景等發(fā)自長安,西渡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耳。屢有熱風惡鬼,遇之必死,顯任緣委命,直過險難。有頃,至蔥嶺。嶺冬夏積雪,風雨沙礫,山路艱危,壁立千仞。昔有人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梯。又躡懸絙過河數(shù)十余處。仍度小雪山,遇寒風暴起,慧景噤戰(zhàn)不能前,語顯曰:“吾其死矣,卿可時去,勿得俱殞?!毖越^而卒。顯撫之號泣曰:“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孤行,遂過山險。
凡所經歷三十余國,至北天竺,后至中天竺。顯留三年,學梵書梵語,躬自書寫。于是顯持經像去天竺,寄附商客到師子國。顯同侶十余,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常懷悲慨。忽于玉像前見商人以晉地一白團扇供養(yǎng),不覺凄然下淚。
既而附商人大舶還東。舶有二百許人,值大暴風,舶壞水入。眾皆惶怖,即取雜物棄之。顯恐商人棄其經像,唯一心念觀世音及歸命漢土眾僧。大風晝夜十三日,吹舶至島下,治舶竟前。時陰雨晦冥,不知何之,唯任風而已。若值伏石及賊,萬無一全。行九十日,達耶婆提國。停五月余,復隨他商侶東趣廣州。舉帆月余日,中夜忽遇大風,舉舶震懼。眾共議曰:“坐載此沙門,使我等狼狽,不可以一人故,令一眾俱亡?!庇茥壷?。所隨商侶厲聲呵曰:“汝若下此沙門,亦應下我,不爾便當見殺。漢地帝王奉佛敬僧,我至彼告王,必當罪汝?!北娤嘁暿?,乃止。既水盡糧竭,唯任風隨流。忽至岸,見藜藋菜依然,知是漢地,但未測何方。即乘小舶入浦尋村,遇獵者二人,顯問:“此何地耶?”獵人曰:“是青州長廣郡牢山南岸?!鲍C人還,以告太守李嶷。嶷素敬信,忽聞沙門遠至,躬自迎勞。顯持經像隨還。
后至荊州,卒于辛寺,春秋八十有二。眾咸慟惜。其所聞見風俗,別有傳記。
(選自《出三藏記集·法顯法師傳》,有改動)
譯文/翻譯:
法顯和尚,本姓龔,是平陽武陽人。法顯有三位兄長,都在是幼年早即亡。他父親擔心災禍降臨到他身上,在他三歲時就讓他受戒做了沙彌。
法顯在二十歲時接受了大戒,他志向明晰,品行高潔,恪守佛家的禮儀規(guī)則。他??畤@(中國佛教)經律戒律書有錯誤且不完整,立志尋求佛教真諦。在晉隆安三年,法顯與同寺僧人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從長安出發(fā),一路西行,穿越浩瀚的沙漠。那個地方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行人四顧茫茫,不知道到了何方。行人只能看著太陽來辨別東西方向,用人骨來標記道路。路上經常出現(xiàn)炎熱的風暴與兇惡的魔鬼(“ 惡鬼”可能指沙漠戈壁中經常出現(xiàn)的雅丹地貌),行人如果遇上,可謂九死一生。法顯則隨遇而安,置生死于度外,從容地走過艱難險阻。一段時間后,法顯到達蔥嶺,蔥嶺常年積雪,傳說有噴吐毒液的惡龍盤繞,狂沙暴雨經常不期而至,山路艱險,懸崖高聳。(前人)曾開山鑿路,在懸崖上修筑天梯。法顯共爬過七百多條天梯,還有幾十個地方要又踩著懸空的大繩索渡河。(翻越蔥嶺后)又翻越小雪山,突然遭遇凜冽的寒風,慧景咬緊牙關打顫,走不了了,對法顯說:“我恐怕要死了,你要及時離開,不能同歸于盡。”他說完就死了。法顯撫摸著他的遺體大哭,說:“你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命該如此,又能怎么辦?!狈@一個人又重新上路,終于翻越了小雪山。
法顯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到達北天竺,后來又到了中天竺。法顯在中天竺停留三年,研讀梵書,學習梵語,親自抄寫經書。之后,他又拿著經書、佛像離開天竺,依附一個商隊,從中天竺出發(fā),到了師子國。法顯從中國出發(fā)時,同行者共有十幾人,在途中,有的人停下腳步有的留下了,有的人去世了,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他因此常常傷感。一天,在一尊玉佛像前,他忽然看到商人敬獻的供養(yǎng)物是來自晉朝的白團扇,不禁潸然淚下。
此后,法顯又寄身于商人的大船,從海路東歸回鄉(xiāng)。船上有二百多人,遇上了大風暴,船進了水。船上人都很害怕,就把雜物都扔進海中。法顯害怕商人扔了他的經書和佛像,只是一心默念觀世音及漢地得道高僧的名字。大風吹了十三晝夜,船被吹到一個島上,修好后又繼續(xù)前行。這時風雨交加,天空昏暗,不知所至何處,只能隨風漂泊。如果遇到了暗礁及海盜,一定不會有生還希望。船行九十天,到達了耶婆提國。停留了五個多月后,法顯又跟隨其他商人東行廣州。行駛一個多月后,一天午夜遇到大風暴,全船人都很恐懼。大家共同商議說:“因為船上載了這個僧人,才使我們陷入這種窘境,不能因為他一個人,讓所有人喪命?!北娙讼氚逊@推下海。資助法顯東歸的商人大聲呵斥那些商人:“你們如果想把這個僧人扔下海,就也把我扔下去,不然就把我殺了。漢地帝王崇信佛教,禮敬僧人,我到那里上告漢王,他一定會懲罰你們。”商人們相顧失色,勉強地答應不拋法顯入海。此后,船上水盡糧竭,只能隨風漂蕩。一天忽然漂到岸上,法顯看到了熟悉的藜藋(diào)菜,知道已經到了中國的土地,但不知道是哪里。法顯乘著小船,沿河口溯流尋找村莊,看見兩個獵人,他問:“這里是什么地方?” 獵人說:“這里是青州長廣郡,在牢山南面的海岸?!鲍C人回家后,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守李嶷,李嶷素來敬信佛教,忽然聽到有僧人從遠方歸來,親自迎接慰問。法顯就跟隨李嶷而去。
法顯后來到了荊州,在辛寺去世,享年八十二歲。人們都悲傷不已。他西行所見的各地風俗,另有專門的傳記記載。
《出三藏記集·法顯法師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鑒賞解析:《詩經·周南·葛覃》【題解】這首詩寫一個貴族女子準備歸寧的事。由歸寧引出“澣衣”,由“衣”而及“絺绤”,由“絺绤”而及“葛覃
- 原文: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 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
- 農桑輯要文言文翻譯引導語:《農桑輯要》,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官修農書。在它之前唐代有武則天刪訂的《兆人本業(yè)》和宋代的《真宗授時要錄》,但這兩部均
- 高中文言文課文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文言文課文,歡迎閱讀參考!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
- 狼文言文翻譯及原文導讀: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
-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書,即能記誦。比長,益自策勵。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基則學于黃榦,而榦
- 沈括原文:《國史纂異》①云:“潤州②曾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③叩④其一,曰‘晉某歲所造也。是歲閏月,造磬者法月數(shù),當有十三,宜于黃鐘⑤東九尺
- 七年級下冊核舟記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
- 文言文促織字詞整理《促織》文言文整理(一) 通假字(1)手裁舉 通“才”(2)昂其直 通“值”(3)兩股間膿血流離 通“淋漓”(4)而高其直
-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翻譯導語:《記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
- 隋書原文:宇文忻 ,字仲樂,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為兒童時與群輩游戲輒為部伍進止行列無不用命有識者見而異之。年十二,能左右馳
- 吳德基傳[明】宋濂吳德基者,名履,婺之蘭溪人也。有司舉于朝,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數(shù)月皆周知其情偽,有所發(fā)擿
- 文言文備戰(zhàn)的技巧之文言文虛詞而:1、連詞:可連結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1)表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譯作“和”或“及”或“又”。如
- 晉書原文:何無忌,東海郯人也。州辟從事,轉大學博士。會稽世子元顯子彥章封東海王,以無忌為國中尉,及桓玄害彥章于市,無忌入市慟哭而出,時人義之
- 書左仲甫事張惠言霍丘知縣陽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載,其冬有年。父老數(shù)十人,來自下鄉(xiāng),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鴨雞,傴僂提攜,造于縣門。君呼之入,
- 御史梁皙次先生傳[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諱熙,字曰緝,皙次其別號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紈绔之習,讀書好古,視聲利篾如也。于詩嗜陶淵明,少得句
- 林道人詣謝公文言文注釋賞析文言文林道人①詣⑨謝公。東陽②時始總角③,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遣信④令還
- 王安石辭妾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各位,我們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王安石辭妾文言文翻譯吧!王安石辭妾文言文翻譯王荊公知制誥,吳夫
- 黃宗羲原文:余少學南中,一時詩人如粵韓孟郁上柱、閩林茂之古度、黃明立居中、吳林若撫云鳳皆授以作詩之法。如何漢魏,如何盛唐,抑揚聲調之間,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