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與解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0 15:24:01
文言文閱讀與解析
文言文閱讀(19分)
李豐,字安國,故衛(wèi)尉李義子也。黃初中,以父任召隨軍。始為白衣時,年十七八,在鄴下名為清白,識別人物,海內翕然,莫不注意。后隨軍在許昌,聲稱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閉門,敕使斷客。初,明帝在東宮,豐在文學中。及即尊位,得吳降人,問:江東聞中國名士為誰?降人云:聞有李安國者。是時豐為黃門郎,明帝問左右安國所在,左右以豐對。帝曰:豐名乃被于吳越邪?后轉騎都尉、給事中。帝崩后,為永寧太仆,以名過其實,能用少也。正始中,遷侍中尚書仆射。豐在臺省,常多托疾,時臺制,疾滿百日當解祿。豐疾未滿數十日,輒暫起,已復臥,如是數歲。初,豐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不甚憚也。豐弟翼及偉,仕數歲間,并歷郡守,豐嘗于人中顯誡二弟。及司馬宣王久病,偉為二千石,荒于酒,亂新平、扶風二郡而豐不召,眾人以為恃寵。曹爽專政,豐依違二公間,無有適莫,故于時有謗書曰:曹爽之勢熱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漿,李豐兄弟如游光。其意以為豐雖外示清凈,而內圖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誅爽,住車闕下,與豐相聞,豐怖,遽氣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終后,中書令缺,大將軍諮問朝臣:誰可補者?或指向豐。豐雖知此非顯選,而自以連婚國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辭,遂奏用之。豐為中書二歲,帝比每獨召與語,不知所說。景王知其議己,請豐,豐不以實告,乃殺之。其事秘。豐前后仕歷二朝,不以家計為意,仰俸廩而已。韜雖尚公主,豐常約敕不得有所侵取,時得賜錢帛,輒以外施親族;及得賜宮人,多與子弟,而豐皆以與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無馀積。
(節(jié)選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
A.其父不愿其然
然:這樣
B.及即尊位
及:等到C.時臺制,疾滿百日當解祿
制:節(jié)制
D.豐嘗于人中顯誡二弟
誡:警告
【答案】C
【解析】疾滿百日當解祿,請病假滿一百天應當解除俸祿,這本是一項制度,所以制,應釋為制度、規(guī)定。
【評價】實詞題已考過多年,似乎已走到山窮水盡之時了,但年年考年年都似有說不盡的話:既然劃定了120個實詞,為何又節(jié)外生枝呢?在此題中,只有及字是120個實詞中的,其余全是節(jié)外生枝!其實,120個實詞這個概念已沉入歷史,今天的考生應知多識廣才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李豐為官不貪財的一組是:(3分)(D)
①在鄴下名為清白
②外示清凈,而內圖事
③不以家計為意,仰俸廩而已
④豐常約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賜宮人,多與子弟,而豐皆以與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無馀積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第①句李豐還未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豐在曹爽專政時的為官態(tài)度,并不是講其不貪財。
【評價】此題仍然是常規(guī)題,也已走過許多年,不過此題確有其魅力:要說高考對考生的人生影響巨大,那么此題對考生的人格影響也將是巨大的!這樣的題應該考下去,不然,我們還能用什么來熏陶當今浮躁社會中的浮躁學生呢?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人)(A)
A.李豐年輕時善于品評人物,影響很大,而父親讓他閉門謝客,其名聲只是在魏國得到傳播。
B.當司馬宣王長期生病時,李偉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誤事,造成新平、扶風二郡混亂,哥哥李豐卻放任不管。
C.曹爽專權的時候,李豐在曹與司馬宣王之間兩面討巧,不明確表態(tài),因而遭到世人的譏諷。
D.李豐擔任中書令兩年以后,近來常常受到皇帝單獨召見,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實情,結果被殺。
【答案】A
【解析】根據第一段明帝問吳降人聞名中國的江東名士是誰,吳降人說是李安國,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豐就是李安國,說明李豐的`名聲不只是在魏國傳播。
【評價】這道題依然是情節(jié)概括題,只要讀懂文章故事,做此題并無難度。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明帝問左右安國所在,左右以豐對。(3分)
⑵豐子韜以選尚公主,豐雖外辭之,內不甚憚也。(4分)
⑶中書令缺,大將軍諮問朝臣:誰可補者?(3分)
【答案】⑴魏明帝問左右臣子安國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豐來回答。⑵李豐的兒子李韜因為被選中娶公主為妻,李豐雖然表面上推辭,而內心不怎么害怕。⑶中書令一職空缺,大將軍征詢朝臣意見:合適補任的人為誰?
【解析】第⑴句處理好所在以豐對和句子的通順即可;第⑵句處理好尚(求偶,引申為娶妻)外辭之憚和句順即可;第⑶句處理好缺誰可補者和句順即可。
【評價】翻譯,除了準確,還須做到句順,這是今年高考特別注意的一項得分點。其實,句順最大程度地反映著考生對文言文或者說對常識的掌握程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古詩大全鑒賞【小學三年級 】上冊:《夜書所見》葉紹翁,《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望天門山》李白,《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 鄧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預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嘗與兄伯升及晨俱之宛,與穰人蔡少公等宴語。少公頗學圖讖,
- 美源青春的文言文自古逢今,美者青春也,適逢青春年華,理應奮力搏也;而后興嘆:奮力之青春、潔美于世。善途間,眾廣青秀才子賢集白云求是,皆回首己
- 高考文言文默寫專題化歸類草專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冻鰩煴怼诽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陋室銘》古人之
- 古代文言文名句古代文言文是我國獨特的語言文化,古代文言文的名言更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古代文言文名句,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
- 陳書原文:周文育,字景德,義興陽羨人也。少孤貧,本居新安壽昌縣,姓項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數里,跳高五六尺,與群兒聚戲,眾莫能及。
- 高中文言文實詞歸納復習一、愛“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 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
-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問題解析文言文一直以來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文言文對于高中生來說不僅字詞難懂,而且常常有特殊句式阻礙同學們理解文章的中
- 劉沈處世文言文翻譯《劉沈處世》節(jié)選自蘇軾《東坡志林》,下面是劉沈處世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了解。原文劉凝之⑤為①人認所著履②,即與之。此人后得
- 蘇軾原文: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女:通“
- 五年級文言文改寫九色鹿續(xù)篇上回說到調達受到了懲罰,九色鹿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墒呛镁安婚L,有一天,國王去世了,而調達卻還活著。新上任的國王是個
- 陳與義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遷洛,故為洛人。與義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①,授開德
- 論語十二章文言文翻譯《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分享了論語十
- 許允婦文言文翻譯《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 宋史原文: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少倜儻,嘗語其里人曰:“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
- 《畫蛇添足》的文言文翻譯畫蛇添足,語出《戰(zhàn)國策·齊策二》。原意為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
-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導語: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那么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初中必背文言文,希望給大家
- 文言文同樣重要在古文占統(tǒng)治地位時,白話文提倡者絕不妥協(xié),據理力爭,而當中小學課本都被教育部規(guī)定只準用白話文后,白話文提倡者又提出古文不能完全
- 明史原文:夏嘉遇,字正甫,松江華亭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授保定推官。四十五年,用治行征。當擢諫職,先注禮部主事。帝久倦勤,方從哲獨柄國。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