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躬之信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6 19:27:20
標簽:
直躬之信文言文翻譯
導語|:《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以下是小編整理直躬之信文言文翻譯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之上,上執(zhí)而將誅之。直躬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如無信。(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
①謁:告發(fā) 。 ②上:長官,這里指楚國令伊[1] 。③直躬者:正直坦率的人(直躬非人名)。 ④執(zhí):這是指抓獲。⑤ 誅:殺。⑥.之:直躬者的父親。 ⑦信:誠實 ⑧【若】 在有的版本里為【如】⑨且:既。⑩吏:執(zhí)法的官員
譯文
楚國有一個名叫直躬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直躬將這件事報告荊王,荊王派人捉拿直躬的`父親并打算殺了他。直躬請求代替父親受刑。直躬將要被殺的時候,他對執(zhí)法官員說:“我父親偷了別人的羊,我將此事報告給大王,這不也是誠實不欺嗎?父親要被處死,我代他受刑,這不也是孝嗎?像我這樣既誠實又有孝德的人都要被處死,我們國家還有誰不該被處死呢?”荊王聽到這一番話,于是不殺他??鬃勇犃撕笳f:"直躬這樣的誠實奇怪了!一個父親而一再為他取得名聲?!彼灾惫恼\實,還不如不誠實。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人也。祖林子,宋征虜將軍。父璞,淮南太守。璞元嘉末被誅,約幼潛竄,會赦免。既而流寓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倦。母恐其以勞生
- 孔文仲,字經(jīng)父,臨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問學,號博洽。舉進士,南省考官呂夏卿,稱其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雄,白主司,擢
- 文言文翻譯的技巧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這三個字的意思分別是:要準確表達文章的意思,翻譯出來的文章要明白通暢,文采要好。而
- 文言文《陳涉世家》課后練習題第一課時 【課前思考】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閭左( ) 適戍( ) 罾( ) 徇(
- 馬嚙盜髻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馬嚙盜髻文言文翻
- 彭城王浟轉(zhuǎn)都督、定州刺史。有老婦姓王,種菜三畝,數(shù)被偷。浟乃令人密往菜葉上書字。明日市中,見菜葉有字者,捕訊之,果為賊。后境內(nèi)無盜。&nbs
- 顧炎武原文:炎武之先家海上,世為儒。自先高祖為給事中,當正德之末。其時天下惟王府、官司及建寧書坊乃有刻板,其流布于人間者,不過《四書》、《五
- 西江月(阻風三峰下)張孝祥 原文: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 劉基原文:學校以教民明人倫,見于書傳,肇自虞夏,以逮于今,莫不以先代圣人為師。圣人,人倫之至也。自太皞迄于孔子,圣人迭出,莫不以道德被于民物
- 《桃花源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
- 三人成虎 【出 處】 《戰(zhàn)國策·魏策二》《韓非子·內(nèi)儲說左上》【比喻義】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釋 義】三個人都說街市上有老虎,別人
- 宋史原文:蘇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悉焚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
- 呂誨,字獻可,開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誨性純厚,家居力學,不妄與人交。進士登第,由屯田員外郎為殿中侍御史。時廷臣多上章訐人罪,誨言:“諫
- 西湖七月半文言文習題及翻譯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繪了達官貴人、名娃閨秀、名妓閑僧、慵懶之徒四類看月之人。西湖七月
- 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論文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課文以我國現(xiàn)代作品為主,但古代作品也占一定比例。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學好
- 王猛為京兆尹文言文專練王猛為京兆尹秦王堅自河東還,以驍騎將軍鄧羌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陽內(nèi)史王猛為侍中、中書令①,領(lǐng)京兆尹②。特進、光祿大夫
- 課文文言文陳元方候袁公陳元方候袁公,在《世說新語》里,直接介紹陳元方言行的至少有九條,分布在《德行》《言語》《政事》《方正》《規(guī)箴》《夙慧》
-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也。時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唯預、羊祜、張華與帝意合。祜病,舉預自代,因以本官假節(jié)行平東將軍,領(lǐng)征南軍司。預既至
-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div>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