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論》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11 03:17:18
《賈誼論》文言文翻譯
賈誼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人物評論文,評論對象為西漢初年文帝時期的政治家賈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賈誼論》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賈誼論
蘇軾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本又蝗虠壠渚?,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shù)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紆郁憤悶,趯然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fā)哉!
古詩簡介
《賈誼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人物評論文,評論對象為西漢初年文帝時期的政治家賈誼。全文緊扣賈誼失意而終展開,對賈誼的人格特質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剖析當時的歷史背景,虛實結合、正反對比,用逐層推進的方式與堅定的語氣來凸顯賈誼的個性,認為賈誼悲劇的原因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處窮”、“志大而量小”,并強調“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養(yǎng)。末段總結文章目的:勸說人君遇到賈誼這樣的人才,要大膽使用,不要錯過時機;勸解賈生式的人,要自愛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論證有理有據(jù)、層次分明。
翻譯/譯文
人要有才能并不難,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來實在不容易??上О?,賈誼雖然能夠做帝王的輔佐之巨,卻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達成長遠的目標,就一定要等待時機;要想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就一定要能夠忍耐。古代的賢能之士,都有建功立業(yè)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終未能施展其才能的萬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當時君王的過錯,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我看賈誼的議論,照他所說的規(guī)劃目標,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過他呢?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因未能盡才而郁郁死去,照這樣說來,如果天下沒有堯、舜那樣的圣君,就終身不能有所作為了嗎?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極端無道的國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終有一天能實踐他的政治主張。將到楚國時,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聯(lián)絡。君子要想得到國君的重用,就是這樣的殷切。孟子離開齊國時,在晝地住了三夜才出走,還說: “齊宣王大概會召見我的?!本硬蝗绦膭e離他的國君,感情是這樣的深厚。公孫丑向孟子問道:“先生為什么不高興?”孟子回答:“當今世界上(治國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要不高興?”君子愛惜自己是這樣的無微不至。如果做到了這樣,還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應當明白世上果真已沒有一個可以共圖大業(yè)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沒有遺憾了。像賈誼這樣的人,不是漢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賈誼不能利用漢文帝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p>
周勃曾親手持著皇帝旳印璽獻給漢文帝,灌嬰曾聯(lián)合數(shù)十萬兵力,決定過呂、劉兩家勝敗旳命運,他們又都是漢高祖旳舊部,他們這種君臣遇合旳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間旳感情所能比擬旳呢?賈誼不過是洛陽旳一個青年,要想使?jié)h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完全拋棄舊有旳規(guī)章制度,采用他旳新主張,也太困難了。作為賈誼這樣旳人,應該上面取得皇帝旳信任,下面取得大臣旳支持,對于周勃、灌嬰之類旳大臣,要從容地、逐漸地和他們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慮,大臣不猜忌,這樣以后,整個國家就會按自己旳主張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旳理想。怎么能在頃刻之間就突然對人痛哭起來呢?看他路過湘江時作賦憑吊屈原,郁結煩悶,心緒不寧,表露出退隱旳思想。此后,終因經常感傷哭泣,以至于早死,這也真是個不善于身處逆境旳人。謀劃一次沒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遠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勢旳變化,而自我摧殘到如此地步。唉,賈誼真是志向遠大而氣量狹小,才力有余而見識不足。
古人有出類拔萃旳才能,必然會不合時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沒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旳君主,就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旳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稱道苻堅能從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時間內全部斥去了原來旳大臣而與王猛商討軍國大事。苻堅那樣一個平常之輩,竟能占據(jù)了半個中國,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賈誼旳抱負未能施展,所以對此加以詳盡旳評論。同時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賈誼這樣旳臣子,就應當了解這類人有孤高不群旳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會憂傷頹廢,不能重新振作起來。像賈誼這種人,也應該有節(jié)制地發(fā)泄自己旳情感呀,謹慎旳對待自己旳立身處世??!
注釋
1.賈生:即賈誼。漢代的儒者稱為“生”,如賈生、董生(董仲舒)。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期的政論家、文學家。年少即以育詩屬文聞于世人。后見用于漢文帝,力主改革,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因當時長沙王不受文帝寵愛,故有被貶之意)。后改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自傷無狀,憂憤而死。
2.所取者:指功業(yè)、抱負。
3.所就者:也是指功業(yè)。
4.可致之才:能夠實現(xiàn)功業(yè),抱負的才能。致,指致功業(yè)。
5.賈生之論:指賈誼向漢文帝提出的《治安策》。
6.漢文:漢文帝劉恒,西漢前期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
7.晝:齊地名,在今山東臨淄。孟子曾在齊國為卿,后來見齊王不能行王道,便辭官而去,但是在齊地晝停留了三天,想等齊王改過,重新召他入朝。事見《孟子·公孫丑下》。
8.豫:喜悅?!睹献印す珜O丑下》:“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薄唬骸蛱煳从街翁煜乱玻缬街翁?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充虞,孟子弟子,蘇軾這里誤為公孫丑。
9.“夫絳侯親握天子璽”句:絳侯:周勃,漢初大臣。漢文帝劉恒是劉邦第二子,初封為代王。呂后死后,諸呂想篡奪劉家天下,于是以周勃、陳平、灌嬰為首的劉邦舊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恒為皇帝。劉恒回京城路過渭橋時,周勃曾向他跪上天子璽。
10.諸呂作亂,齊哀王聽到了消息,便舉兵討伐。呂祿等派灌嬰迎擊,灌嬰率兵到 滎陽(今河南滎陽)后,不擊齊王,而與周勃等共謀,并屯兵滎陽,與齊連和,為齊王助威。周勃等誅諸呂后,齊王撤兵回國。灌嬰便回到長安,與周勃、陳平等共立文帝。
11.這是說他們君臣之間,比父子兄弟還親。
12.賈誼為太中大夫時,曾向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 樂”以及列侯就國,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議,得罪了周勃、灌嬰等人。他做梁懷王太傅 時,又向文帝獻治安策,對治國、御外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13.優(yōu)游,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浸漬(zì),雙聲連綿字,漸漸滲透的樣 子。優(yōu)游浸漬:從容不迫,逐漸滲透。
14.遽:副詞,急速,驟然,迫不及待地。指賈誼在《治安策》的序中所說;“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p>
15.賈誼因被朝中大臣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路過湘水,作賦吊屈原。
16.縈紆(yíng yū):雙聲連綿字,繚繞的樣子。這里比喻心緒不寧。
17.趯然:超然的樣子。遠舉,原指高飛,這里比喻退隱。賈誼《吊屈 原賦》:“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闭沁h舉的意思。
18.賈誼在做梁懷王太傅時,梁懷王騎馬摔死,他自傷未能盡職,時??奁?,一年多后就死了。夭絕,指賈誼早死。
19.累,憂慮。
20.睿(ruì),智慧通達。
21.苻堅:晉時前秦的國君。王猛:字景略,初隱居華山,后受苻堅召,拜為中書侍郎。
22.王猛被用后,受到苻堅的寵信,屢有升遷,權傾內外,遭到舊臣仇騰、席寶的反對。苻堅大怒,貶黜仇、席二人,于是上下皆服(見《晉書·載記·王猛傳》)。
23.匹夫:指苻堅。略:奪取。當時前秦削平群雄,占據(jù)著北中國,與東晉對抗,所以說“略有天下之半”。
24.狷(juàn)介:孤高,性情正直,不同流合污。
25.病沮:困頓灰心。沮(jǔ):頹喪。
26.發(fā):泛指立身處世,也就是上文所謂自用其才。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張齊賢家宴》高中文言文閱讀【前言】《張齊賢家宴》,中學語文課文,介紹名相張齊賢識人、識才、選才、用才,原則分明,立場堅定;還看到了張齊賢的
-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方法給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
- 蔣偕字齊賢,華州鄭縣人。幼貧,有立志。父病,嘗到股以療,父愈,詰之日:“此豈孝邪?”曰:“情之所感,實不自知也?!迸e進士,補韶州司理參軍,以
- 高中文言文翻譯常見錯誤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高中文言文翻譯
-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一:三多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要
- 逍遙游的文言文翻譯導語:文言文翻譯并不難,但是文言文翻譯講究的是長期的積累和對文言文的理解。那《逍遙游》應該怎么翻譯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
- 盤點高考文言文直譯和意譯的關系處理好直譯和意譯的關系。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的目的出發(fā),古文的翻譯總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
- 汪應辰,字圣錫,信州玉山人。幼凝重異常童,五歲知讀書,屬對應聲語驚人,多識奇字。家貧無膏油,每拾薪蘇以繼晷。從人借書,一經目不忘。十歲能 詩
- 沈復《童趣》原文及翻譯《童趣》告訴我們要熱愛大自然,善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美。 下面整理了《童趣》的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原文:余憶童稚時,能
- 韓文,字貫道,成化二年舉進士,除工科給事中。核韋州軍功,劾寧晉伯劉聚,都御史王越、馬文升等濫殺妄報。尋劾越薦李秉、王竑。語頗涉兩宮,帝怒,撻
- 百家姓的文言文及其翻譯《百家姓 林》作者:佚名歷史來源「林」源出 ;一 ; 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師「比干」因諫商紂而死,其子堅逃與長林
- 戴名世蓼莊圖記[清]戴名世余讀陶淵明《桃花源記》,慨然有遺世之思。說者謂淵明生當晉、宋之際,志欲棄塵離垢,高舉遠引,托而為此記,非真有是事。
- 高中文言文閱讀題附參考譯文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穆寧,懷州河內人。父元休,有名開元間,獻書天子,擢偃師丞,世以儒
- 元史原文:①胡長孺,字汲伸,婺州永康人。至元二十五年,詔下求賢,有司強起之。至京師,待詔集賢院。既而召見內殿,拜集賢修撰,與宰相議不合,改教
- 宰予晝寢文言文閱讀答案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①之墻不可圬②也,于予與③何誅④!”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 韓延壽傳正文: 延壽字長公,燕人也?;艄膺訅蹫橹G大夫,徙潁川。潁川多豪強,難治。先是,趙廣漢為太守,患
- 《宋史-趙普傳》文言文練習及答案甲文: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紇干狐尾文言文譯文以及注釋導語: 紇干狐尾,是北宋的'一篇文言文作品,出自《太平廣記》。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一篇文言文的譯文與注釋
- 《百家姓·魚》文言文注釋歷史來源1、出自子姓,是商湯的后裔,以祖字為氏。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公子目夷字子魚。宋襄公想當中原霸主,約會齊、楚等
-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唐、虞尚仁,天下之民從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漢、魏尚權,驅赤子于利刃之下,爭寸土于百戰(zhàn)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