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雁?!肺难晕姆g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24 15:21:33
簡單的《雁?!肺难晕姆g
文言文的翻譯向來是語文考試的重難點,下面是簡單的《雁?!肺难晕姆g,歡迎閱讀。
文言文
無錫縣蕩口鎮(zhèn),有人得一雁,將殺而烹之,有書生見而憫焉,買以歸,畜之以為玩。懼其逸去,以線聯(lián)其兩翮,使不能飛。雁雜處雞騖間,亦頗馴擾,惟聞長空雁唳,輒昂首而鳴。一日,有群雁過其上,此雁大鳴。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兩雁相顧,引吭奮翮,若相識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書生悟此兩雁必舊偶也,乃斷其線,使飛。而此雁垂翅既久,不能奮飛,屢飛屢墮,竟不得去。屋檐之雁,守之終日,忽自屋飛下,相對哀鳴。越日視之,則俱斃矣。書生感其義,合而瘞之,名曰“雁?!?。
翻譯
無錫縣蕩口鎮(zhèn)有一個人得到一只大雁,準備殺了燒著吃,有一個書生看見覺得很可憐,就買下它回家后養(yǎng)著玩。但是怕它飛走用繩子縛住大雁的兩翅膀,使它不能飛。大雁寄居在雞舍中,忍受著雞的欺負,只聽得空中大雁叫時就抬頭叫喊回應。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飛過,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從空中飛下來棲在屋檐上,兩大雁相互對應鳴叫展翅,象認識的一樣,一只要請它下來,另一只請它上去。書生看了后悟出兩大雁必定舊相識,就剪斷了繩子讓它飛走。但是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飛翔了,每次飛起又掉下來,竟然不能飛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從屋檐上飛下來,兩大雁相對悲哀地鳴叫。過了一天,書生來察看,兩只大雁都死了。書生被大雁的情義所感動,合起來葬了它們,取墓名為“雁?!?。
附: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直譯和意譯
1.關于直譯。
所謂直譯,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詞和句子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它要求忠實于原文,一絲不茍,確切表達原意,保持原文的本來面貌。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笨勺g為:“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2.關于意譯。
所謂意譯,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xiàn)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特別是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ノ?,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并合而完整達意。例:“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笨勺g為:“將軍和壯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p>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屬修筑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鐘于我何加焉”中的“萬鐘”代高官厚祿等?!包S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fā)”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
二、古文今譯的具體方法
直譯和意譯是對譯文的總體分類,在今譯時還應運用具體的翻譯方法。具體方法大體包括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項。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和句法結構,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這是古文今譯最基本的方法。古今漢語詞序一致,句法結構相同的句子,今譯時不改變原句詞序的句法,只要對原句中的字詞,從現(xiàn)代漢語中選擇最恰當?shù)挠袑饬x的詞語來翻譯就可以了。文言文單音節(jié)詞較多,要注意盡量譯成準確的雙音節(jié)詞。尤其要特別注意:結合語境選擇多義詞的意義;如果不能理解,看有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詞。
例:“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笨勺g為:“【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國。莊公將要應戰(zhàn),曹劌請求接見?!背? 】內是必要的增補外,字詞,古今是一對一的關系;詞序、句法結構,古今相同。這種翻譯方法就是對譯。
對譯的好處是逐字逐句落實,便于準確地表達原文內容。由于古今漢語相同之處頗多,所以對譯也就成了古文今譯的一項基本方法。凡是能夠對譯的地方,應盡量對譯。對譯有困難或對譯后意思表達不清楚的,才可作適當調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特殊詞序,今譯時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常見的倒裝句有:
(1)謂語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2)賓語前置:何陋之有!
(3)定語后置:馬之千里者
(4)狀語后置:戰(zhàn)于長勺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的地方,今譯時作必要的增添補充。常見的省略句有:
(1)省略主語:【漁人】復前行,欲窮其林
(2)省略謂語: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
(3)省略賓語:可以【之】為師矣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古代漢語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xiàn)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刪除不譯。
例:“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笨勺g為:“從那時以來已經(jīng)二十一年了?!痹闹?/p>
十位數(shù)與個位數(shù)之間起連接作用的“有”字,今譯時可刪除不譯。再如“夫戰(zhàn),勇氣也?!笨勺g為:“戰(zhàn)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fā)語詞,今譯時可刪去不譯。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譯為:“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今譯時刪去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徑直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匯,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像一些表示已經(jīng)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詞語,一些專有名詞,諸如人名、國名、歷史地名、民族名及官號、年號、謚號、特殊稱謂、特殊學術用語以至專業(yè)術語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譯。
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可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薄皯c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上述五種具體方法中,對譯是最基本的,其他幾項則是根據(jù)具體情況在對譯基礎上的變通調整。我們在今譯時應當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以求既準確信實地譯出原文內容,又行文通暢,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和表達習慣。
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平時練習中,要注意練習“操作程序”,這就是:
第一步,對譯。將古文中詞的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對應著寫下來,要特別注意結合語境選擇多義詞的意義。如果不能理解,看有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詞。尤其要注意詞類活用詞。
第二步,看有無需要調整的地方(移位、增補、刪減、保留等)。
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難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順利地解決。
三、古文今譯產(chǎn)生錯誤的重要原因
不認真閱讀、分析原文,是產(chǎn)生誤譯的重要原因。如“其一犬坐于前”句,前面已有“一狼徑去”,而根本沒有出現(xiàn)“犬”字,只要細心分析就會清楚:“其一”是指其中一條狼,只不過“狼”字承前省略了。“犬坐于前”的主語既然是“狼”,“犬坐”當然不是“狗蹲坐”,而只能是“像狗那樣蹲坐”的意思。誤譯者沒有發(fā)現(xiàn)“犬”字是名詞用作狀語而導致誤譯。文章是個整體,字、詞、句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考點《論語·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
- 周澤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習《公羊嚴氏春秋》,隱居教授,門徒常數(shù)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馬府,署議曹祭酒。數(shù)月,征試博士。中元元年,遷黽池令。
- 史記吳起傳 原文:吳起者,衛(wèi)人也,好用兵。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
- 司馬遷原文: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趙良見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見也,從孟蘭皋,今鞅請得交,可乎?”趙良曰:“仆弗敢愿也??浊鹩醒栽?/div>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導讀:文言文倒裝句主要有四種:(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2)賓李固言,趙郡人。祖并,父現(xiàn)。固言,元和七年登進士甲科。太和初,累官至禮部郎中、知臺雜。四年,李宗閔作相,用為給事中。五年,宋申錫為王守澄誣陷掌握文言文的技巧文言文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升初的孩子如果能有一定基礎,升入初中后學起來會更容易些。小升初語文掌握六個方法,幫孩子們輕松應語文必背文言文《登飛來峰》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往往會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一些必背的文言文更是考試中的重點。下面是有關語文必背文言文《登飛來捕蛇者說(節(jié)選)?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查繼佐原文:康海①與太監(jiān)劉瑾同鄉(xiāng),瑾以其文名,欲親之,海不與通。瑾拘夢陽②獄,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無可脫夢陽者?!眽絷栐唬骸八牢岚仓?/div>周豐文言文翻譯周豐文言文翻譯是什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周豐文言文翻譯嘉慶元年,我游歷富陽縣,縣令惲君請我撰寫整理富陽的縣志張博抄書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高中學習的重點,今天小編整理了張博抄書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驹摹夸哂准词葘W,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三國志原文:柳世隆,字彥緒,河東解人也。世隆少有風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為尚書令,獨賞愛之,異于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見。帝謂元景曰:“卿昔劉處士,諱獻廷,字繼莊,別號廣陽子,大興人。處士潁悟絕人,博覽負大志。不仕,不肯為詞章之學。年十九,親歿,挈家而南,隱于吳。志在利濟天下后世《興賢》 原文: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古今之通義,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昏亂象虎原文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獲。或教之曰:“虎,山獸之雄也。天下之獸見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蹦耸棺飨蠡ⅲ』⑵っ芍?,出于牖下潁濱遺老姓蘇氏,名轍,字子由。年十九舉進士,釋褐。二十三舉直言,仁宗親策之于廷。時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轍因所問,極言得失。策入,轍自謂必見黜余玠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題(9分,每小題3分)玠①大更敝政,遴選守宰,筑招賢之館于府之左,供張一如帥所居,下令曰:集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也。奮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謂門人曰:“吾已從君魚受道矣。”遭王莽亂,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秦纮,字世纓,單人。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內官傅鎖兒罪,諫止江南采翠毛、魚①等使。權貴忌之,蜚語聞。會考察,坐謫湖廣驛丞。成化十三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