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颙,字仲若,譙郡铚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12 16:36:52
戴颙,字仲若,譙郡铚人也。颙年十六,遭父憂,幾于毀滅,因此長抱羸患。父善琴書,颙并傳之,凡諸音律,皆能揮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沒,所傳之聲,不忍復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長弄一部,并傳于世。中書令王綏嘗攜客造之,勃等方進豆粥,綏曰:“聞卿善琴,試欲一聽?!辈淮?,綏恨而去。
桐廬縣又多名山,兄弟復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醫(yī)藥不給。桐廬僻遠,難以養(yǎng)疾,乃出居吳下。吳下士人共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開澗,少時繁密,有若自然。乃述莊周大旨,著《逍遙論》,注《禮記?中庸》篇。郡內衣冠要其同游野澤,堪行便去,不為矯介,眾論以此多之。宋國初建,令曰:“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詔曰:“新除通直散騎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園,自求衡蓽,恬靜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國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騎侍郎?!睎|宮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騎常侍,并不就。
衡陽王義季鎮(zhèn)京口,長史張邵與颙姻通,迎來止黃鵠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澗甚美。颙憩于此澗,義季亟從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為義季鼓琴,并新聲變曲,其三調《游弦》、《廣陵》、《止息》之流,皆與世異。太祖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晏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自漢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參焉。宋世子鑄丈六銅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奔儒e減臂胛,瘦患即除,無不嘆服焉。
(選自《宋書·戴颙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不起/
B.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不起/
C.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不起/
D.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不起/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弄,古時候稱樂曲的一章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該樂曲有三章;有時人們也以“弄”代指樂曲。
B.《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和《詩》、《書》、《易》、《春秋》合成“五經”。
C.元嘉,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年號,“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給予的廟號,辛棄疾詞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說的就是他的事情。
D.博士,中國古代學官名。六國時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皆教授官;國子博士即在國子監(jiān)任職之學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戴颙為人至孝。父親去世,他哀傷過度,損傷身體;他傳承父親琴書技藝,但為避免傷心,父親傳授的樂曲不再彈奏。
B.戴颙為人清高。曾有官員慕其琴藝,攜帶朋友前往山中拜訪,乞請彈奏,但戴颙沒有答應,來者只有遺憾離去。
C.戴颙安于隱逸。他對名山流連忘返,后因患病山中難有醫(yī)藥,只有移居到人煙阜盛之地,但依舊引泉植樹,造自然幽靜之境。
D.戴颙聰穎過人。他不僅對各種音律均有造詣,在雕塑方面也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見解,深得時人敬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郡內衣冠要其同游野澤,堪行便去,不為矯介,眾論以此多之。
(2)并志托丘園,自求衡蓽,恬靜之操,久而不渝。
參考答案
10、C
11、C
12、C
參考譯文
戴颙字仲若,是譙郡铚縣人。戴颙十六歲時,父親去世,因守孝幾乎毀壞了身體,因而長年生病虛弱。他因為父死而沒有做官,重操舊業(yè)。父親善于彈琴寫字,都傳給了戴颙,所有的音樂,戴颙都能彈奏。會稽剡縣名山很多,所以他一生就居在剡縣。戴颙和兄長戴勃都從父親那里學琴,父親死后,所傳授的聲樂,他們不忍心再彈奏,于是各自創(chuàng)作了新曲,戴勃作了五部,戴 颙有十五部。戴颙又作了一部長曲,這些樂曲都流傳于世。中書令王綏曾帶賓客去拜訪他,戴勃他們正在吃豆粥。王綏說:“我聽說你們善于彈琴,想聽一聽?!贝鞑麄儧]有回答,王綏懷恨而去。
桐廬縣也有很多名山,兄弟兩人一起去游覽,因而留居下來。戴勃生病,醫(yī)藥不足,戴 颙對戴勃說:“我跟隨兄長得以閑暇,并不是有意沉默。兄長現(xiàn)在病重,無法求治。我應當去求官祿來接濟我們?!庇谑巧蠒敵笕『S萘睿虑閷⒁k成時,戴勃去世,就此作罷。桐廬縣地處偏僻,難以養(yǎng)病,于是他到吳地定居下來。吳地讀書人共同替他建房,搬運石頭,開澗引水,栽植樹木,不多時就長得茂盛繁密,就好像自然長成的一樣。于是戴 颙論述莊周精要的思想,作《逍遙論》,注釋《禮記》的《中庸》篇。三吳守將和郡里士大夫邀請他一起野游,能走就去,不虛情假意,因此眾人都贊美他。
高祖任命他做太尉行參軍、瑯笽王司馬屬,他都沒就職。宋國剛建,下令說:“前太尉行參軍戴 颙、辟士韋玄,保持隱逸節(jié)操,堅守志向,始終不渝,應該加以表彰,來弘揚隱逸謙讓的美德。他們都適合在通直任散騎侍郎?!贝?颙沒有赴任。太祖元嘉二年(425),下詔說:“新任通直散騎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都把志向寄托在山林田園,甘心住在茅屋,過簡樸的生活。恬靜的節(jié)操,長久不變。戴 颙適合當國子博士,宗炳適合作通直散騎侍郎?!睎|宮剛剛建造時,戴颙又被征召為太子中庶子。元嘉十五年(438),他又被征召為散騎侍郎,都不就職。
衡陽王劉義季鎮(zhèn)守京口時,長史張邵與戴 颙結為親家,迎請他住在黃鵠山。山的北面有竹林和精致的房屋,竹林和溪澗都很美,戴颙就在溪澗邊住下來。義季屢次跟從他游玩,他還是穿他的村野服裝,不改變平常的習慣。他替義季彈琴,琴曲都是他新作或改編的曲子,其中三種曲調《游..》、《廣陵》、《止息》之類,都與世不同。太祖每每想見他的時候,就對黃門侍郎張敷說:“我巡視東方的那一天,一定要在黃鵠山宴請戴公?!币驗樗埠靡魳?,太祖長期供應他一部正聲伎。從漢代開始有佛像,它的形體制作不精巧。戴逵特別善長制作佛像,戴 颙也參與制作。宋世子在瓦官寺用銅鑄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已成,嫌銅像面太瘦,工人不能重新修治,于是迎請戴颙來看看。戴 颙說:“這不是臉面瘦小,而是臂胛肥大罷了?!蹦p臂胛以后,瘦小的毛病就消除了。眾人無不嘆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初中一年級的文言文要句翻譯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
- 文言文教學與弘揚民族文化傳統(tǒng)四題1.從人物事件中,給學生以感情的激勵透過文言文篇章的語言表達形式,看出其所敘述、議論的人物和事件,這“事有人
- 李愬以父蔭起家,授衛(wèi)尉少卿。愬有籌略,善騎射。元和十一年,用兵討蔡州吳元濟[注]。七月,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戰(zhàn)敗,又命袁滋為帥,滋亦無功。愬抗表
- 陸廬峰市硯文言文訓練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
- 高中文言文名句積累導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高中文言文名句你記住多少?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名句積累,歡迎大家閱讀。1
- 漢書原文: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漢興,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本始中,從軍擊匈奴。軍罷,復為郎。是時,西域諸國新輯,漢方
- 《文言文》課后習題答案一般學習完新的課程之后,老師都會要求我們做課后習題,大家知道課后習題應該怎么做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文言文》課后習
- 和氏壁文言文翻譯你還在為課本里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苦惱嗎?不要糾結不懂文言文了,小編整理了《和氏璧》文言文閱讀答案與翻譯,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浙游徐霞客二十四日,五鼓行。二十里至綠葭浜,天始明。午過青浦。下午抵余山北,因與靜聞登陸,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先過一壞圃,則八年前中秋歌舞之
- 遼史原文:①耶律大石者,世號為西遼。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孫也。通遼、漢字,善騎射,登天慶五年進士第,擢翰林應奉,尋升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①,
- 明史文言文閱讀及答案譯文明史王邦瑞,字惟賢,宜陽人。早有器識。為諸生,山東盜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進士。改庶吉士。與王府有連,
- 虛妄之書文言文翻譯翻譯文言文有三個基本原則:信、達、雅。所謂信,就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不誤解、不遺漏、不增譯。為了提高翻譯能力,分享了虛妄之
- 明史原文:楊選,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遷易州兵備副使。俺答圍大同右衛(wèi),巡撫朱笈被逮,超拜選右僉都御史代之。與侍郎
- 課外古詩十首賞析《贈從弟》 劉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
-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單元的即時練單元即時練一、積累與運用1.文學常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盡了五柳先
- 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讓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不僅心
- 中學生多讀文言文大有裨益1、學習古文語言,增強運用能力。流傳下來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范文,文約意豐,含蓄蘊藉,語言講究推敲,注重精練,
- 劉邦論得天下之道原文帝置酒雒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
- 童華,字心樸,浙江山陰人。雍正初,為知縣。時方修律例,大學士朱軾薦其才,世宗召見,命察賑直隸。樂亭、盧龍兩縣報饑口不實,華倍增其數(shù)。怡賢親王
- 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十二年舉進士第一,授修撰。時武宗數(shù)微行,畋游無度。其明年,孝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托言往視山陵,罷沿道兵衛(wèi)。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