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欲伐齊,患齊、楚之從親”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14 02:33:06
秦王欲伐齊,患齊、楚之從親,乃使張儀至楚,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婦,長為兄弟之國?!背跽f而許之。群臣皆賀,陳軫獨吊。王怒曰:“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王曰:“有說乎?”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今閉關絕約于齊,則楚孤,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兩國之兵必俱至。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蓖踉唬骸霸戈愖娱]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張儀,厚賜之。遂閉關絕約于齊,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
張儀佯墮車,不朝三月。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jié)而事秦,齊、秦之交合。張儀乃朝,見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笔拐吲€報楚王。楚王大怒,欲發(fā)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fā)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賂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今王已絕于齊而責欺于秦,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秦亦發(fā)兵使庶長魏章?lián)糁?br/>春,秦師與楚戰(zhàn)于丹陽,楚師大敗;斬甲士八萬,虜屈匄及列侯、執(zhí)珪七十余人,遂取漢中郡。楚王悉發(fā)國內兵以復襲秦,戰(zhàn)于藍田,楚師大敗。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于秦。
《孟子》論曰:或謂:張儀、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也。
(選自《資治通鑒》第三卷)
4.對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于齊 誠:的確。
B.君臣皆賀,陳軫獨吊 吊:悼念死者。
C.今閉關絕約于齊,則楚孤 絕:窮盡。
D.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 來:使……到來,招致。
5.下面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陳軫“遠見卓識”與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組是( )(3分)
A.群臣皆賀,陳軫獨吊。 愿陳子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 齊王大怒,折節(jié)而事秦,齊、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
D.張儀佯墮車,不朝三月。 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面對秦國主動向楚示好、請求楚國與齊國絕交的提議,陳軫頭腦冷靜,洞察了其中的陰謀,力排眾議,勇敢地向楚王陳述自己的意見。
B.楚王因為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齊、楚交好的大局,導致最后陷入四處受敵、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張儀回國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錯再錯,派人辱罵齊王,把昔日的盟友齊國推向了秦國的懷抱。
D.孟子認為張儀為了秦國的大一統(tǒng)事業(yè),能屈能伸,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順利實現(xiàn)了分化齊楚兩國的目的,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7.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
(2)攻之不如因賂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
參考答案
4.D.(A.誠:如果。B.吊:表示哀痛,例如“中心吊兮”(《詩?檜風?匪風》),而不表“形影相吊”的“安慰”之意。 C.絕:斷絕。)
5.A.(B項,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說的是齊王;C項,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說的是韓國、魏國的做法;D項,前一句說的是張儀,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斷此類型題要看準主體對象。)
6.D.(“從文中表現(xiàn)可知,張儀誑楚不是大丈夫所為。認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謂”,即“有的人認為”。)
7.①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作盟友。
②攻打秦國還不如趁機用一座大城的代價去收買它,與秦國合力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去的土地,還可以子啊齊國得到補償。
(文言文句翻譯強調字字落實:直譯為主,不增不減。落實關鍵詞語,找出得分點。一般的實詞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為考查的重點。①“所以”:之所以,“以”:因為②“因”:趁機,“賂以一名都”介詞結構后置,“亡地于秦。取償于齊”。)
參考譯文:
秦王想征伐齊國,又顧慮齊國與楚國有互助條約,便派張儀前往楚國。張儀對楚王說:“大王如果能聽從我的建議,與齊國廢除盟約、斷絕邦交,我可以向楚國獻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讓秦國的美女來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兩國互通婚嫁,就能永遠結為兄弟之邦?!背跏指吲d,允諾張儀的建議。群臣都前來祝賀,只有陳軫表示哀痛。楚王惱怒地問:“我一兵未發(fā)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陳軫回答:“您的想法不對。憑借我的見解,商於的土地不會到手,齊國、秦國卻會聯(lián)合起來,齊、秦一聯(lián)合,楚國即將禍事臨門了?!背鯁枺骸澳阌惺裁唇忉屇??”陳軫回答:“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作盟友。現(xiàn)在我們如果與齊國毀約斷交,楚國便孤立了,秦國又怎么會偏愛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以后,一定會背棄對大王您的許諾。那時大王北與齊國斷交,西與秦國生出怨仇,兩國必定聯(lián)合發(fā)兵夾攻。若替您算計的話,不如我們暗中與齊國仍舊修好而只表面上絕交,派人隨張儀回去。如果真的割讓給我們土地,再與齊國絕交也不晚。”楚王斥責道:“請你陳先生閉上嘴巴,不要再說廢話了,等著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國相大印授給張儀,又重重賞賜他。隨后下令與齊國毀約斷交,派一名將軍同張儀前往秦國。
張儀回國后,假裝從車上跌下,三個月不上朝。楚王聽說后自語道:“張儀是不是覺得我與齊國斷交做得還不夠?”便派勇士宋遺借了宋國的符節(jié),北上到齊國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討好秦國,齊國、秦國于是和好。這時張儀才上朝,見到楚國使者,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何還不去接受割地?從某處到某處,有六里多見方?!笔拐邞嵟鼗貒鴪蟾娉?,楚王勃然大怒,想發(fā)兵攻打秦國。陳軫說:“我可以開口說話嗎?攻秦國還不如趁機用一座大城的代價去收買它,與秦國合力攻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了地,還可以在齊國得到補償。現(xiàn)在大王您已經與齊國斷交,又去質問秦國的欺騙行為,這就是我們促使齊國、秦國和好而招來天下的軍隊了,國家一定會有大損失!”楚王仍是不聽他的勸告,派屈匄率軍隊征討秦國,秦國也任命魏章為庶長之職,起兵迎擊。
春季,秦、楚兩國軍隊在丹陽大戰(zhàn),楚軍大敗,八萬甲士被殺,屈匄及以下的列侯、執(zhí)珪等七十多名官員被俘。秦軍乘勢奪取了漢中郡。楚王又征發(fā)國內全部兵力再次襲擊秦國,在藍田決戰(zhàn),楚軍再次大敗。韓、魏等國見楚國危困,也向南襲擊楚國,直達鄧。楚國聽說了,只好率軍回救,割讓兩座城向秦國求和。
《孟子》論之曰:有人說:“張儀、公孫衍,他們難道不是大丈夫嗎?他一怒而使各國恐懼,安居時又能使兵火息滅?!泵陷V說:“那豈能稱得上大丈夫!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說的就是大丈夫。&rdquo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明史原文:葉兌,字良仲,寧海人。以經濟自負,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書。時太祖①已定寧越,規(guī)取張士誠、方國珍;而察罕②兵勢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
- 望岳文言文及翻譯《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以下是“望岳文言文翻譯”,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望岳?/div>君道節(jié)選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舊唐書原文:第五琦,京兆長安人。少孤,事兄華,敬順過人。及長,有吏才,以富國強兵之術自任。時太守賀蘭進明甚重之。會安祿山反,進明遷北??ぬ?/div>李載義,字方谷,常山愍王之后。代以武力稱,繼為幽州屬郡守。載義少孤,與鄉(xiāng)曲之不令者游。有勇力,善挽強角抵。劉濟為幽州節(jié)度使,見而偉之,致于親新唐書原文:王志愔,博州聊城人。擢進士第。中宗神龍中,為左臺侍御史,以剛鷙為治,所居人吏畏詟,呼為“皂雕”。遷大理正,嘗奏言:“法令者,人之文言文字詞翻譯高考文言文復習:文言文字詞釋義 是非常重要的,不斷積累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相信同學們只有更加耐心、細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訓練,勤高考文言文翻譯的十大誤區(qū)誤區(qū)一:混淆古今異義【例1】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誤譯: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背著行囊送禮的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正名《呂氏春秋》名正則治,名喪則亂。使名喪者,淫說也。說淫則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說也,足以言賢者之實、不肖者之充而已矣,楚歸晉知罃①①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怎么樣才能答好文言文閱讀一、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言文閱讀解題,最容易患的毛病有兩點,一是先看考題,先入為主;二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文言文韓令坤,磁州武安人。父倫,少以勇敢隸成德軍兵籍,累遷徐州下邳鎮(zhèn)將兼守御指揮使。世宗以令坤貴,擢陳州行軍司馬,及令坤領陳州,徙倫許州。罷職,復烏江自刎(節(jié)選)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未嘗敗北蒲松齡《狼》三則全文及翻譯《狼》——[清]蒲松齡其一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shù)里。屠懼,示之《永某氏之鼠》文言文賞析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值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由是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擢進土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陳書原文:王元規(guī),字正范,太原晉陽人也。元規(guī)八歲而孤,兄弟三人,隨母依舅氏往臨???,時年十二??ね梁绖⑻钫?,資財巨萬,以女妻之。元規(guī)母以其兄小升初語文考試文言文知識復習臨近考試時,請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坦然的迎接考試,迎接夢想的飛翔。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語文考石璞,字仲玉,臨漳人。永樂九年舉于鄉(xiāng),入國學。選授御史。正統(tǒng)初,歷任江西按察使。三年坐逸囚,降副使。璞善斷疑獄。民娶婦,三日歸寧,失之。婦翁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