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牡丹說》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17 06:41:58
牡丹說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擔一牡丹,高可隱人,枝柯鄂韡,蕊叢叢以百數。主人異目視之,為損重資。慮他處無足當是花者,庭之正中,舊有數本,移其位讓焉。冪錦張燭,客來指以自負。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墻,立枯死。主人慚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歸其原,數日亦死。
客過而尤之曰:“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遷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與花常兩全也。子既貌取以為良,一不當,暴摧折之,移其非 時,花之怨以死也誠宜。夫天下之荊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盡怒而遷之也。牡丹之來也,未嘗自言曰:‘宜重吾價,宜置吾庭,宜黜汝舊,以讓吾新?!辉轮g,忽予忽奪,皆子一人之為。不自怒而怒花,過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復其處,以其猶奇于新也。當其時,新者雖來,舊者不讓,較其開孰勝而后移焉,則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復故花之位,則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無常,花之性命盡矣!然則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賤也,性果而識暗也,自恃而不謀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
主人不能答,請具硯削牘,記之以自警焉。
(選自《小倉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3.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蕊叢叢以 百數 數:計算
B. 宜黜汝舊 黜:除掉
C. 性果而識暗也 暗:隱蔽
D. 請具硯削牘 具:準備
1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 怒而移之山 不自怒而怒花
B. 牡丹之來也 均之二策
C. 記之以自警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D. 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 吾其還也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的主人重金買來牡丹,對其倍加珍視,引以為傲,可花開后卻大失所望,于是怒而遷之。
B.主人認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還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處。
C. 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僅憑一己喜怒決定花的命運,這是新花舊花枯死的根本原因。
D. 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適合的生長環(huán)境,如果移植要選擇適宜的季節(jié),這樣它才能更好地生長。
16.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內)(2分)
17.翻譯文言文中劃線句子。
(1)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3分)
(2)客過而尤之曰:“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3分)
參考答案:
13.C(暗,缺乏,短淺)
14.C(A表修飾;表轉折,卻。B助詞,主謂之間;這。C來。D表猜測,大概;表商量語氣,還是)
15.B(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還是原有的牡丹好“與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開花,主人就感覺還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16.事物各有其本性,我們應順其自然。
17.(1)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幾株牡丹。(一句一分)
(2)來訪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沒見過善于種花的人嗎?”(“過”“尤”“相”)
【參考譯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條繁茂,花苞蔟簇數以百計。主人對它另眼相看,出高價買了下來。怕栽在別處與這株牡丹不相稱,庭院中原有幾株牡丹,特地移到別處,把地方讓出來。上面用錦帳遮蓋,晚上點上燭火,客人來了,(主人)常指著它感到自豪。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幾株牡丹。于是主人憤憤地將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墻邊,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對不起原有的那幾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將原來的牡丹移回原處,沒過幾天,也枯死了。
來訪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沒見過善于種花的人嗎?適宜在山上長的就種在山上,適宜在庭院中長的就栽在庭院,如果遷移它,應該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兩全其美。您既然根據外貌認為那些牡丹是良種,一見不如原來想的那樣,立即粗暴地摧殘損害他們,移栽不按時節(jié),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當然。天底下荊棘、藜刺之類的東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沒有辦法因為生氣而統(tǒng)統(tǒng)把它們遷走。牡丹來時,并不曾自己說:‘應該看重我的身價,應該把我栽在庭院中,應鏟除你原有的舊花,(把地方)讓給我這新來的?!粋€月中,忽而珍視它,忽而貶抑它,都是您一個人所為。不怪自己卻怪花,這就錯了!庭中舊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貴,你仍然把它們移回原處,以為它們比新買的好。(如果當初)新的牡丹雖然買來,舊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較它們開的花哪個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會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習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適宜,高興了就抬舉它,生氣了就摧殘它,主人如此喜怒無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性情專斷而缺乏見識,自以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會有花木了。”
簡析
文中的主人重金買來牡丹,對其倍加珍視,引以為傲,可花開后卻大失所望,于是怒而遷之。文中反思,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僅憑一己喜怒決定花的命運,這是新花舊花枯死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善相花者知曉,花各有其適合的生長環(huán)境,如果移植要選擇適宜的季節(jié),這樣它才能更好地生長。全文揭示了“”事物各有其本性,我們應順其自然"的哲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戰(zhàn)國策原文: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div>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仁宗寶元史記原文:灌將軍夫者,潁陰人也。父灌孟嘗為潁陰侯灌嬰舍人,吳楚反時,潁陰侯為將軍,請灌孟為校尉。夫以千人與父俱。灌孟年老,戰(zhàn)常陷堅,逆死吳軍畫竹文言文原文【原文】余家有茅屋三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陽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竹子,斷兩頭,橫安以為窗欞,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詞類活用古漢語里,某些詞,主要是實詞,可以按照一定的習慣靈活運用,在語句中臨時改變它的功能,即原來的詞性。這種現(xiàn)象就高考文言文實詞解釋10個高考文言實詞解釋匯總1、去:qù①離開離去: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石壕吏》②距離:項王軍在鴻門,沛公軍霸上,相去《岳陽樓記》節(jié)選文言文閱讀練習和答案解析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趙襄子飲酒文言文翻譯《趙襄子飲酒》這則故事諷刺趙襄子的'不思進取,原本應該感到羞恥的東西卻感到很自豪。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相關陳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舉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歷驗封郎中。萬歷元年,成國公朱希忠卒,其弟錦衣都督希孝賄中官馮保援張懋例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復習要點一、詞語積累(一)常規(guī)詞語[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時常地復習。 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易傳.彖傳上.履》文言文及譯文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譯文履,陰柔踐履陽剛。悅而順明史原文:陸光祖,字與繩,平湖人。年十七,與父同舉于鄉(xiāng)。尋登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濬縣知縣。兵部尚書趙錦檄畿輔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錦怒,劾觸蠻之戰(zhàn),蝸角之爭莊周魏瑩與田侯牟①約,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首②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裴松之【原文】傅子見安鄉(xiāng)侯,言及裴子之論,安鄉(xiāng)侯又與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體備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斷頭將軍的文言文翻譯導語:斷頭將軍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那斷頭將軍的.文言文怎么翻譯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斷頭將軍的文言文翻譯,希文言文背默試題的解題技巧一 、把握題干 審清要求題干,是試題中提出答題要求的文字。古詩文語句理解背默,也要像做其他試題一樣,抓著題干部分,仔伶官傳序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伶官傳序》文言文閱讀原文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京兆尹王公傳》文言文京兆尹王公震,字威遠。曾祖景賢,初自燕南徙任縣,遂占籍于邢,今為邢臺人。祖罍,宣德間,以鄉(xiāng)進士為平度州同知,抗中使,謫趙璜,字廷實。少從父之官,墜江中不死。稍長,行道上,得遺金,悉還其主。登弘治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出為濟南知府?;粑栉?,積歲為蠹。璜擇愿民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