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25 11:17:27
課文《宿新市徐公店》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教材簡說】
《宿新市徐公店》是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兒童撲蝶圖。
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h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成陰?;h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jié)。
后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凹弊摺?、“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tài)和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后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學習根據詩句說故事。
【教學方案一】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詠柳》、《絕句》、《春曉》,這些古詩都從不同側面、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學習古詩理解詩句時常用哪些方法?(釋、調、連、補、留)
3、今天也用這“五字法”理解這首詩。范讀。同時大屏幕打出背景圖。配樂范讀、齊讀
4、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奸相所害,被罷官閑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下面光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jié)的美麗。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一徑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未:沒有陰:樹蔭
為什么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tài)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后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黃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尋:尋找為什么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說詩意
D.再看圖(后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tài)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教學方案二】
一、鞏固練習
1、指出背誦《絕句》
2、指名說說絕句的意思。
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三、指導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繼續(xù)運用“四步法”學懂古詩。)
(1)題。板書后,“宿”,住。“新市”是地點,在現在的湖南省攸縣。“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客店,“公”,是對人表示尊敬的稱呼。
(2)介紹作者。
2、學生自學古詩。
(1)自由讀。自學6個生字,查字典理解詞語。讀古詩看插圖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讀懂。完成《作業(yè)本》第1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2〉檢查
〈3〉指名讀古詩,交流自己哪地方讀懂了。
3、指導學習古詩
理解詞語,讀懂詞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樣子?!盎h笆”、“徑”“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師講:籬落,指籬笆;徑,是指小路;深,遠,很長的路。這句意思是:菜園邊的籬笆稀稀疏疏,有一條小路伸向很遠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誰能說說“枝頭”、“未成蔭”的意。
枝頭,指樹枝上,未成蔭,樹葉長得還不濃密,不能遮蓋地面而為樹蔭。這句詩的意思是:樹枝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不很茂密,不能遮蓋地面成為樹蔭。
(3)理解第3句:
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教師講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這詩句的意思:
兒童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
(4)說出第4句,讓學生說說這句的意思后,教師講講:
蝴蝶飛進黃色的菜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4、說出詩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讀,試說說古詩的意思,同桌相互練說
(2)集體朗讀,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5、體會感情,背誦默寫。
〈1〉討論:這首詩描繪了怎樣一幅圖畫面?作者表達怎樣的感情?
〈2〉討論后,教師小結:
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春夏這交兒童們在菜園里天真活潑地捕蝶嬉戲的生動畫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興。全詩充滿歡樂。請大家用活潑、向上、歡樂的感情讀,背誦詩歌。
〈3〉、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課堂作業(yè)
【教學方案三】
一、鞏固練習
1、指出背誦《游園不值》
2、指名說說《游園不值》的意思。
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三、指導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繼續(xù)用補省略、換語序、看注釋、看插圖、查字典……)
學懂古詩。
(1)題。板書后,“宿”,住?!靶率小笔堑攸c,在現在的湖南省攸縣?!靶旃辍保招斓娜碎_的客店,“公”,是對人表示尊敬的稱呼。
(2)介紹作者。
2、學生自學古詩。
(1)自由讀。自學6個生字,查字典理解詞語。讀古詩看插圖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讀懂。完成《作業(yè)本》第1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2〉檢查
〈3〉指名讀古詩,交流自己哪地方讀懂了。
3、指導學習古詩:理解詞語,讀懂詞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樣子。“籬笆”、“徑”“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師講:籬落,指籬笆;徑,是指小路;深,遠,很長的路。這句意思是:菜園邊的籬笆稀稀疏疏,有一條小路伸向很遠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誰能說說“枝頭”、“未成蔭”的意。
枝頭,指樹枝上,未成蔭,樹葉長得還不濃密,不能遮蓋地面而為樹蔭。這句詩的意思是:樹枝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不很茂密,不能遮蓋地面成為樹蔭。
(3)理解第3句:
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教師講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這詩句的意思:
兒童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
(4)說出第4句,讓學生說說這句的意思后,教師講講:
蝴蝶飛進黃色的菜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4、說出詩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讀,試說說古詩的意思,同桌相互練說
(2)集體朗讀,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5、體會感情,背誦默寫。
〈1〉討論:這首詩描繪了怎樣一幅圖畫面?作者表達怎樣的感情?
〈2〉討論后,教師小結:
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春夏這交兒童們在菜園里天真活潑地捕蝶嬉戲的生動畫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興。全詩充滿歡樂。請大家用活潑、向上、歡樂的感情讀,背誦詩歌。
〈3〉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課堂作業(y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鄭成功》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民族英雄鄭成功是福建省南安縣人。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占了我國的寶島臺灣。他們
- 課文《黃河的主人》出自四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zhàn)心驚。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強磁力似
- 課文《我是什么》出自二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
- 課文《小草的生命》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草的種子落到了巖縫里。巖石說:“孩子,你怎么到這里來了?我們太貧窮了,養(yǎng)
- 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萬別慌張,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針,會幫助你辨別
- 課文《天火之謎》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fā)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
- 課文《小山村》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小山村》一課,為京版第2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墩Z文課程標準
- 課文《獻給媽媽的詩》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獻給媽媽的詩》是一篇充滿愛的童話故事。課文以童話故事的方式講述了小
- 課文《沉香救母》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時光過得真快,轉眼間沉香15歲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別了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一
- 課文《黑人談河流》出自九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本,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樣的古老的河流,比人類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 課文《最后一片樹葉》出自二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秋風緊了。樹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片樹葉。一只鳥兒飛來了,停在枝頭。它聽到樹葉正
- 課文《口耳目》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1)出示生字,請學生找出已經認識的生字,并說說是怎么認識的。(2)圈出認識的字讀一讀
- 課文《剪枝的學問》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去年冬季的一天,
- 課文《快樂的小公雞》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公雞整天沒有事情做,心里很苦惱。他想,怎樣才能快樂呢?他跑到田野里問老
- 課文《黃道婆》出自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在上海一帶,曾經流傳著一首民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
- 課文《七月的天山》出自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就被遠遠地拋在后邊,
- 課文《愛什么顏色》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愛碧綠的顏色,因為——禾苗是碧綠的,小草是碧綠的,我生活在農村,連我的夢也是碧
- 課文《菩薩兵》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長征途中,紅軍來到藏民居住地區(qū),準備休整一段時間。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一聽
- 課文《一件運動衫》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兒一趟。我到他家,老先生叫我把他的一雙舊鞋送到城里吉特
- 課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法國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