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字子堅,遼陽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19 03:55:15
李石,字子堅,遼陽人,貞懿皇后弟也。石敦厚寡言,而器識過人。天會二年,授世襲謀克,為行軍猛安。睿宗為右副元帥,引置軍中,屬之宗弼。拜參知政事。阿瑣殺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離只,遣使奉表東京,而群臣多勸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注】遠在江、淮,寇盜蜂起,萬姓引領(lǐng)東向,宜因此時直赴中都,據(jù)腹心以號令天下,萬世之業(yè)也。惟陛下無牽于眾惑?!鄙弦馑鞗Q,即日啟行。
安化軍節(jié)度使徒單子溫,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贓濫不法,石即劾奏之。方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既退,宰相或問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正為天下奸污未盡誅耳。”聞?wù)咩と?。石司憲既久,年浸高。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十六年,薨?br/>石以勛戚,久處腹心之寄,內(nèi)廷獻替,外罕得聞。觀其劾奏徒單子溫退答宰臣之問,氣岸宜有不能堪者。時論得失半之,亦豈以是耶?舊史載其少貧,貞懿后周之,不受,曰:“國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貧。”后感泣曰:“汝茍能此,吾復(fù)何憂?!笔酚址Q其未貴,人有慢之者,及為相,其人以事見石,惶恐。石曰:“吾豈念舊惡者?!贝畯浐瘛?br/>山東、河南軍民交惡,爭田不絕。有司謂兵為國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輕孰重?國家所恃以立者紀綱耳,紀綱不明,故下敢輕冒。惟當(dāng)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無爭,是為長久之術(shù)?!比び兴景磫?,自是軍民之爭遂息。北京民曹貴謀反,大理議廷中,謂貴等陰謀久不能發(fā),罪止論斬。石是之。又議從坐,久不能決。石曰:“罪疑惟輕?!比?,詳奏其狀,上從之,緣坐皆免死。北鄙歲警,朝廷欲發(fā)民穿深塹以御之。石曰:“不可。古筑長城備北,徒耗民力,無益于事。北俗無定,居出沒不常,惟當(dāng)以德柔之。若徒深塹,必當(dāng)置戍,而塞北多風(fēng)沙,曾未期年,塹已平矣。不可疲中國有用之力,為此無益?!弊h遂寢。
【注】正隆:金國海陵王的年號。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惟陛下無牽于眾惑 惟:通“唯”,希望
B.石司憲既久,年浸高 司:觀察
C.有司謂兵為國根本,姑宜假借。 假借:寬免
D.國家所恃以立者紀綱耳 恃:依仗
2.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節(jié)度使”是唐代開始設(shè)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jié),故稱。
B.“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自請退職,意為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xiāng)。
C.“劾奏”中的“劾”即檢舉揭發(fā),“劾奏”指向皇帝檢舉揭發(fā)官吏的過失或罪行。
D.“中國”古代指我國中原地區(qū)或在中原地區(qū)華夏族建立的政權(quán),也指整個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石見識過人。他是皇親國戚,但不張揚;中都發(fā)生變故,眾大臣勸世宗去上京,李石分析形勢,認為世宗去中都對國家有利,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見。
B.李石痛恨貪贓枉法的行為。節(jié)度使徒單子溫貪贓枉法,李石彈劾他,奏事時讓宰相等候了很久,出后,宰相詢問緣由,李石的回答令人震動。
C.李石安于貧窮,有度量。史料記載,李石小時候貧窮,拒絕姐姐幫助,讓姐姐感動;李石還沒顯貴時,有人得罪了他,日后李石卻不計前嫌,待他更好。
D.李石處事公正。軍隊和百姓發(fā)生矛盾,有人想袒護軍方,李石提出公允的意見;有人圖謀zao6*反,與之牽連獲罪的人判定死罪,李石對判決提出疑問,并把自己的意見報告皇帝。
4.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國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貧。
(2)趣有司按問,自是軍民之爭遂息。
參考答案
1.B 司:主管。
2.D (中國古代以國號為代表的政權(quán)與"中國"不是一個概念,中國古代的國號只代表某一個政權(quán),而“中國”的涵義則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個政權(quán)的名稱,即使用來指稱政權(quán),也常常不指一個政權(quán),或指同時并立的幾個政權(quán),或指歷史上以中原地區(qū)為主且有相互遞嬗關(guān)系的多個政權(quán)。)
3.D (結(jié)合文本語境可知“李石對判決提出疑問”不對,原文為“石是之”。)
4.(1)國家正是急著用人的時候,正應(yīng)該自我努力,哪里能擔(dān)心貧困。(用,自勉,患,貧各1分,句意1分)
(2)催促官員去查問,從此軍民的爭奪就停止了。(趣,按,遂,息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李石,字子堅,遼陽人,是貞懿皇后的弟弟。李石敦睦忠厚,寡言少語,然而他的器度膽識卻超過常人。天會二年(1124),李石被授予世襲謀克,當(dāng)了行軍猛安。睿宗當(dāng)時是右副元帥,把李石安置在軍中,歸屬宗弼麾下。拜參知政事。阿瑣殺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離只,然后派使者進東京上表,群臣中多數(shù)勸世宗駕臨京都。李石上奏說“:正隆遠在江、淮一帶,寇盜蜂起,百姓萬民盼望東方,應(yīng)該趁現(xiàn)在這個機會直接奔赴中都,占據(jù)腹心要地來向天下發(fā)號施令,這是千秋萬代的大業(yè)。只請陛下不要讓眾人牽著走?!被噬嫌谑悄枚酥饕?,當(dāng)日就啟行。安化軍節(jié)度使徒單子溫,是平章政事合喜的侄子,貪贓枉法,李石就上奏彈劾他。正當(dāng)李石陳奏此事時,宰相在下殿站立,等候了很久,李石退出來后,宰相問李石奏事為什么這么久,李石嚴肅的說“正是因為天下犯法貪污的沒有全部被殺滅罷了?!甭牭降娜烁械秸饎?。李石主管御史臺又很長時間,年紀漸大,上表請求解職,憑著太保的身份退休。十六年去世。
李石以有功勛的皇親的身份,長期處在腹心要害部門,宮廷內(nèi)部獻計獻策,對宮廷以外之事很少知道。觀察他彈劾上奏徒單子溫時退避回答宰相大臣的發(fā)問,氣岸確實有不能承受的地方。當(dāng)時人們對他評論得失參半,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舊史記載李石年少時家境貧困,貞懿皇后周濟他,他不接受,說“:國家正急用人,正應(yīng)該自勉,怎么能在乎貧困呢?”皇后感動地哭著說:“你能做到這樣,我還有什么可擔(dān)憂的?!迸f史中又稱他不自以為貴,人們有侮慢他的,等到他做了宰相,當(dāng)年侮慢他的人有事去見他,很是惶恐。李石說“:我難道是忘舊仇的人嗎?”對待那人很厚道。
山東、河南的軍民關(guān)系很壞,爭田的事屢次發(fā)生,沒有停止過。有司認為軍隊是國家的根本,暫且應(yīng)該借用土地。李石持不同意見,他說:“兵、民是一樣的,哪個輕哪個重?立國所憑仗的是紀綱,紀綱不明,所以下面敢于輕視和冒犯。只有讓他們明確劃分疆界的道理,宣示有關(guān)法律禁令,讓他們不再爭執(zhí),才是長久之計?!贝叽俟賳T去查問,從此軍民的爭奪就停止了。北京百姓曹貴陰謀zao6*反,朝中大理廷議時,說曹貴等人有陰謀,但很長時間沒有行動,定罪最重是論斬。李石同意這個意見。又議協(xié)同犯罪的,久議不能定奪。李石說:“罪行有疑點不能肯定,只有從輕處理?!彼M朝,向皇上詳細匯報了情況,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因此與本案有牽連的都免于死罪。北部邊疆一帶年年報警,朝廷想發(fā)動百姓挖深溝用來抵御北人。李石說“:不行。古代修筑長城防備北人入侵,白白耗費了民力,于事無益。北人不定居,出沒無常規(guī),只有以德政對他們采取懷柔政策。如果挖了深深的戰(zhàn)壕,必須得設(shè)置軍隊把守,而塞北多風(fēng)沙,要不了幾年,戰(zhàn)壕就填平了。不能把中國有用的力量搞得很疲勞,如果這樣做一點好處也沒有?!痹瓉硇奚詈镜慕ㄗh于是擱置起來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元史原文: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黨人,后徙廣平?jīng)乘h。起宗生長兵間,學(xué)書無從得紙,父削柳為簡.,寫以授之;成誦,削去更書。年十七,會立蒙古學(xué)
-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數(shù)從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嘗抑之曰:“汝不念讀書慕圣道,而好乘汗馬擊
- 新唐書原文:裴漼,絳州聞喜著姓。父琰之,永徽中為同州司戶參軍,不主曹務(wù),刺史李崇義始輕之,語之曰:“同,三輔,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
- 求學(xué)須早文言文翻譯求學(xué)須早,趁著年輕要早早的學(xué)習(xí),在人的一生當(dāng)中,每一個年齡又會有那個時期的苦惱,通過不斷的進行學(xué)習(xí),可以很好的得到提升,成
- 季布傳文言文閱讀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① ,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髡鉗季布,衣褐衣
- 原文: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得C問曰:“汝亦知
- 文言文復(fù)習(xí):詞類活用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2、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趣》3
- 《師曠問學(xué)》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師曠問學(xué)》選自《說苑·建本》,講述了樂師曠勸晉平公學(xué)習(xí)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曠問學(xué)》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
- 辛文房原文: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
-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注二庫狀(有刪改)陸贄(唐)圣人之立教也, * 而尊讓,遠利而尚廉。天子不問有無,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斂之臣。夫豈
- 晉書原文: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歲能屬文。從外祖魏太傅鐘繇曰:“此兒當(dāng)及其曾祖?!奔?/div>張儀受辱文言文翻譯張儀受辱主要講述了張儀忍辱負重的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張儀受辱文言文翻譯,供大家閱讀參考。張儀受辱文言文張①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少而所與親舊,后或甚貴,終身不造其門。初為隨州推官,治獄之難決者三十六。大三國志吳書文言文也讀答案及翻譯全琮字子璜,吳郡錢塘人也。父柔,漢靈帝時舉孝廉,補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棄官歸,州辟別駕從事,詔書就拜會稽東部《弈秋》文言文翻譯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xiàn)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弈秋》文言文翻譯,希望對舊唐書原文:杜暹,濮陽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謹,事繼母以孝聞。初舉明經(jīng),補婺州參軍,秩滿將歸,州吏以紙萬余張以贈之,暹惟受一百《樵夫毀山神》文言文閱讀答案和翻譯原文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聊齋志異原文:楊萬石,大名諸生也,生平有“季常之懼”。妻尹氏,奇悍,少迕之,輒以鞭撻從事。楊父年六十余而鰥,尹以齒奴隸數(shù)。楊與弟萬鐘常竊餌翁初中語文文言文《論語》引申經(jīng)典成語感悟方面孔子認為天與人的生命及其意義是密切相關(guān)的,人應(yīng)當(dāng)像天那樣對待生命,對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進(程)顥舉進士,調(diào)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發(fā)地得瘞錢,兄之子訴曰:“父所藏。”顥問:“幾何年?”曰:“四十年?!薄氨私杈訋讜r?”曰:
評論
發(fā)表評論